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瞬,圆梦敦煌——青甘大环线九日深度之旅

云岫阁

<p class="ql-block">  敦煌!敦煌!敦煌!</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被樊锦诗的自传书《我心归处是敦煌》深深震撼,萌生了前往敦煌莫高窟的强烈愿望。2025年7月12日,我的敦煌之行终于成真。如今,青甘大环线九日游已归来十日,但是敦煌之游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无垠草原、湛蓝湖面甚至茫茫戈壁,无不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按豆瓣网友的说法:“《河西走廊》是人文历史纪录片中最好的一部。”出发前,我把这部纪录片翻来覆去听了数遍,它为我打开了一部厚重的文明密码本,那些被风沙掩埋又不断被重新发掘的故事,吸引我迫不及待前往那片神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D1(7月12日)</p><p class="ql-block"> 高铁到南昌,飞机到西宁集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省会城市。辗转到西宁,下榻酒店,已是晚上十点左右。酸奶,清凉爽口;烤羊肉,香味浓郁;茶水,居然是咸的,有点像咱们赣南的擂茶。</p> <p class="ql-block">☘️☘️D2(7月13日)</p><p class="ql-block">🍂门源油菜花</p><p class="ql-block"> 自小长在江南,原本对油菜花不抱任何兴趣。但是门源辽阔无垠的油菜花海还是深深震撼到了每个人。只见60万亩金黄花田绵延至祁连山脉,与海拔5254米的岗什卡雪峰形成“雪山为幕、花海为席”的壮丽奇观,怪不得被誉“中国十大花海之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门源油菜花不止是柔美田园,更是3000米海拔上生命力的炽烈绽放。我们停车欣赏,在花海间穿梭跳跃,感受高原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祁连卓尔山</p><p class="ql-block"> 祁连卓尔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是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360度全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传说被誉为“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其美景在盛夏时节最为绚烂。</p> <p class="ql-block">  一路可见绿色草原和各色野花,导游孟孟说,高原上的小花都叫格桑花,紫外线是真的强,一下车,强烈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我不得不把自己严严实实裹住。</p> <p class="ql-block">  卓尔山属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构成,最高峰海拔4328米,藏语名“宗穆玛釉玛”(美丽的红润皇后)即源于其赤红山体。只见山体裸露赤红色砂岩,与碧绿草甸层叠交错,形成“红绿棋盘”般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  夏季油菜花海铺展山脚,金黄与赤红、翠绿交织,宛如巨型调色盘。</p> <p class="ql-block">  山顶360°观景台可俯瞰祁连县城、黑河峡谷及蜿蜒的八宝河如“白色哈达”环绕。</p> <p class="ql-block">  因海拔高,天气真冷,我们缓步爬上烽火台,流连在祁连山脉的左尔山美景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D3(7月14日)</p><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西汉设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西魏时改称“甘州”,甘肃省名即源于“甘州”与“肃州”(酒泉)。</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山峦,根本不是普通的山,而像是被巨人打翻了调色盘,又经过千万年风雨精心雕刻的杰作。红、黄、橙、紫、白……各种色彩浓烈地交织在一起,顺着山势流淌、堆积,形成一道道巨大的彩带和波浪。峭壁陡立,线条硬朗,仿佛凝固的火焰,又像大地裸露的斑斓肋骨。</p> <p class="ql-block">  眺望这鬼斧神工般的景象,只能感叹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画家和雕塑家,用最漫长的时间、最神奇的力量,在这片荒原上泼洒出如此惊心动魄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D4(7月15日)</p><p class="ql-block">🍂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处,是明代长城西端的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  关城建筑富有特色,分三重结构,即内城,瓮城,罗城与外壕。