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开谈地名㊸|新宁地名由来

地名传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p><p class="ql-block">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现任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记·卷二十一》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三月,封长沙定王子刘义为夫夷敬侯。《汉书·地理志》载有夫夷县名,属零陵郡。自此后,夫夷地名,多载于国史、地志。夫夷置县侯后,历有夫夷(夫彝)、扶、扶阳、扶夷、新宁之称,蕴藏着深厚的地名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中期属楚势力范围。战国初中期为楚军政邑势力所控。楚吴起变法(前386-前381年),先属楚苍梧郡、后属楚黔巫中地。秦属长沙郡。西汉置昭陵县辖其地,属长沙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三月,析昭陵县地于境内置夫夷侯国,属零陵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夫彝侯国除。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立夫彝县,属零陵郡。夫彝当为夫夷之转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夷,侯国、县级政区地名。何以得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光绪《新宁县乡土志》载:“境内金城山上脉有芙蓉岭,因‘芙蓉’与‘夫彝’古时音近,水以山名,故有夫彝水,侯国以水名,故有夫彝侯国之称。”“国以水名”,当可信之,但言“水以山名(芙蓉)”则无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自《史记》载:“夫夷”侯国之后,其侯治,历有明载。《水经注·资水》《大明一统志》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夫夷城在武冈州城东北二百四十里,即夫夷(侯国邑)在今邵阳西六十里梅州。若以“水以山名”,今邵阳县小溪市梅州,距今新宁县城,公路里程尚有118公里,古人多行水路,则更远。在汉初,以如此遥远“芙蓉”山,名“芙蓉”(夫彝)水,并以水名县,当无可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宋书·州郡志》载:东晋末,桓玄代晋,避桓彝讳,改夫夷县为扶县。南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改扶县为扶阳县,县治从今邵阳县小溪市梅州村,迁入今新宁县城东二里金城村,仍属零陵郡。其时金城村据传约2里有“芙蓉”山。约以此“芙蓉”山,名“芙蓉”( 夫夷)水,并以此水名侯国,更不可能。因其时距夫夷侯国设置,有643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夷,当以“蛮夷”后裔部落称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成年男子。《诗·秦风·黄鸟》《说文·夫部》皆释为此义。夷,东南方之人曰夷。因九黎部落发明了弓箭,故称为“夷”。在汉文献中,苗蛮集团(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之后裔)自称“蛮夷”。“蛮夷”,即为荷弓箭人的部落。“夫夷”,当为古苗语,意为成年男子持弓箭的部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支“夫夷”部落,居住在今邵阳市小溪市一带,聚族而居,可能称族邑为“夫夷”,称养育他们的母亲河为“夫夷”水。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置夫夷侯国时,便以水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夫夷县,或以水或以侯国称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因避桓温之父彝讳,改夫夷县为扶县,属邵陵郡。共和国《新宁县志·县名来历》载:“桓温潛号,为避其父桓彝之讳,去彝。夫,无实义,不可单独为县名,故改称扶县。”“彝”与“夷”谐音,故桓温遂改夫夷县为扶县,以谐音犯讳而改名。自此后,“夷”亦作“彝”,后世亦称“夫夷”为“夫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阳,县名。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29年),改扶县为扶阳县。扶阳何以为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康熙《新宁县志》:“邑东金城山其峰似手状,如手之扶阳,曰扶阳也。”清光绪《新宁县志》进一步引申为:“因地今其下十余里有扶阳山,又东城外号扶阳乡,皆梁城之佐证。”。我们认为:扶阳非名山,难以此名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一,今新宁县境,海拔1000—1500米的281座,1500米以上的97座。其中不乏名山,如锅厂岭、万峰山、万福山、舜皇山、大云山、金紫岭、紫云山、九龙山、八角寨(崀山),且金子岭、舜皇山、崀山近在县城附近,而扶阳山不见记载。由此可知扶阳山即便存在,也为不知名的小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古人置县,或以水名,或以山名,或以其他事而名,未入此类者,多取美名。以山名县者,多是境内名山。如今湖南衡山县以衡山名之,武冈以武冈山名之,茶陵以茶山(景阳山)名之。国内以名山名县者,更是不胜枚举。扶阳以扶阳山得名,虽有可能,但乏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扶阳山作为扶阳得名之佐证,也证据不足。据新宁历代县志所称:扶阳乡得名,史载于明代。南朝梁扶阳县治,迁入金城村(今县城东二里)。位于夫夷水之正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遂改扶县为扶阳县,以方位名县。之后,才有扶阳山、扶阳乡之名。这是符合移借地名生成状况的。