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下午4点浦东机场飞芒市,曾经的老同事好兄弟相约开启为期一周的滇西秘境之旅。回想起来2023年春节期间第一次来云南,石林鬼斧神工的奇石、大理的风花雪月、丽江的慵懒时光,昆明的闲适、抚仙湖的清澈,还有百年老店里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抚仙湖边鲜美的石锅鱼、好友情谊满满的烤全羊...所有这些记忆如此鲜活,也成为我心心念念要“再次来云南”的借口。美好的旅行体验和真挚的情感连接,永远是再次出发最动人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晚上8点多,抵达芒市机场,导游小李送上欢迎的玫瑰花,云南是中国的“鲜花王国”,用鲜花作为迎客礼,既自然又具有地域特色,想起第一次来云南也遇到这样的场景,完美地诠释了云南旅游的一大特色——用真诚的热情、温馨的细节和人性化的关怀,让我们一行瞬间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亲切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芒市——被低估的边境明珠</p><p class="ql-block">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千米。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2006年“潞西市”复名“芒市”,源自傣语“勐焕”,意为“黎明之城”,传说佛祖抵达时恰逢黎明而得名。因距离昆明600公里,作为边境城市,所以这里有出国容易、出省难之说。</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老百姓知足,生活节奏慢,人与人相处豪爽。我们抵达芒市的当晚,跟随当地人的脚步,在新玩厂夜市吃傣族特色餐,体验舌尖上的芒市。</p> <p class="ql-block">芒市的夜,是佛塔金光与市井烟火的交响,是舌尖酸辣与舞步欢腾的碰撞。当霓虹点亮尖顶檐角,穿行于熙攘人潮,咬一口香茅烤鱼,随鼓点摇摆身躯——这一刻,边陲小城的灵魂才真正苏醒。</p> <p class="ql-block">芒市街头随处可见金色佛塔,傣族全民信教,成为南传佛教的圣地。在这里佛教不仅是宗教,更是傣族文化的核心。我们熟知的泼水节,又称为浴佛节,就体现了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深度交融。</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是芒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位于德宏州州府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高76米,是中国第一金佛塔,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空心佛塔。原塔毁于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看到的塔是2007年建成的。虽然在国内没有什么名气,但据说所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和著名寺庙的高僧到中国的第一站会选择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到勐焕大金塔,才知道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有很大的区别,小乘佛教强调的是自我解脱,而大乘佛教则是普度众生;小乘佛教修成罗汉,而大乘佛教则修成佛。所以,小乘佛教比较自由,据说出了家可以吃肉,可以还俗,还可以谈恋爱。所以,云南十八怪,其中就有一怪叫小和尚可以谈恋爱。</p><p class="ql-block">塔旁有一座三戒神像,告诫众生: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p> <p class="ql-block">这里与国内寺庙烧高香、捐功德不同,没有提供烧香的场所,不以任何盈利为目的,是专门供信徒来拜佛和礼佛的地方。每年4月12日泼水节,老百姓会先到这里来装扮佛寺,所以那几天游客进不来。</p> <p class="ql-block">勐焕金塔有四个门,南门供的是观音,北门供的是弥勒,东门供的是释迦牟尼,而西门供的是未来佛。西门一直没有打开,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就在这里,我们所有人最终的方向都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颗菩提树,这棵树地位非常高,从斯里兰卡空运到这儿来的,是当年释迦牟尼树下成佛的那颗菩提树的第三代圣树,虽然只有20年左右的树龄,是云南省省级重点名木保护单位。拜见此树,如同拜见佛祖,心诚者,能取到真经,修成正果。</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间的“勐焕大金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更显神圣。在这里可以俯瞰到芒市全景,甚至可以看到机场。</p> <p class="ql-block">傣族为魂,多民族共舞。