瓮城取“瓮中捉鳖”之意,城门迂回设计,诱敌深入后围歼。</p> <p class="ql-block">  传说修建嘉峪关时,工匠易开占计算用砖99.99万块,竣工时仅余一砖,置于西瓮城门檐作“定城砖”。孟孟指给我们看,这块砖至今犹存,也真是奇闻趣事!</p> <p class="ql-block">  “击石燕鸣”的故事也很感人,可我侧耳倾听,怎么也听不见燕鸣声😞</p> <p class="ql-block">  古时出入嘉峪关需持“关照”(通行证),后来演变为现代词汇“关照”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  我们虽没有“关照”,却有少年好友不远万里来这“一关锁钥,万骑屏踪”的雄关偶遇,金牌🥇颁给阿福!😜😜</p> <p class="ql-block">🍂悬臂长城</p><p class="ql-block"> 这段长城修筑于倾斜45度的山脊之上,远观如“铁壁悬空”,故称“悬壁长城”,与南侧“暗壁长城”共同封锁石关峡口,形成双线防御。原墙仅存750米,其中231米悬挂于150米高的陡峭山脊,形似倒挂,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信心满满,仰望封顶,徒步上城,险峻处如攀绝壁,廖同志手脚并用,煞是可畏!怪不得这悬臂被誉为“西部八达岭”!</p> <p class="ql-block">  登上悬壁长城,遥望远方,我第一次对茫茫戈壁的荒凉与广袤有了切身体会。远处的滚滚黄尘和勃勃绿洲形成鲜明对比,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D5(7月16日)</p><p class="ql-block">🍂阳关</p><p class="ql-block"> 王维一曲渭城唱,使人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阳关——汉时西北边陲长城防线上的著名关隘,中国通向西域、中亚的西大门之一,自汉武帝辟路通疆之后,即为都尉治所,成为交通、军事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魏晋时置阳关县,在整个汉、晋、隋、唐时期,曾经有过空前繁荣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顶着炙热的太阳,我们信步走在阳关大道上。最让我着迷的是卧在小广场的众多石头,全都刻上了古意盎然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又见敦煌》~~一场穿越千年的灵魂叩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又见敦煌》是王潮歌导演的大型情景剧,以敦煌千年历史为背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莫高窟壁画、丝绸之路等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场演出最大的特色在于沉浸式体验,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随着剧情移动,穿越时空与张骞、王圆箓、飞天等历史人物“对话”;其次,舞台设计突破传统,采用升降、环绕式布景,结合光影特效,营造出沙漠、洞窟等场景。整场演出美轮美奂,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又见敦煌》的剧场时,我并未预料到,接下来的90分钟会是一场如此震撼的时空之旅。当灯光暗下,黄沙漫卷的敦煌在脚下铺展,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了可触摸、可对话的生命。 </p><p class="ql-block">🌱第一重震撼:当壁画里的人“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供养人、飞天、僧侣从斑驳的壁画中缓缓走出,衣袂飘飞,眼神悲悯。最难忘的一幕,是菩萨低垂的眼角滑落一滴泪:“我的颜色褪了,你们可还认得我?”这一问,直击心灵。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霜,色彩剥落,但剧中用光影技术让它们重新绚烂,仿佛在说:文明的消逝并非终点,只要有人记得,它便永远活着。</p> <p class="ql-block">🌱第二重叩问:谁是历史的“罪人”?</p><p class="ql-block"> 王圆箓的故事被重新演绎——那个被骂作“卖国贼”的道士,在剧中颤抖着辩解:“我只是个看守洞窟的普通人……”舞台上的他跪在漫天经卷中,观众被包围在飘散的经文里,历史的是非突然变得复杂。导演没有简单批判,而是让观众置身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去思考:若换作自己,会如何选择?