自此后扶阳县治附近,以无名小山附会名之,当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阳得名,与南梁局势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书·武帝》记载: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萧衍率军展开钟离大战获全胜,阻挡了魏军南下企图,稳定了淮南局势。之后,梁军攻入今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湖南等地。接着兵指广州及岭南他域,其地尽归梁国掌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大通三年(529年),为配合梁军南下岭南之需,梁朝便将扶县县治,迁入上游刚改置的扶阳县(今新宁县金石镇东二里金城村县一中附近),治金城村,以便梁军南下岭南,开拓疆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夷,县名。南朝陈改扶阳为扶夷县(亦作夫彝),属邵陵郡。扶夷,当是扶阳与原夫夷县名联缀成名,含有继承原统之义;亦与南朝陈文皇帝陈蒨(560—566年),在位期间兴政区改制,更立新朝相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书·本纪第三》载:南朝陈天嘉二年(561年)置郡改县。天嘉四年(563年)春,陈军进军岭南。其时南湘州刺史,管辖长沙郡、邵陵郡、湘东郡、安成郡。扶阳县属邵陵郡。在陈军南征诸军事活动中,改扶阳为扶夷县,含有一定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邵陵郡为邵阳县,扶夷县并入邵阳县,属长沙郡。隋末属萧铣所置武攸县地。这次撤郡并县之举,当与隋文帝施仁政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隋书·高祖》等史籍记载:隋文帝开国前十年,广施仁政于国内;尤其是撤郡并县成效显著。据《隋书·地理志》载:西魏大象二年(580年),统计州221郡580,县1124。至隋大业五年(609年),全国郡190、县1255。可见隋朝立朝后裁减州、郡力度超前。这大大减轻了老百姓历代苛捐杂税之沉疴,有利于减少国家税赋开支。在这种局势下,扶夷县并入邵阳县就不可避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属江南道武冈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属徽州莳竹县。崇宁五年(1106年),属邵州临冈县。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以原扶夷县域置新宁县,属武冈军,治今新宁县城东二里金城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宁,县名。何以为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本义为刚出现的。字出甲骨文,字形似人用斧伐木。古文中“薪”“新”可假借互通。《诗·鲁颂·閟宫》《论语·公冶长》,皆释为此义。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宁,安定。字出甲骨文,字形像柜中贮贝之状。《周易·乾》《孟子·滕文公下》《说文解字注·宁部》,皆释为此义。新宁,可释为刚刚安定好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宁置县,与南宋朝廷平定瑶人义举相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末,叙州大乱。楚王马殷平乱后,杨承磊族人杨再思(860—954年),率飞山蛮归附于楚,马殷仍以杨再思掌控其地,封为徽、诚州刺史。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置莳竹县,以控飞山蛮,但遭土酋反对,县制名存实亡。崇年二年(1103年),又复置莳竹县,当年改为绥宁县,新宁县地属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绥宁、临冈置县后,朝廷置官管理。但苗、瑶人赋税,比旧增加六七倍,“困苦不胜。”杨再兴父子兴义兵攻城略地。义军败,杨再兴父子被捕送京城。杨遭终身监禁,其子正修、正拱被杀。宋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平定武冈军瑶人义举后,鉴于当时局势,田师中等奏请朝廷置县,“以新宁为名。”清光绪《新宁县志》云:“取绥定之后,不可不有新之宁之义命名。”这颇合“新宁” 释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宁置县后,元代属武冈路。明初首属武冈府,后属武冈州。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县治于今县城,属宝庆府。清因之。民国初,废宝庆府,置湘江道,属之。民国11年(1922年)直属省。共和国成立后,新宁县名不易,县治未迁,县域略改,归属时变。1986年撤邵阳地区,置邵阳市,新宁县属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境地处湘西山地丘陵区与南岭山地交错地带,为山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湘江水系紫溪、紫江、谭家山三水及资江水系夫夷水流经境内。有紫云山、万峰山自然保护区,并与东安县共享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山中多松、杉、竹、茅、杂,其中冷杉、银杉、伯乐树等稀有树种多见。珍贵动物有大鲵、穿山甲、毛冠鹿、云豹、黄腹角雉、红腹角雉、苏门羚等。山地产漆、茶、油桐、柑橘、松脂、山苍子油、白腊。为湖南省脐橙基地县。矿产有煤、铁、锰、锡、钨、瓷泥、大理石等。207国道和武新、新资等公路过境。夫夷水通航于广西及邵阳市等地。农业主产稻、玉米,也产甘薯、油菜籽、烟草等。工业有造纸、水泥、水电设备、氮肥、罐头、酿酒、制瓷、采煤、森工等企业。古迹有三渡水牌楼。名胜除有自然保护区外,还有峎山风景区,中外游人如织,知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出品</b>/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p><p class="ql-block"><b>策划</b>/周小雷 廖义刚</p><p class="ql-block"><b>执行</b>/张 咪 刘韵霞 龙子怡</p><p class="ql-block"><b>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b></p><p class="ql-block"><b>本期特别鸣谢新宁县委宣传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