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县

快乐一生

<p class="ql-block">北京站的霓虹灯在小雨中格外明亮,那抹红色像是燃烧在夜色里的火焰,照着归人回家的路。雨丝斜斜地划过灯光,像是无数条银线织成的帘幕,把整个站前广场笼罩在朦胧中。地面湿漉漉的,倒映着灯光,像是洒了一地的碎星星。我站在站前,望着“北京站”三个字,心里泛起一阵阵暖意——这一程,是通往家乡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北京站,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泥土和石板的气息。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灯光下,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雨还在下,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夜晚,撑着伞,匆匆赶路。我站在候车的人群中,看着灯光下被雨打湿的地面,仿佛看见了家乡的泥泞小路,那条通往童年记忆的小道。</p> <p class="ql-block">列车信息在电子屏上跳动,K341次,23:00发车,终点是北安。我盯着屏幕,心里却早已飞向了更远的地方——海伦县,那个我出生的小山村。列车还没到,但我已经能听见它在铁轨上奔驰的声音,仿佛它正穿越千山万水,载着我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电子屏下方写着“人工通道优先”几个字,提醒着军人、老人、孕妇优先通行。我站在一旁,看着一位老人缓缓走向通道,心里突然想起父亲当年送我上学的情景。那时候,他总是走在前面,背着我穿过泥泞的山路,风雨无阻。如今,我已长大,而他却早已白发苍苍。</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列车缓缓进站,16号、17号站台的人群开始躁动。我站在人群中,看着列车门缓缓打开,仿佛看见了家乡的田野,看见了那片金黄的麦浪,看见了母亲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站台上的电子屏闪烁着,时间在跳动,而我的心,早已飞回了那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家里穷,但父母却从不让我们受委屈。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裳,父亲带着哥哥去捡粪。姐姐几岁就拉着笨重的风匣车,从地里踩着主食菜,养着家里的猪。我八岁那年,才第一次穿上新衣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六个菜。那时候的菜,是地里摘的,鸡鸭鹅肉,都是自家养的。穿的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下来的,吃的是香喷喷的农家菜。从黄瓜地里摘一根黄瓜,磨磨就吃;从院子里的十字架上摘一个西红柿,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甜味。那段日子虽然苦,但却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想到回家,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我那遥远的小山村,如今是否还像记忆中那样宁静?祖国早已天翻地覆,而我童年的痕迹,是否也早已被岁月抹去?几天前,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回家看看。看看那片土地,看看那些人,看看我曾经走过的每一条小路。</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上学路,泥泞又冰冷。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那时候,我们穿着破旧的棉鞋,踩着雪和泥,一步一步走向学校。如今,我已在北京定居多年,但那段艰苦的岁月,却始终留在记忆深处,温暖着我。</p> <p class="ql-block">因为生病,我提前离开了家乡,来到北京治病。这些年,我在这座城市安了家,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始终属于那个小山村。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家乡的风,想起母亲做的饭菜,想起父亲那双粗糙的手。</p> <p class="ql-block">思念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它既温暖又酸楚。有时候,我会和家人一起回忆过去,翻出那些小时候的趣事,笑中带泪。那些年虽然苦,但正是那段岁月,让我学会了坚强,也让我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小时候背竹筐去捡粪的事吗?”电话那头,小涵笑着问我。是啊,那时候,我们为了换点生活费,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捡粪、捡渣子。冬天冷得刺骨,但我们从不喊苦。现在想来,那段日子虽然艰难,却也充满了童趣。</p> <p class="ql-block">母亲走得很早,48岁那年,因为气管炎离开了我们。她走的那天,我还在外地工作,没能见她最后一面。如今,每当我想起她,心里总会泛起一阵酸楚。她曾说:“冬天不冷了,家里有炉子。”可她却没能多享受几年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不小心把米粒撒了一地,妈妈弯下腰,一粒一粒捡起来,然后对我说:“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时候我不懂,现在才明白,那不仅是对粮食的珍惜,更是对生活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艰苦岁月里长大的孩子。那时候,家里穷,但我们从不抱怨。我靠着努力考上了中专,离开了小山村,去了县城读书。如今,我的女儿也考上了大学,她考试是黑龙江大学,毕业后来到首都北京!工作生活落户北京,扎根我也享受北京的政策,成了北京新公民?</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北京落户的独生子女,享受着这座城市的政策和便利。2022年10月1日,我拿到了北京的身份证,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但无论我走得多远,心里最牵挂的,还是那个小山村,那片养育我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家里穷,但父母却从不让我们受委屈。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裳,父亲带着哥哥去捡粪。姐姐几岁就拉着笨重的风匣车,从地里踩着主食菜,养着家里的猪。我八岁那年,才第一次穿上新衣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六个菜。那时候的菜,是地里摘的,鸡鸭鹅肉,都是自家养的。穿的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下来的,吃的是香喷喷的农家菜。从黄瓜地里摘一根黄瓜,磨磨就吃;从院子里的十字架上摘一个西红柿,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甜味。那段日子虽然苦,但却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