这种“去脸谱化”的表达,让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 </p> <p class="ql-block">🌱第三重沉浸:我们都是“敦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当引导员轻声说:“请低头看看脚下的沙,那里埋着你的前世。”我俯身时,沙粒中竟浮现出汉简、陶罐的幻影。这种沉浸式设计模糊了观众与演员的界限——我们不再是看客,而是成了“穿越者”,甚至成了历史中的一粒沙、一卷经、一个未完成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  离场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我们都在这片黄沙中,照见了自己的渺小与永恒。 </p><p class="ql-block">🌱余思:文明该如何被记住?</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尾,所有角色站在时光长河中齐声发问:“你们会记得我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又见敦煌》不仅是在重现历史,更是在替所有被时间掩埋的文明发声。敦煌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更在于它提醒我们:文明如烛火,需要每一代人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离场后,夜风中的敦煌繁星满天。黄绮珊的“千年一瞬间”还在耳边回响,第一次觉得,“记得”二字,重若千钧。</p> <p class="ql-block">☘️☘️D6(7月17日)</p><p class="ql-block">🍂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第六天下午,我们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莫高窟坐落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呈蜂窝状分布着735个洞窟,南北绵延1.6公里。崖壁高约30米,密布大小不一的窟龛,外层多有木构窟檐和栈道相连。整体呈现土黄色调,与荒漠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第96窟)的飞檐斗拱是其标志性建筑,窟群前有宕泉河蜿蜒流过,形成“沙漠中的艺术画廊”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  据说,新中国成立时,莫高窟因长期战乱和自然侵蚀已岌岌可危。1951年文化部组织专家团队进驻敦煌,对濒临坍塌的洞窟进行紧急加固,修复壁画和塑像。怪不得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曾回忆:“没有周总理的那支笔,莫高窟可能已消失在风沙中。”</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两场主题电影令人非常震撼,我很有幸订购了A票,才享受到了这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p><p class="ql-block"> 第一场《千年莫高》为4K超高清纪录片,片长20分钟,以宏大的历史视角讲述敦煌从汉代到近代的兴衰历程。影片通过珍贵史料与实景拍摄,展现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艺术的传播,以及莫高窟的营造历史,让我们在进入洞窟前建立文化认知。 </p><p class="ql-block"> 第二场《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莫高窟艺术为主题的8K球幕电影,片长25分钟。影片采用数字复原技术,将7个经典洞窟(如第45窟、第220窟)以1:1比例立体呈现,可360度欣赏壁画细节与彩塑艺术,感受飞天舞动、佛光流转的震撼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观影结束后,仍久久沉浸在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心灵触动之中。当球幕影院中漫天飞天的衣袂从头顶掠过时,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千年前的丹青彩绘;佛陀低垂的眼眸在8K超清画面中流转,恍若穿透时空与观众对话。</p><p class="ql-block"> 当灯光亮起,恍然惊觉自己仍坐在现代影院,但灵魂早已被这场数字与艺术交织的时空穿越之旅彻底洗礼。</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A票可实体参观8个开放洞窟(含必看经典96窟九层楼大佛、17窟藏经洞),此外我参观的洞窟分别是25窟,323窟,328窟,335窟,428窟,259窟,237窟。</p> <p class="ql-block">  八个洞窟,八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推开第25窟的木门,凉意便扑面而来。