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暑假,我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旅程——不是山水之间的跋涉,而是一次思想与文字的远行。在“21天挑战开写仪式”中,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旅伴相聚,聆听方心田教授关于“教育写作”的精彩讲座。廖娟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交流与写作的平台,让我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育写作,不只是记录,更是思考的沉淀、情感的输出。正如讲座中所言,它能提升阅读品质、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能力,更带来精神上的成就感。我们不仅学习了教育写作的分类与定义,也从叶澜教授的观点中感受到“反思”的力量。三年的坚持,足以让一位教师成长为名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旅途中,我也不断输入与输出。翻阅推荐书目,从《童年的秘密》到《教学勇气》,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到《民主主义与教育》,每一本书都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而那些关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的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三傻大闹宝莱坞》《嗝隔老师》等,也在光影之间启发我思考教育的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途中,我不断践行“我的三读观”——读书、读景、读人。阅读让我沉淀,行走让我开阔,与人交流则让我成长。教育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更在于连接,在于让思想走得更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