【青年•一抹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诗画中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称 诗画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18544053</span></p> <p class="ql-block">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洛伽山灯塔精神,也是守塔战士不变的信念。为了保证舰船航行安全,海军洛伽山灯塔站的官兵们,将理想与追求付诸使命,让青春和灯塔一起闪光,军功章记载了奉献故事,灯塔精神成为了一抹永恒的红色记忆。图为洛伽山灯塔。</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八一前夕,我从其他海岛调到洛伽山,任职只有5个兵的海军洛伽山灯塔主任,亲身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洛伽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面积0.36平方公里,远望洛伽山,酷似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故有“睡观音”、“海上卧佛”之称。</p> <p class="ql-block">  灯塔站位于卧佛头部,是一个面积只有足球场大小、退潮时才和主岛连在一起的小山包,遇到大风,浪花直扑33米高的山头,人们称其为“浪花山”。 洛伽山虽然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传说是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岛上荒无人烟,一片寂凉,小山包上伫立的灯塔和一座石砌房屋,就是岛上全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  洛伽山灯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国海岛七大百年灯塔之一,更是航海者们的安全守护者,其</span>始建于1890年,塔身标高6.7米,石砌圆塔,外作红白横纹,八角形灯笼,是伊斯兰水道和莲花洋水道的重要助航标志。该灯塔由英人设计清政府出资建造,灯塔建成后由英人管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原海军洛伽山灯塔移交给地方航道部门管理。</p> <p class="ql-block">  洛伽山当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通电,不通航,不通邮,</span>与外界几乎隔绝,是舟山驻岛部队中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海岛之一,我到灯塔站不久很快就有了切身体会,并编了一首打油诗来形容:“山包安营寨,风吹浪花盖,乱石阻去处,举步腿难迈,荒无人烟迹,孤独寂寞天天在;照明煤油灯,娱乐棋牌赛,缺水没电话,半月买次菜,狼烟传消息,信和电报一样快”。灯塔站没有乒乓球、蓝球等活动场所和设施,晚上大家围在昏暗的油灯旁下棋打扑克,那就算是娱乐了。没有通讯设施,突发情况时,我们就聚木燃火,求助于5海里外的普陀山海军观察哨。一天夜晚,战士小孔胃出血,就是通过燃放“狼烟”这种最原始方式,使上级机关及时派出船只接出病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岛上用水全靠老天恩赐,小操场地下建了两个蓄水池,专门用来贮存雨水,遇到干旱,还得上级派船来送水。</span>图为灯塔站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  洛伽山远离上级机关驻地,部队一个季度补给一次,且送来的都是一些装备器材,日常生活物品购买主要靠当地政府帮助。相邻较近的白沙岛白沙乡政府,每隔半个月都会让前往沈家门的机帆船渡轮,拐到洛伽山接我们下岛买菜,同时取回积累在沈家门供应站十来天的信件和报纸,下午返航时再将我们送回。由于半个月买一次菜,新鲜鱼肉大部分被我们用盐巴腌起来供日后食用,有时补给期刚好遇上台风,断菜的日子可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大家毫无怨言,坚守岗位忠实履行职责,燃灯于夜幕即将来临之时,引船于孤岛岬角险峻之处,以自己默默奉献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span>。图为当年英国人建造的房屋,也是我们的宿舍。为防台风,屋顶用的是厚铁皮,下雨时雨水能顺着槽管流入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  海岛气候变化大,一天下午,大家正在灯塔上进行日常维护,老天突然变脸,小鹅卵石般大小的冰雹凶狠地砸了下来,灯塔上部环形玻璃罩随时可能被砸破。当时灯塔的光源是乙炔气,采用明火点燃,如果玻璃罩破损,受风雨影响,灯塔将不能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军舰和地方船只的航行安全。这时要回宿舍拿防护物具已来不及,危急时刻,大家没有犹豫,不约而同地张开双臂,从四周将身体紧紧地贴在玻璃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大家用无畏行为履行着军人担当,用红色信念在人生记忆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浓墨重彩</span>书写下了青春无悔篇章。图为“灯塔颂”石碑,这方赞颂灯塔精神的石碑由地方人员制作,现镶嵌在灯塔旁的岩石上。</p> <p class="ql-block">  为了打通去主岛道路,几位战士硬是在悬崖峭壁上,用钢钎榔头凿开了一条小路,并挖土填石垫高卧佛脖子低洼处,用几年时间修建了一条数百米长的便道,其中艰辛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路简陋狭窄,洛伽山开发旅游后,地方有关部门重新进行了拓宽改造,浇注了水泥路面,危险地段还增加了护栏。图为经改建后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岛通往灯塔的通道,也是后来在原小路基础上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灯塔站战士以岛为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乐于吃苦,勇于奉献</span>,年年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海军上级机关表彰,并荣立集体三等功,先进事迹登上了《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浙江日报》等报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也一直被人们赞叹和传扬。</p> <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脚步匆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转身军营成了故事,一个回眸青春成了风景。在纪念建军98周年之际再次</span>回顾灯塔经历,我们把对军营的那份炽热情感融进岁月之歌,把心中的那抹红色记忆酿成心灵甘醴,在余生中伴随黄昏夕阳,轻轻咏唱、慢慢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