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是“风水玄学天花板”

蓝鹰草根旅行家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阴有雨,26~29度。</p><p class="ql-block">临时决定去成都住一亇月,途中去阆中古城玩几天,就买了11点去南充的火车票。2亇人买下铺还是很舒服的,吃的一大堆,自燃饭热呼呼,也是一种享受。途中的过程,是旅行的一部分,经历生活百态。一亇小伙子对我说:“大哥,我妈年令大了,你能否把下铺换给她吗?”我一看是亇50多年的女人,只能笑笑说,我的年令比你妈大多了。还有一亇中年男人高声说,4亇人只买到1张下铺,谁有下铺让给我,没人理他。</p> <p class="ql-block">7月13日,星期天,晴,26~36度。</p><p class="ql-block">14点到南充市,四川第三大城市。12元打的到鹤鸣山景区,占地面积约1520余亩,由鹤鸣山历史文化体验区和滨江湿地生态休闲区两大部分组成。全天免费开放,游客中心服务周道,空调凉爽,导游图齐全。</p> <p class="ql-block">鹤鸣山历史文化体验区山江辉映,古木参天,因唐代著名女道士谢自然修炼飞升,仙鹤齐鸣而得名,至今还栖息有数千只白鹤。景区内还有鹤鸣湖、宝寿寺、晨钟楼、白塔、王平墓、十二生宵乐园、望江长廊等景点,集中展示了鹤文化、三国文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p> <p class="ql-block">鹤鸣湖的湖面约12亩,四周林木葱郁,白鹭常飞,适合古风摄影。</p> <p class="ql-block">宝寿寺‌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约960年),原为道教东岳庙,明末毁于战乱后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为佛教寺庙,并更名为“宝寿寺”,供奉观音等佛像。‌‌</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包含钟亭、山门及三重大殿。</p> <p class="ql-block">钟亭内保存清代铸铜钟(重约2吨),每日清晨铜钟声远播嘉陵江两岸,与北宋白塔共同构成“南充八景”之首,叫“白塔晨钟”,是古今一体的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宋代白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近40米,是全国罕有的集楼阁式和密檐式风格为一体的名塔。</p> <p class="ql-block">望江长廊位于鹤鸣山山顶。廊前有“极目长廊将作赋,乘风玉鹤又凌霄”、 “仙鹤招来五湖客,长廊留住四海宾”两副对联,淋漓尽致地展现迎宾客、缅仙人的情怀。立于长廊,可俯噉嘉陵江水逶迤南去,江上清波, 6座大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上车辆犹如长蛇,江心船只好似游龙。可对望顺庆繁华都市楼台烟云,都市花影缤纷,夜晚万家灯火。也可眺望西山风景区,云卷云舒,城廓天际蜿蜒。</p> <p class="ql-block">风景区内的十二生肖乐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形成了天干地支的天文历法、四季轮回与万物生长。十二地支的时辰与吉祥的动物相配,形成了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西鸡、戌狗、亥猪。生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星宿说”、“岁星说” 、“图腾说” 、“外来说” 、“民间故事说”、“动物习性说” 、“五行阴阳说” 、“佛教说”等。最初的起源与太阳崇拜关系密切,以寅虎为岁首,欢度春节; 午马为端阳,如日中天;西鸡为中秋,月亮崇拜;戌狗重阳,新老交替,象征着太阳的四季轮回,生命永恒。 </p> <p class="ql-block">滨江湿地生态休闲区由鹤鸣山传统养生文化墙、中华名塔文化展示区、自然湿地科普区、船工号子文化展示区、印象嘉陵江、鹤鸣山灯光秀和音乐喷泉等景点组成。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嘉陵江文化源远流长,集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展现了“人在江上,江在城中”的最美“嘉陵江”记忆。</p> <p class="ql-block">打的到南充北站,18点多开车,14.5元,1个小时到阆中火车站。10元打的到凰朝酒店,地处市区中心四叉路口,交通方便,到各景点都方便。</p> <p class="ql-block">携程网上买的宾馆住宿券,100一张,买了三张住3天。去年开业的,干净卫生,房间不大,床很舒服。晚饭到就近餐馆吃了木耳抄手,非常便宜。</p> <p class="ql-block">7月14日,星期一,多云,27~37度,阆中,海拔326米。</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有2300年的历史,达到“风水玄学天花板”,选址布局契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整座城就是巨型八卦阵:嘉陵江就像一条带子缠在腰间,锦屏山好似一条青龙趴在那里,融山、水、城于一体,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p><p class="ql-block">阆中市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阆中古城内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上千座的民居院落,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房屋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鳞次栉比,青瓦粉墙,雕花门窗。