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上降神兵

景熟熟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p><p class="ql-block"> —肖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长征组歌中的两句歌词,可见,腊子口的地势多么险恶。</p> <p class="ql-block"><b>(天险腊子口,犹如一座大山被劈开,远远看去,像个仰望蓝天的大喇叭。隘口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位于甘南,中央红军走出了茫茫大草地后,来到了腊子口。当地国民党军阀鲁大昌的部队据守着这个奇险的关口,中央红军只能冒死冲关,如果冲不过去,就要回头南下,重返茫茫大草地,那就是死路一条。中央军委给红四团下了死命令,不惜代价突破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腊子口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石碑上镶嵌着当年红四团政委扬成武同志的题词:“腊子口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腊子口地区汉、藏、羌、回多民族百姓生活于此地。战斗的原址纪念碑用汉藏文字记载)</b></p> <p class="ql-block"><b>(丰碑立于两山喇叭口的正中间,庄严、肃穆,它是用鲜血与信仰铸就的)</b></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腊子口的山脚下,抬头望这奇险的地形确实让人吃惊。两侧山岭相距不过十几米,整个地形就象一座山被巨斧劈开,仅仅裂开一道缝。隘口的两侧,石壁千仭,看着令人心寒。山上都是黑压压的原始森林,中间有一条腊子河。河不过一两丈宽,可声势浩大,流速飞快,就是从那隘口奔腾而出的,颇似瀑布。即便在盛夏炎热的天气来到这里,凄厉的山风吹来,你也会感到阴森森地凉。云雾在峡谷间不停地翻涌,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红军长征路上的“生死玄关。</p> <p class="ql-block"><b>(腊子河从狭窄的隘口奔流而出,声势浩大)</b></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刻,一个苗族小战士出现了。他叫李小猴,是从遵义入伍的,外号“云贵川”。李小猴对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说,他从小跟着父亲云贵川一带挖药、打柴为生,天天在悬崖峭壁上行走攀爬。他因体型小而精瘦,在悬崖峭壁上行走矫健、跳跃自如,像只猴子,山里人都叫他小猴子,所以他的名字就叫李小猴。父母死后,他一人乞讨到了遵义,被杜铁匠收为徒,艰难生活。莫名其妙被军阀王家烈的人关进了监狱,是红军来了,救了他,他和杜铁匠一同参加了红军。他以坚定口气对团长政委说,你们放心,攀爬腊子口这样的山崖,我小猴子绝对没有问题。等我攀上崖顶后就放下藤索,叫一些战士抓着藤索爬上来。战斗打响后,我们可以从腊子口崖顶上往隘口的碉堡投手榴弹,准确地消灭敌人。这可是解决战斗的最佳方案。</p> <p class="ql-block"><b>(石壁千仞,敌军有碉堡把守,碉堡没有顶盖,手榴弹从上往下投,一投一个准)</b></p> <p class="ql-block"><b>(腊子河上一座小桥,当年是个木桥,要冲过腊子口还必须冲过这个小桥,难度极大)</b></p> <p class="ql-block">  深夜里小猴子顺利的地爬上了山崖顶,放下用战士们的绑腿带与树藤编的绳索,很快一批年轻力壮的战士带着大批手榴弹抓着绳索也攀上了崖顶。</p><p class="ql-block"> 佛晓,腊子口战斗打响,梦中的敌人怎么也没想到天降神兵,一束一束手榴弹从天而降,炸的敌人鬼哭狼嚎。那些建在隘口上的碉堡都是临时用石块垒的,没有顶盖。他们本想有几挺重机枪死守隘口,就没人过的来,可没想到,“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手榴弹从天上飞来,红军顺利地突破了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于日出时通过腊子口。来到隘口小道,敌人的碉堡前,差不多每个人都会停下脚步,发出一声声惊叹。因为在那不大的一块地面上,鲜血斑斑,手榴弹的木把儿堆了很厚一层。整个地面熏得乌黑。显然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这些手榴弹是成束成捆丢下来的。人们带着惊讶、赞佩和自豪的神情穿越过长征路上的最后一道天险,脚步走得更有力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腊子口纪念馆,看到了一段生动的对话记录。……毛泽东从这里经过时,也停下来了。他巡视着那险峻的地形和残酷搏战的遗迹,显出深深感动的神情。最后他指着那面高耸的断崖问:</p><p class="ql-block">“他们就是从这里攀登上去的吗?”</p><p class="ql-block">“是的。”跟随他的老参谋王柱说。</p><p class="ql-block">“听说,先上去的是一个苗族小鬼?”</p><p class="ql-block">“是的,您可能还认识他。”</p><p class="ql-block">“我认识他?”</p><p class="ql-block">“他叫李小猴,记得在遵义的时候他到您那里去过。”</p><p class="ql-block">“是的,”警卫员小沈说,“是跟杜铁匠一起去的。”</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寻思了一番,说:</p><p class="ql-block">“是那个小黑孩吧?”</p><p class="ql-block">“对,对,就是他。”</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再次仰起头把那面壁立的险峻的断崖从上到下端详了一遍,惊叹道:“真是难以想象!”说过,又问:</p><p class="ql-block">“那个杜铁匠呢?我仿佛在过雪山时遇到过他。”</p><p class="ql-block">“听说,他已经牺牲在草地上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半晌无语,慨叹了一声;“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英雄。不是他们,我们怎么能闯过这么多难关呢!”</p><p class="ql-block">说过,毛泽东和他的一行人,踩着血迹斑斑的焦黑的土地进入腊子口去了……</p> <p class="ql-block">  在腊子口战役原址和纪念馆门前,我们看到了许多南来北往的游客,江浙一带人居多。还有不少开着私家车从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来的,老年人偏多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许多人都带着孩子,显然是来接受光荣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b>(天险腊子口,群山环绕,连绵起伏。)</b></p> <p class="ql-block">  而今的腊子口,沟壑里草木葱茏,腊子河的流水奔腾不息。陡峭的悬崖两侧森林茂密,漫山的格桑花尽情地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川流不息的游客,望着腊子口险峻的风光,个个惊叹不已,赞美有加。但我认为,险峻的风光中闪耀着红色信仰的光环,它永不消失,最为壮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熟熟</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5日于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