芒市除傣族外,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世居民族在此共生。我们一行探访勐巴娜希珍奇园,沉浸式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在傣族古镇吃孔雀宴,远不止是填饱肚子——它是透过味蕾触碰德宏州多民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在烟火气中读懂一片土地的精神图腾。傣族香茅烤排骨、菠萝饭、傣味烧烤等绝对是人间美味。</p> <p class="ql-block">一寨两国——边境线上的生活奇观</p><p class="ql-block">16日上午,我们从芒市入住的酒店出发,直奔著名的中缅边境 71 号界碑所在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里国境线穿寨而过,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成为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两国边民同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至今诠释着最朴素的跨境共生。</p> <p class="ql-block">姐告口岸——中缅贸易的沸腾前沿</p><p class="ql-block">姐告不仅是一个口岸,更是边疆开放的缩影。站在“天涯地角”石碑前,你能读到320国道的漫长轨迹,触摸中缅贸易的蓬勃脉动,理解“境内关外”的政策智慧。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开放带来流动,流动催生繁荣。若你对边境文化、贸易史或地缘经济感兴趣,姐告值得你慢下来,细细感受。</p> <p class="ql-block">独树成林是瑞丽边境线上最具视觉震撼力的自然奇观之一!它也是傣族信仰的载体。这棵位于320国道南侧芒令寨的古榕树,据说有超过200年树龄,通过树干垂下的气生根不断扎入土壤,形成32根蜘蛛,最终演变为“一树多干” 的森林景观。这里年均温21℃+年降水1400mm的准热带气候,叠加中缅边境无工业污染的纯净环境,为榕树提供了理想生长条件,凭借气生根独木成林。</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跨越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与腾冲市五合乡之间的龙川江河谷,是保山-腾冲高速公路(S10)的控制性工程。2011年8月开工,2016年5月通车,历时5年。总投资19.55亿元,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196米),桥面距谷底280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专程停车下来,一睹大桥的尊容。站在桥下观景平台上,眼前这座横跨怒江峡谷的钢铁巨龙,确实令我们心潮澎湃!不禁感叹云端之上的工程奇迹。当地民谣有:”从前看江腿发软,如今过桥如驾云“之说。</p> <p class="ql-block">腾冲印象</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夏季到腾冲,是“火山地热沸腾的脉搏与山河凉夏的诗意碰撞”,这句话很好地印证了我们此行的感受。腾冲森林覆盖率超过75%,在“天然氧吧”里泡泡温泉;走进英雄之城看看历史;踏入和顺古镇,感受古村落的人文底蕴;登上火山之巅俯瞰万年地质传奇;走上北海湿地栈道近距离接触苔草甸;到东山草原欣赏塞外风光;在菌香四溢的火锅里,尝尽边城风物的野性与温柔······这里夏季气候宜人,绝对是休闲避暑的胜地。腾冲的美景美食,让我们流连忘返。这座用火山铸骨、以热血为魂的边城,既疗愈身心,更沉淀时光,给我们的腾冲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腾冲有“英雄之城”的美誉,听小李导游介绍,才知道这里宾馆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接待日本游客。这也许是源于其惨痛的战争创伤与深沉的家国情怀。战后的腾冲并未急于重建民宅或商业设施,而是在李根源的倡议下,于1945年优先修建国殇墓园,埋葬3346名烈士遗骸。</p><p class="ql-block">我们到国殇墓园祭奠英烈,这里的松涛低语,将滇西抗战的悲壮刻入灵魂。不禁为之震撼,深感只有祖国强大了,历史才不会重演。不忘来时路,不负赤子心,以我辈之自强,守护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山河无恙,成为和平最坚定的守望者,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这或许才是我们能献给英灵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拥有97座休眠火山,是中国最密集的新生代休眠火山群之一,也是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们去了小空山海拔1937米,火山口直径250米,坑深60米,环形木栈道可绕火山口一周,适合全年龄段攀登。</p> <p class="ql-block">漫步和顺古镇,青石板串联起马帮往事与书香门第的烟火。