</p> <p class="ql-block">早上朝东走到观音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原址位于阆中城西,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整体搬迁至此。 </p><p class="ql-block">现存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三大殿,各殿坐北向南,使用抬梁式屋架、歇山式屋顶、简瓦屋面,施以精致斗拱,其建筑结构、布局、用材均符合法度,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阆中保宁醋博物馆,保宁药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和福建永春老醋成为中国四大名醋。</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酿醋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他们或为醋的发明者,或为醋的改良者,或为醋发展的推动者,在酿醋人的心里,他们一直都是值得尊敬和膜拜的"醋神"。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保宁醋的当代传承人都会带领众弟子在这里举行祭拜醋神的传统仪式,以求来年酿得好醋。</p> <p class="ql-block">最后面是保宁醋发展馆:集中展示了保宁醋悠久的文化历史及重要的发展成就。保宁醋始于936年,四川麸醋的鼻祖。在1915年首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5年保宁醋进入中南海,成为国宴调味用品。</p><p class="ql-block">发展馆对面,还保留着生产车间,一股醋味。</p><p class="ql-block"> 保宁醋不仅是调料,本地人拿来泡脚治感冒。</p> <p class="ql-block">祭祀广场位于中国醋史馆与保宁醋发展馆之间,呈方形,寓意万物生长之德。广场台基四周以汉白玉栏杆相围,台基前后均设台阶,正中八卦星相台中矗立祭坛,名叶甌(yan)。祭坛净高3.3米,直径2米,由2.6吨青铜铸造而成,一次可以盛装1吨保宁醋。 </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保宁醋神节",由当代保宁醋传承人带领众弟子祭拜天地和观菩萨,以求醋业兴旺,福泽百姓。</p><p class="ql-block">回酒店路上在菜场买了鸡蛋、玉米等食品,中午煮了吃。</p> <p class="ql-block">下午走到古城东门,状元坊‌是古城入口的“文化名片”,兼具纪念功能与地标意义。‌‌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石质牌坊,高20多米,宽10多米,两侧横梁镌刻四位状元的金色姓名:唐代的尹枢、尹极和宋朝的陈尧叟、陈尧咨兄弟,占四川全部状元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门,展现了阆中古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至今仍保存着近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p> <p class="ql-block">先朝北走,不意间经过天主教堂。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红三十三军军部旧址,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是“状元府第”,唐代状元尹枢和尹极两兄弟的故居,被科举史上誉为“梧桐双凤”。该院坐北朝南,三重院落,大院轩敞淡雅、温馨宁静,受到文人墨客、专家学人青睐,被称之为“古城会客厅” 。</p> <p class="ql-block">再朝西走到贡院,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考的场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顺治初年,阆中为四川省会二十年,在此设置了 四川贡院,共举行了五科乡试。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棚,是全国罕见的科举文化体验胜地。 </p><p class="ql-block">大殿的门槛,高得能当椅子坐。</p> <p class="ql-block">门口是亇大广场,比较空旷,作为一亇大景区,确实需要一亇集中人员或疏散的扬所。</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面是阆中市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8029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采用古城民居建筑风格,设“阆苑典藏著春秋”基本陈列,含远古觅踪、铸金遗宝、古窑撷珍、城市变迁、民风民俗五大专题。现有藏品2263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029件(套),展出文物600余件,含巴文化青铜器、两汉陶塑等代表性藏品。</p> <p class="ql-block">再朝西走到川北道署,全国现存两处道台衙门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历经明清两代547年运作,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定制为"川北分巡兵备道",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p> <p class="ql-block">占地4500平方米,坐南朝北呈"井"字形排列,中轴线贯穿三进院落。</p><p class="ql-block">大堂:司法审案场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匾额。</p><p class="ql-block">二堂(思补堂):处理机密案件及日常政务。