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西看山之十一——井冈山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

随遇而乐

<p class="ql-block">7月6日晚上,我们住在了吉安。7日早7点半,我们乘车去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周导给我们讲解了井冈山名字的由来,井冈山的地理优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领导早期革命斗争的情况,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等。</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位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整座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峰为南风面,海拔2120.4米。</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井冈”一词,早在明代江西的地方文献中已被提及。古人见高山耸峙下散布着的山间小盆地,看起来很像一口口的水井,因而以“井”来命名盆地中的村庄,比如大小五井。五指峰下原有个山村,坐落在从大小五井流下来的“井江”边,被称为“井江山”,后来依客家语音、演变为“井冈山”,成为当地百姓对以五指峰为主峰的周边群山的习惯叫法。</p><p class="ql-block">客家人是中原移民,所以我感到井冈山很亲切,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地。为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牺牲而痛惜,为井冈山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2年零4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p><p class="ql-block">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地势落差突显了井冈山的巍峨挺拔。井冈山山岭高耸,群峰交织,山体宽厚,山脊多呈鳍状和刃状,峡谷深切,悬崖密布,山间为串珠状盆(洼)地,树枝状水系向四周分流,蜿蜒曲折,急流险滩,断崖瀑布异常壮观。</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61.43平方千米,有70多个景点,460多处景观景物。景观分为八大类:峰峦、山石、瀑布、气象、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及高山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10点10分,我们来到了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从门外看到里面的面积还不小呢。打个卡,拍个小视频,开始跟着导游参观。</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达这里,受到地方农民自卫军王佐部队和群众的欢迎。1928年5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进剿"。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老百姓,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全部焚毁。</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大井已成为一个新山村,被毁的革命遗址,经过修复整理,都已陈列开放。</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这栋房子原先叫"新屋下",共有44间,五个天井,面积近千平方米。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便成为毛主席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在与毛泽东同志旧居相邻的房屋是朱德、陈毅同志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毛泽东同志旧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旧居里还陈列着一些当年毛泽东同志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油灯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朱德和陈毅同志的旧居,接着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最后参观了旧居后两棵常青树及当年的练兵场。</p><p class="ql-block">旧居的房屋按照客家人的习俗建造,有主房和东西两厢房,院正中有一长方形天井,下雨时,房顶的水都流进天井里,寓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前方左边,有一块较为平整的石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常坐在这里看书,批阅文件。1960年,大井人民按原貌修复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对这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叫它为“读书石”。</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照相的小朋友很多,沾沾领袖的贵气,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象毛主席一样的聪明才智和雄才大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屋后的两株大树,一株是南方红豆杉,一株是椤木石楠,因树木四季常青,人们称之为“常青树”。1929年这两株大树被烧,只是很奇怪,1949年,这树居然又重新长了出来,因此井冈山人将其又称之为“神树”。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曾在此树下观看红军战士操练。</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练兵场已变成红米种植示范田。红米饭,南瓜汤,艰苦的革命时期赖以充饥的主粮,对现在吃惯了肥甘厚味的人们来说,是好奇的一种调节。我在晚上住的地方就买了一包,想必现在做出来的味道应该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11点从大井村毛泽东同志旧居出来,11点半到达位于小井村的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里有红军医务所,这里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p> <p class="ql-block">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座落在茨坪北面5公里处的小井村。旧址是一栋座北朝南杉皮屋面、全榫木结构的楼房,面积为92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32间房。</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曾在原宁冈县茅坪村设立了一所简易的后方医院。1928年6月,医院迁至井冈山的大小五井,成立了后方总医院。1928年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医院。”红军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募捐出来,凑集了1000元大洋,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1928年冬,在小井建成了这所全木质结构的红军住院部,取名“红光医院”。</p> <p class="ql-block">医院建好后,设立了院部,院长是曹鑠,党代表是肖光球,后来医院成立了党总支部,曾志任书记。</p><p class="ql-block">医院在极端困难下运作,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并用竹片、木板制作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用草药、竹灰等替代药品。</p> <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底,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国民党军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枪杀了13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重伤员和医护人员。</p><p class="ql-block">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小井红军医院旧址。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里旧址的二楼没有开放,一楼东西十几个房间,医护人员办公室、药房、病房、手术室等一应俱全。那简陋的设备,可以想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p><p class="ql-block">我和朝霞重点参观了曾志同志事迹展览,不仅感动,更多敬仰!</p> <p class="ql-block">12点出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大门,周导给我们推荐井冈山最好吃的客家孝母饼,就冲这个名字,买几盒!</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是一代伟人和革命先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中国革命的起点,值得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