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1号我写的一篇《一支枣红色的钢笔》在番禺日报发表了,今天在百度上找到了原文,现转载如下,只不过加了几张照片,一张是老娘的图片,另外几张是当年的金星钢笔和蘸水笔以及墨水瓶和姐姐给我钩的笔套的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支枣红色的钢笔</p><p class="ql-block"> 王新中</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们已近二十年了,近日望着手中的一支笔,忽然勾起我对母亲的无穷思念。</p><p class="ql-block"> 1965年的夏天,我在读的西街小学很快就要毕业了。当时,小学升初中都要经过考试,按人数和分数进行录取。考上公办中学的,每个学期只要三四块钱的学费,而考上民办中学,每学期的学费就要16元。那时,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每月只有39.5元的工资,要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和生活,其艰难可想知。每学期我们姐弟的学费,是最让父母亲头疼的事情。二姐在初二时便辍学参加了工作。由于家里穷,我从小学一年级直到毕业也没有用过一支自来水钢笔,我是每天书包里装着个玻璃瓶,里面装点水兑些 “墨水精”,用一只蘸笔蘸着兑好的墨水写作业,常常把墨水漏出来搞脏了书包。但我的成绩却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看到其他学生在用钢笔写作业,我非常羡慕,经常在给他们解答作业题时,顺理成章地使用一下他们的钢笔。</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就要毕业了,我这才对母亲说:“娘,我要上中学了,你给我买一支钢笔行不行?”我娘思量了一会,说:“行!但是必须要考上宝鸡中学(公办)我才给你买。要是考不上,你也就别上了。”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而且还要考上重点中学宝鸡中学!</p><p class="ql-block"> 升学考试很快就结束了,等待发榜的日子似乎特别长。那天大约是下午两三点钟,我在巷子里玩耍,老远看到班主任从远处走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问班主任:“李老师,我考到哪里了?”老师表情怪怪地对我说:“你没考上!”然后便往我家走去。这“没考上”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我给吓坏了!我跟老师连招呼都没打,拔腿就跑,跑到很远的一个地方躲了起来。直到很晚才悄悄溜回家。</p><p class="ql-block"> 晚上钻进被窝里,我忐忑不安的低声问:“娘,我是不是真的没考上?”娘这时高兴地说:“你考上宝中了”,“啊!”原来是老师跟我开了个玩笑,把我给骗了。我连忙钻出被窝抱住我娘的脖子说:“这次你一定要给我买一支钢笔,一定要买!”娘说:“行,给你买”。</p><p class="ql-block"> 我天天等着娘给我买钢笔, 一直等到开学的前一天。娘用旧衣服给我缝了一个“新”书包,还领着我到百货商店,花了二块四毛五分钱,给我挑了一支枣红色的钢笔。回到家里,她叫三姐给我用线拿钩针钩了一个笔套,我便把它挂在腰间。每天带着这钢笔,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真想大声地告诉我的同学:我也有钢笔了!</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我娘买给我的钢笔去上学,一晃大半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天,我和同学玩耍时,一不小心摔倒了,那个同学重重地压在了我身上,正好砸在了我的钢笔上,笔帽给弄烂了。我捧着烂了的笔帽,好一阵痛哭。回到家,我偷偷用胶布把烂掉的地方缠了起来,装进笔套里一直用到中学毕业,而且也一直都没敢让我娘知道。</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那只烂掉笔帽的枣红色钢笔一直静静的躺在家中的抽屉里。又过了很多年,家中的房子也被拆迁了,那只枣红色的钢笔早已不知去向。但是,我娘给我买笔时的情形和那笔的形状、那枣红的颜色、那2.45元的价格、姐姐勾的笔套,却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现在,我已年届花甲,我自己用过了多少支笔,我给孩子买了多少支笔,我自己都记不起来了。而我却记住了母亲给我买的那支笔,且记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来源于:番禺日报</p><p class="ql-block">2012-05-01 06:00:00</p><p class="ql-block"> 王新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