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历史底蕴的沈阳南塔公园

xin ran

<p class="ql-block">去过沈阳的北塔、东塔,还没有去过南塔和西塔,今天去沈阳办事,顺便去了一趟南塔公园,大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沈阳南塔公园位于沈河区文萃路附近,1986年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7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公园正门以巨石题字与繁花大树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转盘处设有不锈钢圆球雕塑</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长颈鹿雕像</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该公园以清初皇太极敕建的盛京四塔之一南塔为核心景观,取义“普安众庶”。现存藏式喇嘛塔为近年修缮,塔高24米,由基座、塔身和相轮三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里找到喇嘛塔还真废了一番功夫,原来这南塔位于公园西侧,要走出公园西门进到广慈寺院内,才能看到完整的塔身。</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广慈寺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二年(1645年)竣工,距今已有380年历史。广慈寺原有五楹大殿、天王殿、钟鼓楼等,大殿内供奉千手千眼佛,两侧配殿及佛龛曾陈列六字真言铜牌、香炉等器物。‌‌</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原寺建筑已消失,现有庙宇为新建,围绕南塔遗存开放,仍延续供奉千手千眼佛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塔系藏式喇嘛塔,</span>塔身主体通高约30米的,采用白色鼓腹宝瓶造型,基座雕刻雄狮、火焰纹等装饰,塔刹配置铜铸日月宝珠,塔内原藏黄金、米谷及经卷等物,塔寺共建的规制体现了清初宗教政策与城市规划的融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为沈阳四塔四寺体系的南向代表,广慈寺与南塔共同象征“护国安民”,方位对应佛教南方增长天王,体现清初融合藏传佛教与政治治理的意图。‌‌</p> <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与广慈寺一墙之隔的道观建筑颇为壮观,这里原为奉天关岳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改为坤道院,1994年复建并更名为蓬瀛宫。</p> <p class="ql-block">蓬瀛宫为清代官式建筑风格,北墙紧邻广慈寺,东墙外为南塔公园。作为女修修行地,其建筑群保留了历史风貌,现为道教活动场所。 ‌</p> <p class="ql-block">蓬瀛宫正殿为三层仿明清歇山楼阁式建筑,通宝殿和灵宫殿庙宇为仿明清歇山式建筑,殿堂雕梁画栋异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雕刻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的动物雕刻也是活龙活现</p> <p class="ql-block">蓬瀛宫的前身为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创建的关岳庙。1994年,在原址重建为仿明清歇山式建筑群,1997年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该道观与南塔广慈寺共同构成沈阳历史文化景观,反映了满蒙藏多元文化交融特征,是研究清代宗教建筑的重要实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