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费慧林</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有两座山。一座叫龙王山,在山东烟台;一座叫大马山,在山东青州(原益都县)。这是我当兵人生最青春的岁月,最怀念的地方。龙王山和大马山就如两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22日,一批上海新兵告别家人,登上停泊在上海吴淞口的军舰,经过夜航抵达山东青岛。上岸后,又行军数十里到达胶县新兵营。4月30日结束新兵训练,面貌一新的上海兵们乘座敞篷卡车前往烟台。一路上我感受着齐鲁大地的壮美,一种参军报国的情怀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当卡车开到福山县时,天慢慢暗了下来。卡车停下了,只听道:“全体下车,现在分兵宣读名单……”,由各连来领大家归队。此时我四顾茫然,黑暗中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在前方半空中亮着稀疏神秘的灯光。同车下来的新兵被一批一批接走了,剩下的几个不约而同地聚拢在一起。“曹友顺、费慧林、成桂森、章文彪……”,我们应声答到,此时早有人已打开手电筒,招呼点到名的跟着他走。走了几分钟,拐进了一个院子,顿觉眼睛一亮。一名连首长迎接我们,关切地询问:“饿了吧,先吃饭”。桌上摆放着大米饭、白馒头和久违的绿叶菜等。吃饭期间,连首长介绍了部队的基本情况,我们是海军工程兵三团,隶属北海舰队工程部,对外代号4115部队,现部队驻扎在烟台市福山县地区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我们四营十三连是机械连,新兵先培训,再分配。说话间走进了几位班长,一个姓郭的班长帮我拎起背包,带着我走到班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醒来,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连队改善伙食,全班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见我手足无措的样子,郭班长手把手地教我包饺子。郭班长是辽宁兵,边擀着饺子皮,边聊道:“我连背后不远处的那座山叫龙王山。据老乡说,以往每年三月三要举办龙王山会,祈求风调雨顺。现在我们把龙王赶跑了,要在龙王山打坑道,建洞库,防核子,平时战机藏在山洞里,执行任务时从山洞里飞出来。我连是机械连,国防施工中离不开推土机、搅拌机、电瓶车等,把洞里石渣往外运送。各位可要记住,只有学好掌握操纵机车的技术和本领,才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郭班长的一席话,说得全班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参加专业集训一个月,学到了机车的基本原理,准备分配。不料营部成立文艺宣传队,调我参加。我学唱《长征组歌》,我们自编自演诗朗诵“创四好连队,争五好战士”等节目。一次,宣传队拉到龙王山坑道口为战士演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坑道和施工现场,那个场面震撼了我。坑道如此宏大,足够战机进出。洞里深处正在作业,机器轰鸣,施工连的战友们头戴安全帽,身穿旧军服,把一辆辆矿车装满石渣。由机械连电瓶车牵运出洞,将碎石渣倾倒外场填埋。</p><p class="ql-block"> 1969年初,我完成了宣传队任务,回连当了文书。</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中苏交恶,龙王山作为深挖洞重点工程,北海舰队马忠全司令员下令年内完成1100龙王山建设工程。为加快工程建没,部队经常开展施工大会战,“六进六出”,战艰险,斗顽石,推进工程进度。战友们发扬敢打硬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誓把国防工程抢在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前。</p><p class="ql-block"> 1969年底,烟台1100龙王山工程建设胜利完成。1970年初,遵照北海舰队工程部下达的新任务,全团部队开始移防益都(青州)大马山,执行1170工程国防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上级决定我连随同大部队开赴益都大马山,离开龙王山时,战友们大声呼喊道:“再见了龙王山,再见了烟台福山!”。</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时,我连指战员已抵达军列车厢休息,官兵们头枕着轰隆隆、咔嚓响的列车与铁轨磨擦声,躺在车厢内昏昏欲睡。这时,连指导员打开手电筒,一束亮光划破了沉闷,随即传来亲切的声音,“同志们想不想听我讲个故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车厢里响起一片掌声!战友们,我们的目的地是奔赴鲁中益都大马山,古时候称“黄山”。那为什么改称大马山呢?大家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了,好奇地倾听着指导员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在一千多年前的齐鲁大地,出了一个叫赵匡胤的年轻人,他行俠仗义,在歹徒手中救下了一个叫京娘的女子,并结为兄妹,骑马一路护送她到家。这就是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后来赵匡胤打了天下,做了宋朝皇帝,于是将京娘居住地附近的两座山,分别赐名为辞妹山和大马山。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在此驻扎过,指挥过声势宏大的南征北战,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大马山是一座传奇山,英雄山。我们团奉命在大马山修建国防工程,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任务艰巨又光荣,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有,坚决完成任务”,这回声简直可以爆棚。这不,当列车到达益都转运站目的地后,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将装载在列车上的推土机、挖掘机、空压机、搅拌机和电瓶车等安全运抵施工现场。</p> <p class="ql-block"> 部队刚进驻大马山,由于尚未完成大马山营区建没,我连临时安置在大马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居住。连部安在村的一个院落,老乡得知解放军要居住,早已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安顿完毕后,我已累得够呛。当晚特别的冷,我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自感头痛发热,咽喉肿痛。但为了春节军民联欢会,我仍组织排练文艺节目,由于过度劳累,竞病倒了。连卫生员给我打了青霉素,不见好转。又打了琏霉素,仍未退烧。指导员看我难受的样子,紧接着打电话请来团卫生队军医,给我量了体温,“40.5C,太高了,须物理降温”。医生给我脱下内衣,用棉纱沾着酒精擦试我的颈下、腋窝等处。并留下药片,关照卫生员给我喝稀粥。两天后,我的病情基本治愈,恢复了健康。好在没有影响自己参加军民联欢会,联欢会开得很成功,全连士气十分高涨。</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益都大马山1170工程指挥部开展了一轮施工大会战。广大指战员精神抖擞,不怕苦和累,经常加班加点,促使工程加快推进。在大会战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加强宣传,表彰先进,北海舰队后勤部委派宣传科刘科长到我连蹲点,体验连队生活和施工过程。我陪同刘科长“上山下乡”采访,跑遍了整个施工现场。刘科长将采访到的第一手材料作了精心加工,写出了《机器轰鸣,柴油芬芳》的战地通讯,这篇精彩的报道,有力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后,团、营先后创作了一系列文艺节目,广泛宣传全团指战员和民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事迹。其中《快乐的坑道兵》在北航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大马山工程石质系数差,在洞库开挖过程中出现过无数次大面积坍方险情。在施工中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和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战友们风餐露宿,吃苦耐劳,流血流汗,舍身忘死,有的战友在国防施工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国防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正如海工三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刘文进在《大马山的眷恋》诗文中深情地呼唤道:我是如此地眷恋那座山,那里长眠着我亲爱的战友,大马山啊,你是战友心中永远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在海工三团指战员一茬接着一茬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下,历时13年,青州(益都)大马山海航轰歼两用机场地下洞库主体工程已完成,飞机跑道完成三分之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军首长审时度势,上报军委,决定停建。后军委作了调整,把大马山机场停建工程、营区移交给火箭军导弹旅管理使用。</p><p class="ql-block"> 铸就了辉煌的历史,启示了未来的希望。龙王山和大马山,你们是两座历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海工三团战友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费慧林,原海工三团四营十三连文书,中共党员。1968年3月入伍,1973年3月退伍。先后在上海南市区服务公司工作,上海南市区(今黄浦区)政府工作,任上海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职。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经济师,著有《豫园商城风情录》、《飞檐下的街市》、《上海老城厢丛书》、《海派庙市》等作品,现已退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