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屹瞻艺术馆建馆三十周年文献展》

山重水复

<p class="ql-block">三十而立,风华正茂。″谱系:朱屹瞻艺术馆三十周年艺术文献展”,用一个个时间故事,回望过去,记录当下,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九峰雪霁》(1974年)↓</p> <p class="ql-block">展览日期:2025年6月14日至9月2日</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上海朱屹瞻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时间顺序"和"学术展览”为脉络分为三个章节:</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开启,交流与探索(1995一2004)</p><p class="ql-block">第二章:相融,交织的现场(2005一2015)</p><p class="ql-block">第三章:再塑,在地研究与多重实践(2016一2025)</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临黄公望富山春大图》(1975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开启,交流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5日,朱启瞻艺术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千秋万岁之图》朱屹瞻、曹简楼、乔木、程十发、刘旦宅</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1892至1996年),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有着重要贡献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大家,他于1892年出生于江苏太仓刘河镇。</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鸡冠花》(1988年)↓</p> <p class="ql-block">八岁起临摹古画,</p><p class="ql-block">一方面朱屹瞻先生幼时习画练就了他传统国画的深厚功底,师古人,师造化。</p> <p class="ql-block">明,林良《翎毛》↓</p> <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青年时两度赴日本学习油画,在艺术上贯通古今,精通中西,油画、国画均有很深造诣,并在国画领域自立门户,别开生面,是海派画家的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篆书对联》↓</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八十年代接近90岁高龄的朱屹瞻先生以"泼色法“为代表实现了艺术创作的"墨年之变",其以墨彩淋漓、色墨交融的新画风将其中国画创作推向了新高峰,也奠定了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清,傅山《书法》↓</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相融,交织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秋意正浓》(1981年)↓</p> <p class="ql-block">展览主旨围绕着朱屹瞻″耋年之变"前后的代表作品,研究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艺术探索和创作特色。</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溪山微茫》(1986年)↓</p> <p class="ql-block">30年的行行重行行,艺术馆也从“研究朱屹瞻"走向″朱屹瞻研究"。</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夏日山居图》(1990年)↓</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展出22组(68幅)作品,主要亮点包括1977年初朱屹瞻先生创作完成的,拉开"耋年之变"序幕的重要代表作品《浮想小写》12幅。</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浮想小写》(1977年)</p> <p class="ql-block">《宇宙》↓</p> <p class="ql-block">这件兼具哲学思索与艺术意象的创作,被作家冰心称为″雅健雄深,意出画外,非有阔大的胸襟,精湛的艺术不能作此″。</p> <p class="ql-block">《理想》↓</p> <p class="ql-block">《开拓》↓</p> <p class="ql-block">近三十年近,一方面围绕着朱屹瞻先生的艺术作品,除了每年在本馆举办一次朱屹瞻先生的展览外,还通过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藏品联展″来传播和扩大朱屹瞻先生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攀登》↓</p> <p class="ql-block">《清洗》↓</p> <p class="ql-block">《出新》↓</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花卉册页》(1977年)↓</p> <p class="ql-block">仇德树《裂变一一瑞云浮峻图》↓</p> <p class="ql-block">丁立人《二美图》↓</p> <p class="ql-block">丁立人《戏曲人物》↓</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秋日晴光》(1991年)↓</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临吴仲圭山水》↓</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雪山萧寺图》(1973年)↓</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老松阅世几千尺》(1982年)↓</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鹰击长空图》↓</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松排千面千重翠》(1988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再塑,在地研究与多重实践</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晚翠》(1995年)↓</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梅花草堂图》(1978年)↓</p> <p class="ql-block">吴青霞《秋雁》(1991年)↓</p> <p class="ql-block">张雷平《凌寒》(2022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