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龙门邨寻迹

大器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上海中学,今年是她的160周年校庆。</p><p class="ql-block">160年前(1865年),担任“苏松太道兵备”的丁日昌,顺应洋务潮流,“兴新学”。他捐银在上海西南面创办了“龙门书院”,这座龙门书院就是上海中学的前身。后来,龙门书院又经历了龙门师范,跨入了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时期。</p><p class="ql-block">1934年省上中扩展,将南市旧址卖出,在漕河泾吴家巷征地建新校舍,学校才从这里迁出。1935年,旧址建起了新式里弄,为了纪念“龙门书院”,遂将这片住宅命名为“龙门邨”。</p><p class="ql-block">龙门邨成了上中学子心中的“祖庭”,人们去走访,去议论。为了在校庆期间方便校友,我在2025年 7月22日早上去那里拍了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学里迎接160周年校庆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龙门楼,上海中学的主教学楼。它的名字,源自“龙门书院”。</p> <p class="ql-block">先棉堂,上海中学的另一座教学楼。它的名字,是纪念龙门书院内的先棉祠。</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书院旧址上建起的“龙门邨”,南起尚文路,北至先棉祠街;她的东面近河南南路,她的西面现在叫“迎勋北路”。从2021年起,这个地块大多成为旧里改造的动迁区,唯有龙门邨被保留了下来,还进行了修缮。</p> <p class="ql-block">尚文路上的龙门邨门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门楼,看到介绍龙门邨历史的文字与图片。</p><p class="ql-block">龙门邨,曾经走过的四个历史时期。</p> <p class="ql-block">吾园时期:清嘉庆年间,光禄寺典簿李嘉筠买下了这里的一片桃园,建立私家花园,取名“吾园”。</p> <p class="ql-block">先棉祠时期:清道光初年,上海县令许乃大买下吾园的一半,建了纪念将纺棉技术带来中原的黄道婆,取名先棉祠。</p> <p class="ql-block">龙门书院时期: 1865年丁日昌创建龙门书院,1867年应宝时扩建。</p> <p class="ql-block">龙门邨时期。</p> <p class="ql-block">龙门邨代表建筑“仁庐”</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龙门邨</p> <p class="ql-block">地砖上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前,过去有一个雕塑,介绍龙门书院~龙门师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经过龙门邨党群服务中心,来到了北门。</p> <p class="ql-block">北门之外便是先棉祠街。</p> <p class="ql-block">修缮前的龙门邨北门</p> <p class="ql-block">先棉祠街,边上的住宅已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动迁前的先棉祠街</p> <p class="ql-block">靠近河南南路的先棉祠街</p> <p class="ql-block">那里还有“先棉祠北弄”。</p> <p class="ql-block">那里有一座小洋房,是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动迁封闭前的小洋楼全貌。</p> <p class="ql-block">与先棉祠街交叉的有“吾园街”。</p> <p class="ql-block">吾园街贴着龙门邨东侧前行</p> <p class="ql-block">最后延伸到河南南路,它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沿着先棉祠街向西,一边是龙门邨,一边是封闭的将要拆除的旧房。</p> <p class="ql-block">走出先棉祠街,与之相交的是迎勋北路。迎勋路最初的名称叫“应公祠路”。应公祠是纪念龙门书院另一位创始人应宝时的。</p> <p class="ql-block">在迎勋北路上的龙门邨边门</p> <p class="ql-block">迎勋北路向南与尚文路相交,它的东侧便是龙门邨北门了。</p> <p class="ql-block">尚文路的西端</p> <p class="ql-block">尚文路一三三弄——龙门邨。</p> <p class="ql-block">龙门邨在尚文路上的东端:咏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