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四的诗和鬼子的画

柳周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因为几乎每期都参加王迅读书会,有幸认识了一些作家,面对面聆听交流,收益不少。其中有位叫冯三四的诗人,特别平易近人,热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的第一本诗集。</p> <p class="ql-block">   我很惊讶冯三四迎来送往,请客吃饭,很忙呀!怎么还会在五六年里出版了五六本诗歌集等著作,他有那么多的时间创作吗?难怪有作家说他是白天工作,晚上写作;双手开车,大脑写作;热闹时请客,寂寞时写作。冯三四真是勤奋啊!</p> <p class="ql-block"> 陈纸对冯三四的描写十分生动,有兴趣的可放大了细读。</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这笔名原来是这样来的!</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把自已的低吟浅唱比喻成一束束稻草,说冬天用来烤火,温暖不了别人,就温暖自己和家人吧。冯三四十分谦虚。</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鬼子(廖润柏)。冯三四的家乡在博白大车坪,他有个特殊身份,是清末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说起冯三四与鬼子的关系,很不一般。冯三四经常拿自己的诗去送给鬼子,鬼子对他印象深刻,竟把“冯三四”改成“冯山四”,作为一个人物写进了《买话》。</p> <p class="ql-block">   但鬼子曾毫不客气地批评过冯三四的诗。我很惊讶冯三四大度能容尖锐的批评,仍与鬼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胸襟实在是文坛佳话,让我敬佩。</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与我有微信联系,因此经常看到鬼子的画。可以说鬼子的画不亚于他写的小说,耐人寻味!我早就想把鬼子的画编成美篇,公之于世,希望像陶渊明所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考虑抢先发表这些画,可能会给鬼子带来麻烦,就一直没有编发。</p> <p class="ql-block">   不料前两天看到冯三四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集《左手种瓜,右手种豆》,书中插用了十多幅鬼子的画,大来兴趣!我何不也把这些早就看到过的十多幅画编成美篇,让更多人“共欣赏”“相与析”?于是按序拍照。</p> <p class="ql-block">   鬼子的画喜欢画一只青蛙在观望主题,想来有井底之蛙的自喻。他虽然成绩斐然,仍十分谦虚。</p> <p class="ql-block"> 玩笑中不无辛辣。</p> <p class="ql-block"> 幽默风趣中透着亲切。</p> <p class="ql-block">   读书会创办人王迅。这位著述丰厚的青年文学评论家“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天从杭州赶来南宁,主持第68、69次读书会。当天晚上,我们应邀到冯三四南宁工作室聚会。</p> <p class="ql-block">   与会者有南宁市江南区文联主席王春生等人。</p> <p class="ql-block"> 我也被推上了讲坛。</p> <p class="ql-block"> 还有诗人田湘等作家。</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冯三四工作室看到了鬼子的又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源之于1933年2月17日,那天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到访上海。中午宋庆龄宴请贵宾,午宴后众人拍照。鲁迅、萧伯纳、蔡元培三人到草地上留下这张合影。鬼子根据这张照,画了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   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三位名人的神态,真是简约,生动!而这种精炼传神,正是鬼子的画风,顿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冯三四的工作室蓬荜生辉!也是要到访各位向大师学习的意思吧?</span></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与作家们的交流频繁,这是他与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东西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东西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与广西著名作家凡一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作家余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王十月的题词。2019年5月4日,王十月曾为冯三四的第一本诗集作序,结尾说:“余终日忙于庸碌,不得安闲。若能于三四月间,约三四好友,喝三四碗酒,说些颠三倒四话,休管人说三道四,不低三下四,偷得浮生半日闲,不亦快哉!”</p> <p class="ql-block">  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邱华栋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邱华栋题词。</p> <p class="ql-block">   请《北上》的作者徐则臣签名。</p> <p class="ql-block"> 李宗文,南宁晚报资深记者。南宁市作协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作协理事,广西音协会员,广西写作学会理事。他为冯三四的《左手种瓜 右手种豆》写了序言。冯三四常常邀他一起出行。</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也会主动地来和我这样的无名之辈聊天,还请我一起吃饭。记得去年四月,鬼子举行小说《买话》的首发式,我正等待鬼子签名,冯三四也笑呵呵地跑过来,一起照了这张相。</p> <p class="ql-block"> 鬼子说:写作好比养鱼,活着都算牛逼。</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的写作不无苦恼,他在不断地探索创新。鬼子画了此画,寓意深刻,也许能促进思想解放,写出更为深沉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冯三四的诗其实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证,他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着真实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给老冯微信:</p><p class="ql-block"> 我读完了你的诗集《左手种瓜,右手种豆》。鬼子对你的批评十分严苛,他自有深刻的目光,你则十分宽容地把他的批评当作鞭策,长期在作超人的努力,现在终于有了鬼子承认的“成功”。我认为你是一位超勤奋的好诗人,你的喜怒哀乐、所思所写都有价值!这些诗虽然反映社会的深度还不够,这不完全是自己能决定的,这一点,你我,确实都还要向鬼子学习。但就像胡适的《尝试集》,直白,却也是里程碑。是里程碑就还有“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今后再读你的大作!我要向你学习、取经!因为我也还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5日 柳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