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向西,向南(副本)

江南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日下午六点十一分,我们乘坐南昌开往(九江始发)昆明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在进南昌站前,热浪裹身,一进车站安检厅,一股清流扑面而来,走到候车室大厅,刚刚感受到的清流逐渐消失,迎来的却是闷热的空气,一眼望去,候车室的铁椅座无虚席,诺大的中央空调的制冷量不够庞大的旅客量的消费。</p> <p class="ql-block">七月,正是学校暑期放假,客流量掀起了高峰潮,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外出旅游,都在这热浪的洪流中相聚,尽管这样,每一个人心里总觉得乐观。看,我们软座同节厢里的孩童吃着方便面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这次乘坐的列车为“K”字头,俗称为绿皮车,从南昌到昆明用了28个小时。早中晚三餐都是在火车上吃的,女儿为我们买了芝士面包,我们自己也准备了八宝粥、面包等食品,加上牛奶、咖啡等饮料,也挺快乐的。只是车厢里的空调冷气开得太低,我们只好裹着被子。我把披着被子的状态拍了个照片发给外孙女看,她不相信,在微信语音里说:“有点太夸张了吧!”确是是好冷,与列车员沟通,她回答说,“我们要考虑整列列车的旅客,温度在软卧显示很低,但在硬卧和硬座车厢却是另一番感受了”,听此话我们只好忍受着吧。</p> <p class="ql-block">车到贵州的六盘水,下车的旅客像潮水般地涌向这个“中国的凉都”。我利用列车停靠的机会走出车厢,放眼望去,只见站台上密密麻麻的旅客蜂拥流向出站的通道。我想,这个夏季,避暑的人们又来为六盘水作贡献来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28个多小时的驰骋,于4日晚上10点半抵达昆明车站,然后再坐前来接站的轿车,行驶五十多公里,方后到达我们这次避暑的目的地——嵩明县杨林镇保家村“时光商务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家酒店就坐落在田园旁,店前是一片玉米地、黄豆地和蔬菜大棚。站在台阶上望去,亮白白、绿油油,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宾馆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设施,不是不安装,而是不需要,整个环境气候感觉非常舒适。清晨,走出房间,走出酒店,身上生出一阵阵冷飕飕的感觉,我马上回到房间穿上一件外套。旅住在这里的南昌人感叹道,南昌与此地相比,真是热冷两重天,到这里避暑,幸运!</p> <p class="ql-block">宾馆的小院,几棵小树下,鹅卵石小道幽径婉转,衬托着宾馆的典雅气息,到了傍晚,老妈子们纷纷走出房间跳起了广场舞。居住在这里的南昌人闲致的很,快乐的很。</p> <p class="ql-block">在龙保村,每天的蓝天白云各占一半,经常是一堆堆厚厚的黑白云涌动,说不定什么时候有雨,明明阳光四射,远远的一堆乌云过来,千丝万缕的,明亮亮的雨滴便稀稀落落地来了。这里的雨从来都不是柔情的,转眼能将人浇成落汤鸡,使人很懊恼,然而一会儿,乌云过后,半阴半阳的阳光又回到了我们的视线。这个地方之所以气温较低,是个躲避热度的好地方,我想,与这里天空的变化密切相关,与这里的无常雨水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曾在一个连队的战友听说这儿凉快,也赶到这里来了。每天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散步,一起结伴去昆明景点打卡……附近的“紫竹院”是我们闲庭信步必留地,一小片竹林,矮矮的四方桌,银灰色的竹椅,在晚风中谈天说地,很有情调</p> <p class="ql-block">7月7日,我们包了一辆七座的车子,先后来到了宜良县的九乡风景区和昆明石林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不游九乡,枉来云南”。九乡就有这么自信,我们几个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其中唐老师已八十多岁,我们都属于古稀之年,但仍然意气风发,微笑看世界。</p> <p class="ql-block">来到九乡风景区,我们没按照规定的旅游路线游玩,而是直接走进溶洞。一进洞内,一条几丈深的大峡谷,犹如黄河壶口瀑布的洪水沿着峡谷狂泻,那种肆无忌惮的冲劲和气势汹汹的狂泻,似乎要把这个峡谷撕裂、山峰震塌。