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腊子口

萍 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文 : 萍 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号 :5983021</b></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腊子乡,为峡谷隘口,其地势险峻,两侧为陡峭石崖,下方有腊子河及木桥栈道,形成“一夫当关”之险要地势。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通过正面强攻与迂回战术突破国民党守军防线,经两天激战攻克天险,为北上开辟通道。1980年修建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周边保留木桥、栈道等长征遗迹,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p> <p class="ql-block">走进腊子口,目之所及是巍峨壮丽的自然奇观,心之所感是震撼心灵的红色记忆。这里不仅是风光胜地,更是精神的丰碑,险峻峡谷见证过信仰的力量,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浮雕上,紧握手榴弹的战士肌肉贲张,吹号角的战士脖颈青筋暴起。他们身后,郁郁葱葱的树林早已替代了当年的枪林弹雨,但那股“宁可前进死,绝不后退生”的决绝,仍从石壁中喷薄而出。</p> <p class="ql-block">“落脚陕甘决策地”的黑色大字下,六名红军战士紧握拳头,目视前方,等待着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那面猎猎作响的红旗,最终指引中央红军走向陕北,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攀上陡峭的石阶,触摸堡垒上“天险腊子口”的朱砂刻字。当年敌军凭此险隘狂言“鸟都飞不过”,而今游客的相机闪光灯,正照亮岩壁上弹痕般的岁月褶皱。</p> <p class="ql-block">木桥上的红旗依旧鲜红如初。1935年,在战斗关键时刻,17岁的小战士“云贵川”<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手攀崖,</span>放下绳子接应其他战士,最终红军于9月17日清晨突破敌人两道防线,胜利夺取腊子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桥上游人如织,谁还记得那个没有留下全名的小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展馆内杨成武将军的亲笔信、战士磨破的草鞋、染血的党证……每件文物都在诉说:“腊子口的胜利,是信仰刺破黑暗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厅,展现在眼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等九位红军领导人的塑像</span>,是腊子口战役中的决策者和指挥者。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一、三军团走出草地、翻越雪山后,从俄界出发向腊子口前进。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利,</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示了遵义会议后,红军挺进到继续北上的必经之路甘南腊子口,腊子口战役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馆内还陈列了中国工农红军,系着红布的大刀凌空劈下,战士怒目圆睁的瞬间被永恒定格。导游说,这把刀的主人曾一人连砍七名敌军,刀卷刃了,就用牙咬,这不是神话,是长征精神最原始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腊子口,从来就不是终点。</span>离开时,百面红旗在桥上翻涌如浪。一群少先队员正在宣誓,稚嫩的声音与历史重叠:“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p> 感 谢 您 的 雅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