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包涵

一望草田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一段时间,在我的公众号上,将刊发一组关于听歌的小文。</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地道商人,绝不是一位懂音乐的什么家,即便说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爱得也不虔诚。因我还爱打牌赌博、舞文弄墨,特别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什么民主、自由、宪政等,未被恩准,也去一个劲地著书立学信口胡言。</p><p class="ql-block">外行谈音乐,总是隔靴搔痒的,还请诸位多多包涵。</p><p class="ql-block">好在,“音乐爱好者”,分听歌和听音乐。听歌,歌词为主,配合歌词的旋律和节奏是从。歌词的本质是语言,有些歌词还是诗,我又是诗词爱好者,所以,我可以轻易地从歌词中得到共鸣、或者叫意义的东西。然后用从歌词中得到的共鸣和意义去理解曲子的旋律、节奏、和声和方向。</p><p class="ql-block">纯音乐作品也听,特别是古曲的。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的《小夜曲》、莫扎特的《魔笛》、舒曼的《梦幻曲》、肖邦的《叙事曲》等等。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忧伤小夜曲》,我一连听过七夜,有好几次听着听着还流出了泪水。</p><p class="ql-block">虽然常听,听着也很享受,但就是说不出个中滋味来。</p><p class="ql-block">有人把“贝多芬笫九交响曲”,比做中国的《红楼梦》。“贝九”,这许多年来我认认真真听过好几遍,特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故乡他乡有意无意我听过N遍。《红楼梦》我也读过五六遍,曾计划写一本评红小册子。但要我谈“贝九”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我确实谈不出。</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要摆脱听歌的习惯反应,才有办法听懂音乐。歌给我带来愉悦,带来灵感,带来安慰,带来心静,有这些就够了!够了!没必再要去摆脱什么。</p><p class="ql-block">好在,我的听歌专著《锦瑟无端》及稍后要推出的一组听歌文章,谈的不是音乐,更不是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古典音乐。</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要告诉各位同仁:一个把文学视为生命的商人,他的第二爱好便是听歌,并收藏过几百本(用丰子恺在七十年前的话说)蓄音片(即CD片)。</p><p class="ql-block">这些蓄音片,曾经直到现在陪伴着我,陪伴我的风雨人生、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人生匆匆,哪来那么多时间和心力听音乐,音乐作品又浩如烟海。乐海无涯而人生苦短,我认为去买几十张蓄音片来听听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当然,您要买蓄音片,不妨参照参照我的《锦瑟无端》这本小书,或浏览我公众号上一些谈听歌的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19 年11月16日于耕云轩</p> <p class="ql-block">刘跃苗,笔名遥村、翼之、草田,湖南新化人。已出版长篇小说《赌石》《夜场》,历史时事散文集《千古一镜》,诗歌集《圆梦集》《梦里流莺》,音乐散论集《锦瑟无端》,散文集《秋雨盈窗》《岸在哪》《心在哪》《梦在哪》《旧时明月》,学术专著《梅山文化六十讲》。近日,《赌石》《夜场》长篇小说签约亚马逊,用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