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丹青先生的微信公众号“俗世浮华”,今天发表一篇题为“无常之美是在时光流转中绽放”(下简称“无常之美”)的网文”,将京都的樱花、神户六甲山的萤火虫、奈良的红叶,用“无常”这条“又长又细的丝线”穿在一起,带出沉思和遐想。</p> <p class="ql-block"><b>(毛丹青为“无常之美是在时光流转中绽放”配发的手绘。)</b></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风物志》中,作者没有写京都的樱花,而是当地比睿山上,一个“把时间还给你的”的小酒店。</p><p class="ql-block">毛丹青在“无常之美”中说,近40年前他刚到日本的那年春天,在“朱红色的鸟居旁,满树粉白如云似霞,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乘着风的翅膀离去。”一位僧侣站在樱花树下,语调平静得跟寺前的一口古井一样,他说:“这份美丽也只持续几天。这就是无常的教诲。”</p><p class="ql-block">作者一周后故地重游,满树繁华已变成了阶前落英,粉白的花瓣随风打着旋儿,铺成一地碎雪,风过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一场盛大而短暂的梦。“美丽因短暂而愈发珍贵,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瞬间的璀璨足以照亮往后漫长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春地有信”)</b></p> <p class="ql-block">毛丹青说兵库是他在日本的三十多年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原因之一是村上春树在这里生活到19岁,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蛛丝马迹,一些影子,以及一些隐喻。”</p><p class="ql-block">《在日本·风物志》中,他提到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介绍亲眼目睹的场面:一列火车“挂”在断裂的高架桥上,“因为是凌晨,列车亮着灯,当时让我最吃惊的,是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列车都要掉到桥下去了——很多乘客竟然在车里安静地看书。”</p><p class="ql-block">“无常之美”谈的是神户(神户属于兵库县,是兵库县的首府)六甲山。“暮色四合时,无数微小的光点从溪流岸边的草丛中升起,像被揉碎的星光洒落在人间。它们在黑暗中摇曳、相遇又别离,每一点光芒都带着转瞬即逝的温柔。”</p><p class="ql-block">“据说萤火虫只能活一周左右。它的光芒,是生命最后的闪烁。望着那些逐渐融入夜色的光点,我忽然觉得它们与世间种种的相遇完全一致,明明灭灭之间已完成了一场最盛大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春地有信”)</b></p> <p class="ql-block">关于奈良,毛丹青在《在日本·风物志》中说,鹿是奈良的“图腾”。2016年奈良有1455只鹿。鹿可以在奈良公园内随意走动,游客可以喂鹿一种叫“鹿仙贝”的鹿食。</p><p class="ql-block">书中提及,春天和秋天是奈良的两大观光季节——一是看樱花,一是赏红叶。但没有具体展开。</p><p class="ql-block">“奈良的红叶把无常的热烈推向了极致。有一年深秋,踏入寺院的刹那,我就被漫山的红枫震慑了,因为眼前的景色犹如被谁打翻了天地之间的调色盘一样,把所有的热烈与绚烂都泼洒到了枝头。阳光穿过叶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整座山都仿佛在燃烧。寺院的僧侣说:‘这红叶几天后也会飘落。风一吹,可能一夜之间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毛丹青在“无常之美”中记述。</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狂风印证了僧侣的预言。</p><p class="ql-block">“晨起推窗,昨日还如火如荼的枝头已显疏朗,地面却铺就了一层红黄相间的锦缎,踩上去软绵绵的,其中的温润全是生命褪去后的遗留。风过处,残存的叶片簌簌作响,像是在与这个世界作最后的道别。”</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源:微信公众“江鸟视界”)</b></p> <p class="ql-block">我把“无常之美是在时光流转中绽放”,视为毛丹青对《在日本·风物志》一书的补充。</p><p class="ql-block"><b>“无常之美是在时光流转中绽放”原文链接:</b></p><p class="ql-block"><b>https://mp.weixin.qq.com/s/hplhVYEDSJIaI_l_dLqzDQ</b></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