</p><p class="ql-block">三堂:官员休憩与会客区。</p><p class="ql-block">附属设施‌:</p><p class="ql-block">三班六房、监狱官库等行政设施。</p><p class="ql-block">思豫仓:展示清代仓储制度。</p><p class="ql-block">柏台亭:内置"公生明"戒石坊与《御制戒石铭》,大殿背立面镌刻3米高"廉"字石刻。</p> <p class="ql-block">沿中心十字街朝南走到中天楼,又名四牌楼,属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轴心,应“天心十道”之喻。始建唐宋,唐代阆中诗人金兆麟描述的盛景:“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明清复建,三层木楼,楼高20.5米,底层四通门洞设计,与古城风貌浑然一体,为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楼有伏羲圣象,三楼能俯瞰古城山水格局及棋盘式街巷。‌‌</p> <p class="ql-block">朝西走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诸葛亮选定的“巴蜀要冲”这个位置,张飞在阆中驻守了7年。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规模较大,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是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p> <p class="ql-block">张飞的尸身直至现在都还埋在汉桓侯祠中,墓亭始建于蜀汉,清代重建,亭内起石卷拱,拱下立张桓侯墓碑。碑前塑张飞武身坐像,两侧塑张达、范疆跪像,后面是墓冢。</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不能开车,只能走到西门,又叫澄清门,毗邻嘉陵江,是古城的重要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楼可俯瞰嘉陵江壮阔景色,江水“跨山而来”,气势磅礴‌,兼具历史与自然景观的交汇特色‌。</p> <p class="ql-block">打的到城北玉台山南麓的滕王阁,堪与南昌滕王阁比肩的人文胜迹。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唐代石塔、滕王阁大殿、颐神洞、慈氏洞、摩崖题刻、“万丈丹梯”等。杜甫在《滕王亭子》中描绘的胜景:“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p> <p class="ql-block">爬山15分钟到滕王阁大殿,高31米,真三假五层楼阁式建筑,琉璃重檐飞彩流丹,壮丽典雅,气势恢宏。檐楹间悬挂名家撰书的匾联。底层内塑滕王挥翰作画铜像,二层展示唐代及后世宗室亲王镇守阆中的故事画幅,三楼陈列相关书画诗文作品,阁台下壁刻有杜翁《滕王亭子三首》名家书法。</p> <p class="ql-block">15日,星期二,多云,27~37度。</p><p class="ql-block">中午到“箜干饭·耙蹄花”吃饭,点了一锅蹄花汤,二碗"箜干饭",10种小菜、水果随便吃,味道很好,共47元。</p><p class="ql-block">“箜干饭”是四川方言,川渝地区一种特有的饮食烹饪技艺,需要经过煮米、滤米汤、 炒辅菜、小火慢煎几个步骤。辅菜的选材也很随意,土豆、红薯、芋头、四季豆、青菜、老南瓜、 豌豆、胡萝卜、腊肉香肠…….几乎什么都能箜。一碗“箜干饭”,那是儿时幸福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阆中的有名食物还有“张飞牛肉”,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p><p class="ql-block">“保宁白糖蒸馍”,获巴拿马国际博展会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保宁压酒”,又名陈年压酒,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赞誉:“挽住征衣为褶尘,阆中斋酿绝芳醇。</p> <p class="ql-block">16点半走到星座苑,现正在扩建,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故里。落下闳,字长公,因创制《太初历》,在世界天文学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承前启后、恒定春节,使阆中成为春节发源地,这里的过年习俗比北京要早800年,被尊为“春节老人"。</p> <p class="ql-block">朝西走到风水博物馆,国内首个以建筑风水文化为核心的专题景点。主题定位‌:以易学、占卜为主线,系统诠释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填补了国内风水文化展览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功能区划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示风水相关文物、图文及阆中古城风水格局模型。</p><p class="ql-block">五行客栈:按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主题客房,装饰遵循阴阳五行学说。‌‌</p><p class="ql-block">祭祀、讲堂、吉祥物区:提供文化体验与互动活动。</p><p class="ql-block">展陈内容‌:包括出土文物、风水工具、古城山水格局解析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5D电影(世界风水文化博览城联动项目)。‌‌</p> <p class="ql-block">朝南走到华光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现存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楼基高5米,通高25.5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唐风清韵,特色独具,有“阆苑第一楼”之誉。 