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求一睹特殊材料制成的毛主席像章,与湖北荆州战争收藏家张金春院长的博物馆有了隔空相遇的机会。所谓特殊材料,是指在越南战场上中国军人打下来的美国飞机残骸;毛主席像章就是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利用现有条件精心制作的具有极高纪念意义的工艺品,其中蕴含着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为什么是隔空相遇,且听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正在写一篇名为《一枚毛主席像章背后的故事》,需要寻找一枚特殊工艺制作的像章。就外形而言,有圆的、有方的、有带底座的。 我要寻找的是使用200吨压力机压制工艺而成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我写的《一张老照片的情思》在铁道兵文化网发表后,请湖北松滋的一位老领导刘远坤转达照片中同是松滋人王光宏,以示牵念与致敬。因为我知道刘远坤曾经参加援越抗美的战斗,想必他手中会有这样的像章,在交流过程中,就随口一问。结果就发生了后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所托,老领导满口答应,说是要等几天,还说如果他那里没有,在另外一位老领导那里也许会有,似乎在此处埋下了伏笔,做事体现着他一贯的风格留有余地。随即给我发来几个在国外的旅游视频,感觉他身在异乡,那就只能等。经进一步交流,原来是如下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今年四月份到了英国、苏格兰、威尔士英伦三岛。六月份去了西班牙、葡萄牙、直布罗陀海峡(英属)、安道尔,整个就是利比牛斯山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吧!这样西欧各国就已经跑遍了,回来已一个星期了。”</p><p class="ql-block"> 赞赏老领导老当益壮,遍游天下山水,放眼世界,胸怀全球。正所谓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饱览风光里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谈笑间,感觉世界就在他的心中,张口就是一串山川湖海,风土人情。既然已经回国,我的愿望就有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因为我的理解,他手头就有毛主席像章,拍照操作起来应该不复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分享了出国旅游后的观感。“现在跑了很多地方,觉得中国还不错。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出国就觉得外国很好,后来不断不断跑,现在中国发展太快。外国的一些设施、人们的生活环境、交通等,都还不如中国。中国现在很好啦,出去走走,多见多识,比较之下,我现在有一个感觉,中国与外国不管是从安全交通,人民的幸幸福指数,生活条件整个都都比外国还要好。”</p><p class="ql-block"> 这个结论,与张维为教授说的国人一出国就爱国完全一致。这是一位老兵周游世界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是我意外的收获,真是应了那一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交流是一种增加见闻的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4号。老领导携三位老战友从湖北松滋驱车前往荆州,到荆州邀约上94岁高龄的原九团副政委李太春。出发前电话告知我,今天前往荆州张金春的援越抗美战争收藏博物馆参观。拍毛主席像章的照片今天就可以实现。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激动之中充满着感激。</p><p class="ql-block"> 这个博物馆,我之前有所耳闻。张金春是原铁道兵二师卫生队副队长,是援越抗美战争的亲历者,转业回家退休后,以一己之力,行程几万里,花费几十万元,拜访很多老战友老领导,收集了大量的援越抗美战争中的文字、照片和实物,(其中就有很多毛主席像章),在自己的家里布陈为博物馆。这是为了追求长久和平而收藏战争一代老军人情怀硕果。</p> <p class="ql-block"> 79岁高龄的张金春院长热情接待了来者。老人家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博物馆的基本情况,他谈到了建立博物馆的种种艰辛历程,这其中包含着多少付出与努力,每一件藏品背后都隐含着鲜活的故事,张金春都用文字进行一一解读,赋予藏品与永久的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前面谈到的隔空参观博物馆,就是由刘远坤老领导亲临现场拍发视频实现的。这样的视频,让我如同身临其境,不仅聆听到主人的详细讲解,还观看到了一件件收藏实物。见所未见,听所未听,全然是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介绍被中国军人活捉的一位美国飞行员俘虏。这里有中国军人优待俘虏的实际例证,也透露着美国飞行员的心理历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从俘虏当诺得身上获取的一张用几国语言写着的字条,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我是美国人民,我不會說中国話。我不幸要求你帮助我找到粮食、住所和保护,请你带我到能够给我安全和想法让我回去美国的人那里。美国的政府一定多多给钱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美国大兵早就做好了被俘虏的准备,内心是极其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张金春院长进一步介绍了这位被俘虏者后来的故事,他表示对中国军人深表感激,想来中国看一看,当面感谢曾经善待他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介绍中得知,一位英勇顽强的炮兵军人叫缪建尧,在还击美贼飞机狂轰滥炸中,弯腰抱起炮彈时,从天而降的一颗钢珠炸弹(也叫子母弹,还叫集束炸彈)以巨大能量瞬间穿入臀部,巨痛即刻袭来,仍坚持把炮弹送到炮位中,感觉到一个沉重的东西往下坠,这种外形带有锋利棱角的结构,在体内移动19厘米要撕破多少血管和损害多少神经,何其坚强!</p><p class="ql-block"> 后来送去广西凭祥大青山农场762野战医院做手术取出来的,手术医生叫王湖(现年已92岁)。这就是中国军人!</p><p class="ql-block"> 本来有视频介绍,由于美篇限制上传视频数,所以在此只能做文字描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参观者留下墨宝深情的称赞了张金春院长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厅房卧室两三间,</p><p class="ql-block">博物琳琅犹带烟。</p><p class="ql-block">飞贼残骸陈满架,</p><p class="ql-block">战争图片数千篇。</p><p class="ql-block">频频警报敬天际,</p><p class="ql-block">隐隐炮声来耳边。</p><p class="ql-block">最仰主人心血著,</p><p class="ql-block">史诗一首啟新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铁道兵援越抗美战争博物馆了解到这场战争概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1964年8月5日美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北部湾事件”,将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并且直接威胁着我国南疆安全。根据越南政府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党中央和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援越抗美的伟大决定。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先后派出了铁道兵、工程兵、通讯兵、高炮防空部队、海军扫雷舰艇部队共32万官兵执行援越抗美战争。我军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敌机1608架。修建坑道2.56万米,永久性工事300个,机场1个,飞机洞库2个。新建改建公路7条,全长1206公里。新建铁路117公里,创建世界上独有的三条轨铁路362公里,抢修抢建铁路便线、便桥98公里,抢修铁路桥梁延长达5697米、车站延长109公里、线路延长63公里。架设陆地通信线路330杆公里,铺设海底电缆90余公里。输油管道159公里。扫雷总航程2.7万海里,扫除水雷46枚。</p><p class="ql-block"> 美军在越战期间投入总兵力突破200余万,年最高兵力达55万,使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在越南国土上投下了800万吨炸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弹量总合的4倍,仅在3年零8个月的“滚雷行动”中美军出动战斗轰炸机10.77万架次,战略轰炸机2380架次,向越南北方投下了258万吨炸弹,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弹16.2吨,在铁路线平均每1.4米投弹1枚。投弹密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p><p class="ql-block">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我军有1446官兵英勇牺牲长眠在越南的国土上。4200余名官兵光荣负伤。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援越抗美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苏的围阻,为中国开拓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后世子孙留下丰厚的遗产,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政治前提。他的反帝事业是对千秋万代和世界和平的不朽贡献!</p><p class="ql-block">长眠在越南战场上的援越抗美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援越抗美的英雄业迹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求一枚毛主席像章,老领导刘远坤亲力亲为,让我十分感动。虽然想要的像章没有找到,但是隔空带着我游览铁道兵援越抗美战争博物馆,得到巨大收获已十分满足,人生一次难忘的经历。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刘远坤这样的领导是我的福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