那狂泻声的分贝让有心脏病的人备受刺激,望谷兴叹!</p> <p class="ql-block">九乡最出名的三个景点是‌荫翠峡‌、‌惊魂峡‌和‌雄狮厅‌,这三个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p><p class="ql-block">惊魂峡是国内最深的地下峡谷之一,峡高近百米,最窄处仅3-4米,两岸峭壁如削,栈道贯穿其间,行走时惊心动魄。其形成源于麦田河数十万年的冲刷侵蚀,展现了流水穿石的地质奇观。开发时因险峻需悬绳作业,故称“惊魂峡”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峡谷中狂泻的洪水比黄河水还混,此水源从何而来我没时间细考,只是感到十分的惊奇。</p> <p class="ql-block">告别九乡,经过一个半小时来到了石林,这是我第三次走进云南石林。</p><p class="ql-block">“沧桑未改英姿秀,云雨依然意韵留";</p><p class="ql-block">"嶙峋剑指云霄破,诡秘龙蟠地脉狂"。</p><p class="ql-block">见景思诗,这两段赞美石林的诗句又在我的脑海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天下山石何其多,唯有此处石成峰。石林,完全是质朴的大自然形成的内在美、独特美,这要比现在不少地方人为因素制造的美更具魅力,更能张扬个性,更能被人们喜爱与崇尚!</p> <p class="ql-block">听风,听雨,再听石林涛声……</p> <p class="ql-block">‌石林的涛声:一是寓意地质历史的回响‌:石林的形成源于3亿年前古特提斯海的沉积与地壳运动,涛声象征远古海洋的消逝与地质变迁的永恒。化石与岩壁的纹理被描述为"藏有涛声"</p><p class="ql-block">二是民族文化的隐喻‌:在撒尼族传说中,阿诗玛化为石峰守护土地,涛声成为其故事的载体,赋予石头叙事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踏进昆明翠湖公园,翠湖,那是昆明的一颗明珠,镶嵌在这城市的中心,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光彩。</p><p class="ql-block">走进翠湖公园,那湖就直愣愣地闯进视线。湖水绿得像一块温润的翡翠,又像是大自然打翻了一桶绿色的颜料,却晕染得恰到好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就像无数的小镜子在水面上跳舞,每一片光斑都是跳动的精灵。篮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十分养眼悦心。湖面上偶尔会有几只小船划过,船桨划动湖水,发出轻柔的声响,像是湖水在轻轻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小船慢悠悠地前行,在湖面上留下一道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湖水被轻轻挠了痒痒,笑出的皱纹。。</p> <p class="ql-block">赏完翠湖景,跨过栏杆,公路对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军校,创立于清朝末年,其毕业生在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名将摇篮”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参观展览后,我感到,这个讲武堂的创始,在清朝末年向民国初期转折过程中,这一大批将帅最终成为了埋葬清朝的掘墓人!</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是解放军陆军学院的政治教官,看着展览馆阵列的黑板,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台,摆了一个上课教学的pos ,体味一下军人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云南讲武堂隔壁就是“云南革命军事博物馆”,因在维修,我们只能隔栏眺望,拍个外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讲武堂,驱车驶进了昆明滇池停车场,然后就来到了滇池柳荫道,沿着水岸线饱览滇池风光。</p> <p class="ql-block">走出滇池风景区北门后就进入云南民族村。同伴们坐着观光车细看了二十六个民族村。我呢因前几年参观过,就草草从民族村南门漫步走到东门,在“一见民宿宾馆”等候他们。</p> <p class="ql-block">走过民族村,我隐隐约约感觉,民族村经过了大规模地改造升级,似乎太现代化了,失去了民族村风的本色。