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长益:为着抵达更丰富的理解层次,——读《月光宝盒》

群英谷

<p class="ql-block">这几日气温高,宅家避暑。女儿递给我一本书,说是获文学奖的,作家挺厉害。我伸手接过看向书名:《月光宝盒》,汤成难著。汤成难是谁?我想了解作家更想知道什么是“厉害”。</p> <p class="ql-block">书的护封勒口有出版社对汤成难的简短介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前三个字“建筑师”。其后列举了诸多作品和所获奖项,对于作家年龄性别籍贯之类未着一字。看到建筑师,使我想到了林徽因。当年她报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因为女生被拒。有才是挡不住的。她先进美术系旁听建筑专业课,随后大放异彩。骄傲的宾大更为回到中国后在多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林徽因而骄傲。汤成难如同林徽因一样是女子吗?如果是,那么,建筑师作家能给书籍插图的汤成难也有建筑学家文学家画家林徽因一样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有个习惯,拿到书通常先看序言后记,目的在于了解作者及书本内容相关信息。这属于读书该有的程序吧,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写作动机直接影响对作品的理解。比如读《时间简史》,霍金的物理学家身份就是内容可信的佐证;同样,如果不了解马尔克斯的拉美背景,可能难以完全领会《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内涵。这种“由人及文”的阅读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抵达更丰富的理解层次。手中的《月光宝盒》无序言,略感失望;《后记》有,我从汤成难文采飞扬的字里行间清楚地看到了两个字:实话。预想此书可读。一些古人的笔记小说我们今天当历史看,就因为作者诚实,说的是当年的实情。此外,《后记》还透露出作者一份隐衷:不爱说话。这印证了我早年的一个判断:口讷笔健。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果压缩了口头表达,两力合一力,那么笔尖一定格外锋利。</p> <p class="ql-block">开始读书,试探性的那种,就是既没有按照目录顺序也不挑选篇目,而是随手翻,掀开的那一页是《箜篌》:“有雾。从马庄骑车到揽月桥,眉毛就白了。”标题之下,头一行,几个字,就黏住了目光。——文字简练,描述生动,马庄和揽月桥好像我都熟。越往下读,兴致越高,于是倒回去郑重其事地认乎其真地从第一篇第一字起读。渐渐发现,汤成难似乎有一架常人所没有的照相机,曾将社会万象世间百态横扫过,书里写的人活灵活现,写的事真真扎扎,让人捧上书就放不下。一篇又一篇,一坐一下午。书籍确是消暑佳品,被带进精彩的艺术世界,与书里人物同悲喜共爱恨齐进退,早忘了炎夏炽热和市井喧闹。 </p><p class="ql-block">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作家是哪里人?又一个问题,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读者都想知道的。这本短篇小说集给出了隐隐约约的答案。汤成难在书中将手帕称作“手捏子”,说手帕多寡淡,一块布而已,叫成“手捏子”就不得了,指头捏着动感十足,立刻让人联想到体态、气息和其他场景,会讲这种方言的大概也只有扬州人了。此外还有大量扬州元素,譬如仙女镇、三江营、双沟乡、淮海路、汶河路、文昌路等等地名的涌现,让汤成难与扬州的关系暴露比较充分。扬州的城乡风貌,方言俚语,世故人情,那种风吹不散水浸不变的扬州味道,无一不让扬州人怦然心动。汤成难自认不爱说话,却将扬州喊向天南地北。普通的扬州人对于家乡的作家倍感亲切,希望了解更多,就全在情理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带着好奇看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倘若在看书过程中解了谜就更快乐。比如,汤成难的小说结构并不复杂,形式也少创意,可读者却心甘情愿跟着“平淡”往前走,靠的是什么?看着看着就发现,作者的语言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单说一个“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而怎么用却有讲究。记得初学写作时,老师一再强调,想让文字活色生香,一定多用动词少用“的”。临了还不忘补充一句:诗里没有“的”。此后我有意磨炼可写作中“的”字总是不请自来。阅读汤成难作品,常常令我目瞪口呆。任意翻到《奔跑的稻田》,一段讲述姐姐们三年学艺出师、悄悄恋爱、保守秘密滴水不漏,直到准姐夫们频繁上门,方才知道他们早就好上了。上百个汉字竟然没用一个助词“的”!少用或不用修饰语,构成了汤成难简洁的语言风格,常用短句和精准的词汇直达核心,不累赘不冗杂,叙事节奏徐疾有度,干净利落。</p> <p class="ql-block">还有吸引我们的,或许正是“厉害”之一吧。且看《进山》描述人与车、车与路的动态:“一拐上山路,小奥拓便欢腾了。路不太好,上下起伏,车里人顿时有种骑马的感觉……”“柏油路从前方树丛里拖出来,被小奥拓吞了,又从它的屁股后面源源不断拉出……”“车灯似一把利剑将前方的影影绰绰左砍右劈,车上的人屏住呼吸,生怕多吸一口都会增加了自重。”丰富的想象能力,生动、活泼、幽默如诗一样的文字,独具魅力。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疑问,作者有过怎样的经历,受过什么特别的训练才会有如此鲜活、准确而又调皮的文字表达?</p> <p class="ql-block">《月光宝盒》共收集17篇作品,全部看了一遍,一篇没落,有的还会回顾一下。总算疑似弄清了一些问题,比如,汤成难是扬州人,至少在江都生活过较长时光。当然仍有不少疑问,比如,汤成难所拥有的那架扫描人间万象的照相机,它的功能是如何设置的,熟练使用技巧从哪里来,又经历过怎样的成败?还有作家极为罕见的名字一定大有深意,汤成难的文学人生是由童年第一次写出这三个字起笔的吗?成难和成功之间究竟如何切换又隐藏了怎样的秘密等等都是读者好奇的。惑或疑都需要根据。《月光宝盒》算是翻过了,不够。先前我曾抱怨护封勒口介绍欠缺,现在倒要感谢它另有指引,并供出一堆书目。接下来继续看汤成难其他获奖的中短篇小说,再读读作家的散文随笔之类,于我要找的线索应该会更多。</p> <p class="ql-block"><b><i>作者葛长益,</i></b><i>曾以新闻为业,习惯追踪真相。如今翻故纸堆,仍热衷于对遇到的疑点求解,在变换视角中发现不一样的存在。</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