600年历史的侨乡古镇,保留明清建筑、宗祠和乡村图书馆。和顺古镇以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北海湿地是西南唯一高原火山堰塞湖湿地,据说有60万年历史。世界唯一的湖泊浮毯,漂浮草排厚达2米。</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腾冲谱写生命的摇篮,绿色的卷轴打开之后让您沉醉在高原湿地的世界里熏陶;泛舟湖面,宛若置身在大草原。白色纯净,温柔的风和白云,浪漫在滋长,极致美景,让旅途更加唯美惬意。</p> <p class="ql-block">腾冲东山草原景区,其特色在于原始自然风光,海拔2200多米的草甸景观。视频中整个草原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清雾,我们一行沿步道穿行,好不惬意。牛群散落其间,黝黑的脊背时而被流云掠过,时而低头啃食草尖。这里没有围栏,没有喧声,只有风裹着清冽的草香拂过衣襟——在这滇西高原的清晨,每一步都踏进天地最本真的呼吸里。</p> <p class="ql-block">草原边缘石板路上至今留存着马蹄印,见证了百年前的马帮历史。</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习总书记走进腾冲市清水乡(现为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我们来到腾冲自然要跟随总书记的足迹探访这里。司莫拉,佤语里意为“幸福的地方”,图片是现在这个拥有500多年历史古村寨的真实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五天,我们一直住在开臣温泉酒店,晚餐后到腾冲文治光昌广场(砚湖公园)漫步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18日晚在腾冲砚湖公园散步,偶遇两个孩子在桥上钓鱼,没有父母陪伴,照片中这位11岁的钓鱼客落落大方,去过上海。愿更多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空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回归自然、等待鱼儿的试探、在暮色中独自走一段回家的路。这些看似微小的“冒险”,终将沉淀为他们面对世界的底气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每天回到宾馆,在酒店顶楼的露天温泉池中远眺群山、仰望蓝天,吹着惬意的风,泡泡温泉,解除一天的疲劳,确实是旅途中最奢侈的疗愈时刻。</p> <p class="ql-block">此次腾冲之行,从深宅古韵到山野奇鲜,腾冲以餐桌为画卷,绘尽滇西风土的灵与美。让我们一行对这里的美食和优雅的用餐环境赞不绝口。所以说,用”古宅是盛器、菌鲜为底味、山水云雾作香料“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侨香斋“与”西董大院“两座百年老宅,将我们此行的美食之旅升华为文化巡礼。前者在雕花门楣下呈现腾冲传统宴席,后者于商帮巨贾的深院回廊间,以私房菜佐证滇西商贸史——舌尖品的是土锅子、棕包炒肉,眼眸拂过的是青砖黛瓦与鎏金窗棂。</p> <p class="ql-block">”山珍馆“以其极致严谨的程序,解锁菌菇盛宴,给我们一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松茸刺身,还是九种野生菌现场熬煮40分钟,取样封存后奉上乳白的浓汤······ 同行的大姐说,当年陪省领导到云南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更有趣的是当年的大学校友,有缘千里在腾冲见面,共享野生菌的盛宴,也为这次腾冲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近水阁“地处山清水秀,宛若世外桃源的腾冲郊外,席间一场暴雨之后,晚风裹挟着湿润的草木清香穿堂而过。酒店临水而筑,用一盅温润汤羹熨帖旅途的风尘。</p> <p class="ql-block">”鸟鸣涧“的悬空玻璃房,让晚餐成为沉浸式森林演出——暮色中树影婆娑,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气息穿堂而过。</p> <p class="ql-block">北海老赵家的野草果炖鸡、炒野生菌、野生菌炖蛋、烤鱼、铜锅土豆焖米饭,则用粗陶土碗盛满湿地旁的野性鲜甜。</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21日再次回到这里,不禁感叹:芒市,这座一个字的城市,是“信仰浸润的安宁小城,多民族慢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带着边陲野性与异域风情的文化混血儿”。相较于大理、丽江的喧嚣,芒市如一块温润的滇西璞玉,等待我们读懂它的晨钟暮鼓、市井烟火与跨境呼吸。</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一行乘坐晚上飞机回到上海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约定还会再来,下一次不妨深入巷陌,点一杯咖啡,听一声佛塔风铃轻响,感受这份“勐焕多哩”的独有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