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长寿的思考

晋阳武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长寿的探寻。从古代帝王对不老药的执着追求,到现代科学对生命奥秘的深入探索,这份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贯穿了整个文明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派徐福携童男童女入海寻访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求取不老药,徐福最终却杳无音信,传说东渡至日本;汉武帝在位期间亦遍访名山求仙药,终未如愿。民间还流传着秦始皇时代神鸟衔来“不死之药”的传说,后证实那株草实为麦冬,虽非仙药,却也跻身“浙八味”,成为一味良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现代科学对“永生”的探索更趋理性:从白藜芦醇、雷帕霉素等延长生命要素的研究,到p21基因蛋白质的功能解析;从3D打印、克隆器官的技术尝试,到DNA编辑、思维上载的前沿构想,人类始终在延缓衰老的道路上前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的实践证明,世上并无单独的长生不老药,但延长生命、延缓衰老的方法确是存在的。笔者通过研读古代文献、走访高龄老人,结合思考与总结,将关于健康长寿的几点认识分享如下,与大家共勉。健康长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僧人群体往往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者,从他们身上或许能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僧人寿命高且健康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唐宋和平时期,人均寿命仅40~50岁,而当时和尚的平均年龄接近74岁,这一数字即便在当代也属高寿,其中不乏百岁以上者。如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约72岁(男性70岁),竟未及千年前僧人的水平。有人曾对中国佛典记载的571位高僧(生活年代为公元233—1884年,遍布全国各地)做过统计:- 百岁以上者12位,占2.1%;- 九十岁以上42位,占7.3%;​- 八十岁以上142位,占28.4%;​- 七十岁以上361位,占63.2%。这些高僧过着清苦、勤劳、持戒节制且规律的生活,平均寿命远超同时期生活优裕的194位帝王,是古代人均寿命(仅三十多岁)的1.5-2.5倍,恰应了“高僧七十古来多”之说,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叹形成鲜明对比。《辞海•宗教分册》(1983年版)记载的62位有生卒年代的高僧,平均寿命72岁,也比《辞海•历史分册》中154位封建帝王的平均寿命(51.3岁)高出21岁。为何僧人寿命较高?分析他们的生活方式便不难理解,这些良好习惯正是长寿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 素食</p><p class="ql-block"> 中国佛教僧人的饮食以素食为主,包括谷物、豆类、蔬菜、野果、蘑菇、竹笋、黄精等,且多用植物油烹调。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淀粉和纤维素,不易导致血脂过高,能有效预防冠心病、高血脂等老年常见病。有测试显示,吃素僧侣的血黏度低于普通人,而血黏度高是肺心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2. 戒烟、酒、色</p><p class="ql-block">佛教“五戒”中明确规定“不饮酒”“不邪淫”。过量饮酒易诱发溃疡病、肝硬化,还会损害记忆力,而东晋高僧佛图澄严守戒律,“酒不逾齿,过午不食,非戒不履”,享年117岁。佛教主张“断欲去爱”,出家僧人不娶妻生子,这种禁欲生活使他们清心寡欲,得以保全精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 性格温和</p><p class="ql-block"> 其高僧更善于控制情绪,遇事从容,少有剧烈的喜怒哀乐,常保持平和心态,且乐善好施,这份心境也是长寿的重要助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4、劳动和运动</p><p class="ql-block"> 中国佛教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徒需参与生产劳动,如今一些寺院仍保留着僧人自种蔬菜的传统,此外扫地、担水、砍柴、做饭等劳作也从未间断。适当的体力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浓度、改善葡萄糖耐量,有益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5、禅定</p><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戒、定慧”,“定”即禅定(俗称“和尚打坐”)。相传禅宗初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九年,享年150多岁。禅定中的调身、调息、调心之法,与气功锻炼有相似之处,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综上,载入史册的高僧多德高望重,他们恪守戒律、专心修禅、养心炼性,加之规律的生活、适当的劳作和优美的环境,得以常保良好的心身状态,从而长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现代高寿老人健康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笔者通过咨询百余名老人,总结出他们共同的良好生活习性,这些正是高寿的基本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饮食方面</p><p class="ql-block">普遍有饮用牛奶的习惯。牛奶能提供优质营养,是钙、蛋白质、维生素D(强化)、维生素B12、核黄素等的良好来源,其中钙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风险;适量饮用低脂或脱脂牛奶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钾等成分有关;牛奶中的优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肌肉量,而肌肉健康是衰老过程中保持身体机能的关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 走步</p><p class="ql-block">走步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泵血效率、增强肺部通气量,预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温和的走步可锻炼腿部肌肉、减轻关节压力、刺激骨骼代谢,延缓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长期坚持能增强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可能(跌倒对老年人危害极大);还有助于调节血糖、血脂和血压,辅助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能加快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同时帮助消耗热量、维持健康体重;户外走步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可缓解焦虑抑郁,还能与他人交流、减少孤独感,有益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 