我还是喜欢原来的那个土味十足、原汁原味的民族村。</p> <p class="ql-block">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是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多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以火崇拜为核心,承载着驱邪祈福、庆祝丰收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狂欢节”。</p><p class="ql-block">火把节代表着三种信仰:自然崇拜,农耕信仰,民族精神;三种活动形式:点火仪式,火把巡游,竞技活动。</p><p class="ql-block">今年的火把节是七月十八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当晚,我们从驻地乘坐大巴前往杨林参观游览了当地农村的火把节。没有开幕仪式,没有表演大型节目,只是当地群众戴着花环,围着火堆跳舞,规模不大但挺狂欢的。</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个地方,我对植物树木总有一份情感一份执着,不知的就用手机百度查找一下,这样就让自己弄清了许多植物、树木和花卉的名称,如“四照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据查,叶和花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功效,主治痢疾、外伤出血等。‌‌3‌‌</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一所幼儿园铁栏上矗立的金象,只只逼真,栩栩如生,我想这种造型,小朋友们每每看到这可爱的小金象一定会快乐。</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都要在村庄四周的土地上散散步,看市场,看宾馆,看店铺,了解民情,了解价格,了解生活。我感到这里虽说是一个“龙保村”,但人流量不少,宾馆数量用个成语形容一下叫做“星罗棋布”,为什么这么多,原来村上面有个校园城,称为“学府康城”,这些宾馆都是为在读学生开放的,档次不高,却利用率高。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里避暑且价格便宜,就是老板利用暑期学生放假的“空仓期”租下了简易宾馆来招揽避暑游客。仅我们的老板“大飞”就租下了连接在一起的三家酒店,招揽近200名避暑客。</p> <p class="ql-block">下午或傍晚,我喜欢去看看当地的地摊式的蔬菜市场,询问不知名的菜种菜名,长了不少知识。如芥菜,我们老家叶大茎粗,而这里是小小的一棵,显得清秀鲜嫩。</p> <p class="ql-block">这个弯葱,当地人叫“辣葱”,称我们家乡的葱为“甜葱”。</p> <p class="ql-block">这个四周卷卷的瓜葱绿葱绿,询问卖菜人,才知道叫做“姜柄瓜”。逛一次市场,总会增长一些见识。</p> <p class="ql-block">在龙保村避暑住了近二十天,然而我们的身体总觉不舒服,气温不高,几乎在16~28度上下浮动,再加上海拔有点高,似乎缺氧导致胸闷、咳嗽、头晕等症状,妻子反应更为明显,我们只好提前结束避暑生活,于7月23日乘坐ZH8840航班离开昆明返回南昌。</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昆明坐软卧花了六百多块钱,用了28小时抵达;这次我们花了六百多块钱坐飞机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回到了南昌。</p> <p class="ql-block">昆明的机场特大,我们提前近两个小时到达昆明机场,今天运气不错,负责办理托运的业务员为我们安排在经济仓位的第一排。登上飞机,坐上座位,只见两个小孩比我们更早登机,我环视四周,不见小孩的亲人陪伴,我就对着空姐笑问:他们属于航班“托运”的吧?美丽的空姐笑微微地点头,以示我的问话。两小孩,大的十岁,小的六岁半,他们是来与在南昌工作的爸爸团聚的。在机上,我们总会做些小小交流,看着可爱的小朋友,让我度过了愉快的机上时光。</p> <p class="ql-block">走出飞机,走出南昌机场,一阵热浪扑面而来,眺望蔚蓝的天空,似乎重新认识了南昌酷热的本性,这种感觉既刺激又熟悉,在昆明嵩明县杨林镇龙保村那二十多度气温下的生活积下阴爽被一扫而光,使我重新回复了精气神,我轻轻地说了一句:回家的感觉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