导游的手电光柱在壁上爬行,覆斗顶殿堂窟,主室呈方形,正壁(西壁)开龛,龛内原塑像已毁。</p><p class="ql-block"> 南壁:观无量寿经变,描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中,两侧观音、大势至菩萨,场景宏大。楼阁、伎乐天、莲花化生等元素,色彩绚丽,构图对称,体现净土信仰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北壁:弥勒经变,表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后的理想世界。充满生活气息,画面中可见农耕、婚礼等世俗场景,反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东壁:文殊变与普贤变,文殊菩萨骑青狮,象征智慧;普贤菩萨骑白象,象征行愿。两幅画对称布局,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第三个窟是第328窟,为特窟。以保存完好的唐代彩塑群像著称,是盛唐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西壁佛龛内彩塑有:</p><p class="ql-block"> 主尊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着通肩袈裟,衣纹流畅,面容丰润,神态庄严静谧,体现盛唐“丰肌秀骨”的审美。 </p><p class="ql-block"> 弟子阿难,年轻比丘形象,双手合十,神情恭谨;迦叶,老者形象,眉头微蹙,表现苦行僧的沧桑。 </p><p class="ql-block"> 两身胁侍菩萨均呈“S”形站立,体态婀娜,璎珞华美,肌肤莹润,细节如发丝、衣带均刻画精细。 </p><p class="ql-block"> 龛外侧原有两身天王(现存一身),甲胄威武,动态感强,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20世纪初被华尔纳盗揭)。 </p><p class="ql-block"> 洞内石窟不能拍照,因为闪光灯甚至我们的呼吸都可能对洞内画像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洞内色彩以石绿、赭石为主,虽历经千年仍可见当年富丽。年轻帅气的解说员指着这抹鲜艳的色彩,我不禁感慨,画工当时不知用了多少颜料,才调出这抹永不褪色的石绿?画完最后一笔,他可曾料到这画能活过几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壁画中,有三只兔子以环形奔跑的姿态共享三只耳朵,形成“三兔共耳”的奇妙构图。这一图案在佛教中代表“三世轮回”(过去、现在、未来)或“因果循环”。 三兔共用耳朵的巧妙设计,也体现了和谐共生、万物互联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壁画中佛教的本生故事:佛陀前世曾为一位名叫萨埵(Sattva)的王子,与两位兄长在山林间见一只母虎因饥饿奄奄一息,身旁还有幼虎。萨埵决心舍身救虎,但母虎虚弱到无力撕咬。于是他刺破身体,跳下悬崖,以鲜血和血肉喂虎,母虎与幼虎得救。 萨埵不仅救人,亦救猛兽,体现“一切众生平等”的菩提心,这一善行积累的功德,成为佛陀最终成道的助缘。</p> <p class="ql-block">  有的壁画留下被强盗切割的印记,只留一方块空墙。尤其是17窟有个小洞,说是当年的藏经之处。如今经卷散尽,唯余一个方寸窟窿,黑沉沉地张着嘴。千百年前,想是塞满了卷轴,如今却空着,空得颇有些讽刺。</p> <p class="ql-block">  出窟时,敦煌的日头正毒。回头看那些洞窟,依然阴凉地蹲在崖壁上,像一列陶罐,装着历朝历代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莫高窟的八个真实洞窟后,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千年的艺术沉淀与信仰传承。</p> <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些洞窟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它们保存了几千年,而在于每一代人都在用不同方式与它们对话——北朝人留下信仰,唐朝人展现盛世,王道士犯了错但保住部分经卷,常书鸿用一生守护,而如今,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的专家,正用数字技术延续它们的生命。这种跨越时空的集体守护,或许才是莫高窟真正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与月牙泉是敦煌市的一处神奇自然景观,二者相依相存,形成“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观,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因沙粒在风吹或游人滑沙时发出轰鸣声而得名,犹如雷鸣或丝竹之音,古人称为“沙岭晴鸣”。