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极为重要的谋士,与诸葛亮并列为军师中郎将。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智囊之一,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然而与诸葛亮不同的是,他曾一度在东吴不得志,最终被孙权弃用。那么,孙权为何弃用庞统,却让刘备重用?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这背后,既有出身门第的纠葛,也有个人形象的影响,更涉及战略眼光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b>首先,庞统的出身或许是孙权不重用他的关键原因之一。</b>庞统出身于荆州本地士族,其叔父庞德公为东汉末年名士,家族背景深厚。</p><p class="ql-block">孙权的父亲孙坚,在征讨荆州时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其表兄弟徐琨也死于荆州军之手。孙权对荆州士族天然带有敌意和戒心。虽然这种情绪未必明言,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庞统的态度。若庞统并非荆州士族,或许不会引起孙权的疑虑与排斥。</p> <p class="ql-block"><b>其次,庞统的外貌也可能是他未被重用的重要因素。</b>据史书记载,庞统相貌平平,甚至不讨喜。而孙权素来偏爱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之人,如周瑜、陆逊皆是此类。</p><p class="ql-block">庞统不仅外貌不出众,还喜好评论人物,往往言过其实,有夸夸其谈之嫌。这种性格与作风,与孙权用人标准不符,也进一步削弱了他在东吴立足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b>再者,战略眼光的差异也是庞统未被孙权重用的重要原因。</b>庞统主张进取,尤其力劝刘备夺取益州,以图天下。</p><p class="ql-block">孙权倾向于保守江东,缺乏争霸天下的雄心。庞统的战略规划与孙权的治国理念格格不入。虽然他曾与周瑜理念相近,但周瑜早逝,庞统在东吴失去了依靠,最终只能另寻明主。</p> <p class="ql-block"><b>最后,刘备最初也未立即重用庞统,但他的识人之明与用人之智最终让庞统脱颖而出。</b>刘备任命庞统为耒阳县令,虽一度因不理政务而将其免职,但在诸葛亮与鲁肃的极力推荐下,刘备重新审视了庞统的才能。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刘备大为叹服,遂委以重任,使庞统得以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也说明,真正识才、用才的,是刘备而非孙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