华光楼藏着“阆苑十二楼”微缩模型,登顶远眺,城市“太极图”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各种攻略上说,到嘉陵江边乘轮渡,只要2元就可以到对面的南津关古镇。我们只找到游船售票处,其实早就没有轮渡了,但节假日会搭浮桥。</p> <p class="ql-block">只能在江边打的,18点半到锦屏山,位于嘉陵江南岸,与阆中古城隔江相对,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称锦屏山。自古为风光绝胜之地,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道教仙山的锦屏山“多仙圣游集”,落下闳、袁天纲、 杜甫、 吕洞宾、吴道子、陆游、杨瞻等留下丰富的诗章、墨宝和遗踪。唐吴道子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风光为轴心。有吕祖殿、杜工部祠堂、陆放翁祠、张宪祠、八仙洞、碑林等数十处景观,如珠落玉盘,散播其间。杜甫盛赞:可与嵩山、 华山媲美。</p> <p class="ql-block">售票员已下班,看门大爷动员我俩上山,登上观星楼,是纪念以落下闳为代表的,在阆中出生或生活过的一批古天文学家而建。</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落下闳后还有东汉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东汉的张道陵;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等。</p> <p class="ql-block">‌走不远就到南津关古镇,茶馆、铁匠铺、榨油坊等传统商铺重现明清市井风貌。</p><p class="ql-block">核心景观‌:</p><p class="ql-block">连峰楼:登楼可远眺阆中古城全景。</p><p class="ql-block">会仙桥:传说为八仙聚会之地,桥身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水码头:古代商贸渡口场景。‌‌</p> <p class="ql-block">晚上有实景演出。</p><p class="ql-block">《阆苑仙境》:通过歌舞展现桑蚕、太极等本地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蜀道盛世》:融合蜀道历史与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打的直达“箜干饭·耙蹄花”吃饭,点了黑鱼片,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16日,星期三,晴,27~40度。8点打的到大佛寺旅游景区,由大佛寺、状元洞、白塔三部分组成。出租车直达最高处的东山之巅的明代白塔,独立高标,耸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多给滴滴司机10块钱,把我们带下山,途经“出兄弟状元宰相处”的状元洞,为北宋三陈读书之所,斐声中外。</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大佛寺下车,景区内竹树葱笼、繁花似锦,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水流鸟鸣之声不绝于耳,人行其间,如游画中。</p> <p class="ql-block">先到药师殿,相传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曾采药至此,在小溪边发现-只受伤的老虎,用药治癒后,老虎不肯离去,给他充当了坐骑。以后便有了药王骑虎采药、以及海龙王在空中护驾的石刻形象。</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摩崖题刻“虎溪”二字,为南宋年间阆中太守吴昭夫建,统制河中母恩所书,明代分巡川北道参政姚诚立重刻。每字高五米、宽四米。相传“药王救虎”的故事发生在此,故大像山小溪取名为“虎溪”。 </p> <p class="ql-block">阆中大佛成像于唐宪宗元和四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大佛寺主殿傍崖石建筑,释迦牟尼座像刻在岩石上,高9.88米,佛头有螺纹, 面容端庄,头部后面有火焰纹光环,为四川十大坐佛之一。大佛两侧龛内刻有小佛4700余尊,每尊高10.2厘米,均座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精美,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一侧总长150多米的唐宋摩崖题刻、历代碑碣及北魏石狮都是不可多得的古迹珍品。</p><p class="ql-block">北魏石狮:刻于约1600年前,技法简</p><p class="ql-block">朴,典型的北魏造像风格,后传为大佛的守护神。 </p> <p class="ql-block">唐碑洞:1982年,文物专家在南龛石壁右侧内,发现有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夏四月撰刻的《东山大像精合何居士记》, 碑文日:“何居士字东山,松寿年八十一岁……",始知邑人何居士于唐德宗年间手凿岩峦,历二十年,遂成大佛。此唐碑为世间罕见,弥足珍贵。 </p> <p class="ql-block">含利塔:此塔塔身刻有铭文:“师副都刚了澄号碧潭之塔”,五代十国战乱时期,了澄大师曾为军队将领,不愿看战火殃及百姓,皈依佛门,立地成佛,此塔是了澄大师团圆寂后的舍利塔。</p><p class="ql-block">回宾馆洗澡后,觉得外面太热,叫外卖来吃,3菜1汤,36元,不收配送费,阆中的物价水平很低,可以旅居一段时间。经酒店同意,免费延长到15点退房。16点火车,18点半到成都东站,多云,27~38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