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肝炎,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关于它,你了解多少?今天,让我们围绕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主题,一起学习肝炎防治知识。<br>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也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器官。听着好像很 "硬核", 但它其实也脆弱, 特别是在病毒面前。截至目前, 经临床研究明确的肝脏感染病毒已有5种, 都能直接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br> </h3> <h3> 一、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治<br> 很多人 “谈肝炎色变”,其实病毒性肝炎并非洪水猛兽。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通过科学手段,能有效预防;即便感染,规范治疗也能控制病情。别让无知的恐惧,成为肝炎防治的阻碍!<br> 二、那么哪些肝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呢?<br> 目前, 由病毒引起的肝病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 即由各种肝炎病毒直接引超的肝脏炎症反应, 具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br> 知道什么叫 "肝" 愿为你默默奉献吗?<br> 无论是与病毒感染斗争, 还是在组织严重受损的重负下工作, 肝脏都很少抱怨, 尽其最大所能履行职责。当肝脏面临崩溃的边像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时, 它的恶化状况才明显地表现出来。<br> 三、病毒是怎样侵害肝脏的<br> 感染甲型肝炎时, 甲肝病毒在肝细胞內复制增殖,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 引起肝细胞损害,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甲肝病毒可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 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br>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感染乙肝病毒时,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 虽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 但己肝病毒基因可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 从而产生远期后果。乙肝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的, 机体的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 同时也导致肝细胞损伤, 甚至迫使乙肝病毒变异。<br> 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是否正常及免疫反应的强弱, 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及转归有密切联系。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机能正常的机体,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免疫应答攻击而破坏, 肝细胞死亡而终止感染, 临床表现为恢复顺利的急性肝炎。根据病毒量的多少及强弱, 肝细胞受损程度不同, 急性肝炎又表现为急性黃疸型或急性无黃疸型肝炎。<br> 若机体免疫功能及清除乙肝病毒功能低下, 乙肝病毒未得到彻底清除,则有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患者肝功能不断受到轻度损伤,表现为慢性迁延型或活动性肝炎。<br> 对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目前了解较少。有研究结果提示, 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 肝细胞的损伤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br> 对丁型肝炎的研究表明, 丁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和破坏作用。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导致丁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 明显加重肝细胞的损伤,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h3> <h3> 四、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br>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类一口途径, 也称为肠道途径, 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 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 有较商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br>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br> (1)血液传播:极少量含有己肝或丙肝病毒的血演或血制品进入人体后即可导致感染,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都可以传播。<br> (2)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在分娩前后会有一定概率传给胎儿。<br> (3)性传播: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有无防护的性接触, 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br> (4)医源性传播:医疗工作中使用受污染或者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 都可造成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为传染。<br>。<br>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 即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 多与乙型肝炎病毒等 DNA 病毒共同感染。<br> 戊型肝炎则同甲肝一样, 也通过尝一口途径传播。既往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 其有季节性, 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 且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 易出现重症戊肝, 病死率较高<br> 五、不同人群,防护各有重点<br> (一)重点人群:主动防控降风险<br> 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者、乙肝家属等重点人群,感染风险相对高。做好这几点:<br> 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 “金钟罩”,按程序接种,构建免疫屏障。<br> 行为干预:避免不规范文身、共用剃须刀 / 牙刷,减少血液、体液传播可能。<br> 定期检测:定期查肝炎指标,早发现 “苗头”,早干预。<br> (二)肝炎患者:规范治疗,重启生活 <br> 确诊肝炎别慌!早诊早治、规范治疗是关键:<br> 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别自行停药、换药,治疗依从性越好,病情控制越稳。<br> 不止治病,更要顾生活:规范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保障生活质量,让你回归正常工作、生活。</h3> <h3> 六、消除歧视,科学应对<br> 肝炎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社会歧视、他人的 “避之不及”,会让他们更难走出困境。其实,日常接触(握手、共餐等)不会传播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卫生即可防范;乙肝、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等传播 )。多些理解、少些歧视,共同营造科学、友善的环境,助力患者积极治疗。<br> 肝炎防治,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 “战役”。了解知识、践行防护、消除歧视,让我们携手,用科学力量,共筑肝炎防治防线,推动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目标一步步实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