晒太阳</p><p class="ql-block">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助力钙、磷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可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阳光能促进大脑释放血清素(“快乐激素”),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焦虑;还能调节生物钟,维持正常昼夜节律,帮助改善睡眠质量;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刺激免疫系统,增强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同时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4. 在舒适环境中静坐</p><p class="ql-block">安静的环境能减少外界干扰,帮助大脑从忙碌中抽离,缓解压力、平复情绪,长期坚持有助于稳定心理状态;静坐时往往会放缓加深呼吸,能增强肺部通气效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有益心肺功能;在舒适环境中专注于自身状态(如呼吸、身体感受),可锻炼专注力,增强对周围环境与自身需求的感知力,提升身心协调性;放松状态下,身体应激反应减弱、能量消耗减少,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修复;还能缓解身心紧张,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入睡困难、睡眠浅等问题,提高睡眠质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5. 良好心态</p><p class="ql-block">积极心态能减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分泌,避免其损害免疫系统、影响代谢,维持神经系统平衡,减少焦虑失眠;积极情绪可促进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性,提升身体抵抗力,降低感冒、感染等疾病发生概率;心态良好时,血压、心率更稳定,能减少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异常,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负面情绪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有助于调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维持血糖和代谢稳定,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心态积极的人更易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坚持运动),进一步强化健康状态;面对疾病或挫折时,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心理韧性,让人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克服困难,加速康复。可以说,良好的心态是身体的“保护伞”,既直接调节生理机能,又通过影响行为习惯间接维护健康,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健康长寿的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 综合古代长寿高僧与现代长寿老人的经验,健康长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经过验证的核心要点值得参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 生活习惯:打好身体基础。</p><p class="ql-block"> 饮食均衡,适度节制:多吃天然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鱼、蛋、豆类),少吃高油、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不暴饮暴食,吃到七八分饱,避免给肠胃和代谢造成负担。</p><p class="ql-block">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尽量早睡早起,避免长期熬夜(熬夜会扰乱内分泌和免疫力);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注重质量,睡前少看手机、保持环境安静。</p><p class="ql-block"> 适度运动,终身坚持:不必追求高强度锻炼,每天散步、做家务、打太极、种菜等温和运动即可,关键是“动起来”,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延缓衰老。</p><p class="ql-block">​ 远离烟酒:吸烟是多种疾病的明确诱因,过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和心血管,戒烟限酒是对健康最直接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 心理调节:守护内在平衡</p><p class="ql-block"> 心态放宽,少钻牛角尖:不纠结小事,不长期焦虑、愤怒,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就像很多长寿老人那样,“想得开”比“拥有多”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保持社交,避免孤独:多与家人、邻里互动,哪怕只是日常聊天、一起做事,归属感和情感支持能减少心理压力,对免疫力也有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 有事可做,保持活力:无论是种菜、带孙辈,还是发展剪纸、下棋等小爱好,有个小目标能让人精神充实,避免因“无所事事”而消沉。</p><p class="ql-block">3. 环境与医疗:做好外部保障</p><p class="ql-block"> 亲近自然,减少污染:尽量在空气好、噪音小的环境中生活,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自然环境对身心的滋养虽无形却重要。</p><p class="ql-block">​ 定期体检,小病早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持续疲劳、疼痛),定期做基础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  简言之,健康长寿的核心在于:让身体少受“伤害”(规律饮食、作息、运动),让心理少添“负担”(心态平和、少内耗),再加上对生活的热爱和适度的自我关照。不必追求“极致健康”,在日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细水长流地呵护身心,便更易接近长寿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