</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一弯形如新月的泉水,被鸣沙山环抱,千年不涸,不被流沙掩埋。因地下水补给和特殊地形形成,虽地处沙漠,但水质清澈。</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骑骆驼🐫</p><p class="ql-block"> 烈日当空,鸣沙山的沙粒闪烁着细碎的金光,像一锅被煮沸的金砂。骆驼硕大的身躯伏在沙地上,等候人们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一行四人决定体验骑骆驼,提心吊胆地跨上驼峰,紧张得连脖子都不敢扭动,🐫</span>队缓缓行进在沙脊线上,勾勒出一道流动的剪影,仿佛古丝绸之路上商队的幽灵正穿越时空而来。</p><p class="ql-block"> 骆驼们踏着千年不变的节奏,宽大的脚掌陷入沙中又缓缓拔出,每一步都激起一小簇沙浪。它们脖颈上的铜铃"叮——当——"作响,这声音被炙热的空气拉得悠长,与远处沙丘被风吹出的呜咽声应和着,谱成一曲沙漠民谣。 </p> <p class="ql-block">🍂登顶鸣沙山  </p><p class="ql-block"> 爬鸣沙山,是一场充满奇趣与挑战的感官盛宴,极致的“柔软”与“艰难”并存。一脚踩进沙里,细软的流沙瞬间吞没脚踝甚至小腿。每一步都像踩在巨大的流动海绵上,无处着力,深一脚浅一脚。那种“使不上劲”的无力感非常明显。 “走三步,退两步”绝非夸张。</p> <p class="ql-block">  登高远眺,沙丘连绵起伏,在阳光下呈现出优美流畅、近乎完美的曲线。沙脊线清晰分明,光影在沙坡上雕刻出明暗交错的迷人图案。</p> <p class="ql-block">  爬到山顶,俯瞰山脚下那一弯形如新月的清澈泉水——月牙泉,被无垠的黄沙包围却千年不竭。这种强烈的生命与荒芜的对比,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p> <p class="ql-block">☘️☘️D7(7月18日)</p><p class="ql-block">🍂南八仙魔鬼城</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魔鬼城”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柴旦境内,是柴达木盆地中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形态最丰富的雅丹地貌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南八仙”这个名字源于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1955年,有8位来自南方的年轻女地质队员在这一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任务。她们在返回途中遭遇特大沙尘暴,迷失在茫茫的雅丹群中。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通讯断绝,最终全部不幸遇难,为了纪念这8位英勇献身的女性,人们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南八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它以其广阔、荒凉、神秘和悲壮的传说故事而闻名,平均海拔约2750米,是典型的高原干旱荒漠区。这里密集分布着无数形态各异的土丘、垄岗、沟壑和残丘。有的像城堡、舰船、金字塔、麦垛,有的像怪兽、蘑菇、烽燧,整体呈现苍茫、粗犷、原始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这里视野极其开阔,置身其中仿佛在无边的“土林迷宫”或“废弃的星球”上,极具视觉冲击力。我们沿着国道G315穿行其中,公路本身就是绝佳的观景走廊,尤其在“U型公路”附近,停车登上残丘,尽情俯瞰雅丹群。</p> <p class="ql-block">🍂水上雅丹</p> <p class="ql-block">  “水上雅丹”是雅丹地貌中极为罕见和梦幻的类型,它是全球唯一大规模的水上雅丹景观群,被誉为“荒漠中的汪洋舰队”!</p><p class="ql-block"> 成千上万的雅丹土丘矗立在蓝绿色的湖水之中,形态各异,宛如一支庞大的舰队在碧波中航行,又似一片沉没的古城遗迹。</p>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碾过戈壁的苍茫,夕阳正以最悲壮的方式点燃天地——那绝不是城市里温驯的晚霞,而是荒原用风沙与烈火锻打的金色勋章!</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烬烫着天空,忽然间有所顿悟:有些美,必须用十五小时的颠簸来兑换;活着,就要像此刻——站在世界的尽头,与光同谋。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从甘肃出发(7:00),深夜抵达青海(22:00)——整整15小时几乎都在与戈壁、风沙、公路为伴。</p><p class="ql-block"> 茫茫戈壁吞噬了人烟,却放大了思考。那些窗外掠过的雅丹、骆驼刺、被风雕刻的巨石…… 它们用亿万年的荒芜,教会人敬畏与坚韧。深夜躺在床上,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风声在耳畔回响……</p> <p class="ql-block">☘️☘️D8(7月19日)</p><p class="ql-block">🍂大柴旦翡翠湖</p> <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是荒原留给人类的液态宝石匣,是柴达木盆地最魔幻的眼泪。当穿越戈壁的疲惫撞上它的绝色,那一刻——所有风沙都成了值得的铺垫。</p> <p class="ql-block">  这奇幻的景色来自于盐矿的“非自然”奇迹。它原为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工业采坑,矿物质丰富的卤水在数十年间沉淀出深浅不一的盐池。工业伤痕被自然美学救赎,意外造就视觉奇观。 因含高浓度氯化镁、硫酸镁、钾盐等矿物质,水体对光线产生选择性反射与散射。在晴空+强光下,盐池化身调色盘—— </p><p class="ql-block">🌱翡翠绿(主色调,因硫酸镁析出)</p><p class="ql-block">🌱薄荷蓝(浅水区钙离子作用)</p><p class="ql-block">🌱琥珀黄(含铁矿物渲染)</p><p class="ql-block">🌱牛奶白(高盐度结晶边缘)</p> <p class="ql-block">  无风时水面如镜,天空云絮、远方雪山、红裙倒影,被框在翠蓝画框中。低头看——仿佛站在深渊之上,却触摸到天堂!</p> <p class="ql-block">  站在湖心盐埂上四顾,会陷入一种温柔的眩晕:左边是薄荷蓝的“银河碎片”,右边是翡翠绿的“波斯地毯”,脚下裂开的盐纹像地图上的国界线,而风在耳边说:“这里没有国界,只有矿物与光的共和邦。”</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p><p class="ql-block"> 因为太阳隐藏了自己的身姿,我们对茶卡盐湖的巅峰期待降到了最低!如果晴日是天神打翻调色盘,而阴天是大地在显影自己的X光片—— </p><p class="ql-block"> 看清了盐脉的骸骨,听见了云与湖的密谈,触摸到光鲜背后粗粝的真相。深深叹息,这是老天赐我的遗憾茶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晴天,别人带走的是彩色的镜子;阴天,我们却偷窥到了茶卡盐湖的灵魂底片。记忆里的茶卡盐湖,除了全景区的停电,连卫生间也不让上,就是穿着两件衣服在十一二度的盐湖畔来回六公里的寒冷,走得脚底生疼后,来碗热乎乎的泡面,是它留给我最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D9(7月20日)</p><p class="ql-block">🍂青海湖</p><p class="ql-block"> 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青海湖气温也只有15℃左右,真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近十天的高原适应,即使在海拔3196的青海湖畔,所有人已无半分高原反应。大家被青海湖那博大秀美的美景深深吸引。有人提议在这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不如来段八段锦?</p> <p class="ql-block">  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我们漫步湖堤,领略青海湖的沉静与浩瀚;远眺鱼雷发射基地,感受青海湖的大气磅礴与铿锵力量!</p> <p class="ql-block">  导游孟孟和司机徐师傅,绝对是这趟青甘大环线的“隐藏宝藏”!孟孟知识渊博如行走的百科全书,讲解生动让历史跃然眼前,拍照技术一级棒。徐师傅车技稳如磐石,安全可靠似定心丸。</p><p class="ql-block"> 感谢同行的伙伴们,那些“哈哈哈”的瞬间,比盐湖的倒影更清澈,比丹霞的色彩更鲜活。最好的旅程,是与你们同行!🌟👫🚗有你们相伴,青甘之行才圆满如画!👍👍👍</p> <p class="ql-block">☘️☘️D10(7月21日)</p><p class="ql-block">🍂9C7258西宁曹家堡机场~昌北机场</p><p class="ql-block">D1355南昌西~赣州西,22:30安全返家🐬🐬</p> <p class="ql-block">  走完青甘大环线九日游,仿佛经历了一场浓缩的时空穿越与地理奇观巡礼。这条跨越青海、甘肃两省,串联起高原湖泊、戈壁荒漠、雪山草原、千年石窟和丝路遗迹的环线,带给人的感受是极其震撼且意犹未尽的!</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让人怀念到心尖上的旅行,它的魔力在于——明明身体被折腾得够呛,灵魂却被喂得饱饱的。回来之后,看什么风景都觉得“差点意思”,这种“西北后遗症”,大概只有去过的人才懂!</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条环线就像一场“毒”,中了一次,解药只能是——再去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