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题记:历史的回响,永远不会消失。它会一直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芷江这座宁静的小城,宛如一位无声的守护者,凝视着历史的波澜。在这里,时光仿佛凝固,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陈香梅常说“飞虎,就是勇敢、勇猛、胆大、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启程离开中国,中国上万民众自发前往送别。</p><p class="ql-block">后来,陈纳德将军在回忆录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飞虎队的旗帜能够高高飘扬,并被太平洋两岸的人民所铭记,因为它是两个伟大民族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能够向共同目标迈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回望中国抗战史,“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故事,无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1941年至1945年,美军航空兵跨山越海,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各种形式,驰援中国军民,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厉害的“飞虎队”。</p><p class="ql-block">“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多名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数千名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生命。</p><p class="ql-block">还有陈香梅与陈纳德跨越国籍的爱情传奇…在世界现代史里,我们再也无法找到如此动人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江城驿站四群友自驾湘西,在我的建议下,专程去了芷江飞虎队纪念馆,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上了这片承载着胜利与英雄的土地。我是第二次去。</p><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群雕,触摸合影,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飞虎队的队员们驾驶着战机,在空中与敌人展开激烈搏斗,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那场面真是太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踏入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勇抗战的年代。 门票50元,虽然不大,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个院子曾是飞虎队的旧址,而那座古老的塔楼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纪念馆内,飞虎队的前世今生被详细介绍,一些珍贵的旧物也展出其中,虽然文物不多,但每一件都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或许是周末的原因,雨天只有我们4个游客。那种宁静与庄严让人心生敬畏。 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是一个特别值得尊敬的历史圣地!</p> <p class="ql-block">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让纪念馆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时光在此凝固。墙上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事,却又仿佛在刻意隐瞒些什么。那些曾经轰鸣的飞机早已化作沉默的金属,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像是被封存的巨兽,等待着被重新唤醒。</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的传奇事迹跨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但当我站在这里,看着这些真实的物件,看着这些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设备,突然觉得那些传说中的英雄形象似乎有些遥远。他们的英勇背后,或许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情感与挣扎。</p> <p class="ql-block">环绕式的飞机造型设计,象征着飞虎队当年在空中战斗的雄姿,令人肃然起敬。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落,映照着馆内的展品,仿佛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展览区内,一尊栩栩如生的P-40战机雕塑成为焦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的造型威武,仿佛随时准备冲上云霄,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机的旁边,陈列着飞虎队员们使用过的飞行服、煤油炉等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美国志愿航空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12</p><p class="ql-block">、陈纳德航空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飞虎队的英勇与牺牲,更能体会到那段历史的深刻意义,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馆,更是一个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那面庄严肃穆的英雄墙,密密麻麻地刻着2193个美军战斗人员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站在这面墙前,我不禁思绪万千,为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感到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穿过展厅,一顶褪色的飞行头盔静静地陈列在角落,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硝烟与荣耀。头盔旁边,一张泛黄的照片定格了一位年轻飞行员的英姿,他笔直地站在战机前,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对自由与和平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陈香梅与陈纳德跨越33岁年龄差的跨国爱情故事,因战火相遇、用书信定情,最终成就了一段横跨太平洋的传奇婚姻。战火中的初遇与情愫暗生</p><p class="ql-block">1944年,19岁的陈香梅作为中央通讯社记者前往昆明采访陈纳德。这位被中国百姓称为"飞虎将军"的美国军人,用挺拔军姿和深邃目光打破了她对"老头子"的想象。采访结束后,陈纳德因与其父有旧交主动搭讪,两人就此开启交往。他们常在茶馆谈论文学与时局,陈香梅将杜甫诗句译成英文赠予将军,陈纳德则讲述空战故事,文化差异在智慧碰撞中消弭。</p> <p class="ql-block">陈纳德手写情书持续十年,称妻子为"我的小东西",陈香梅著《一千个春天》记录爱情点滴。超越生死的情感延续</p><p class="ql-block">1958年陈纳德病逝后,33岁的陈香梅守寡终身。她继承丈夫遗志:</p><p class="ql-block">推动中美建交,成为首位白宫华裔顾问。设立教育基金培养乡村教师,践行"有好教师才有好国家"的理念。</p><p class="ql-block">2015年以90高龄接受抗战胜利纪念章,完成丈夫未竟的中美友好事业。</p> <p class="ql-block">她是一个如梅般的女人,既有梅的香气也有梅的傲骨;</p><p class="ql-block">她是抗日烽火中的战地记者,见证了一代飞虎传奇;</p><p class="ql-block">她是走上美国政坛的第一位华裔女性,被誉为“传奇钢铁蝴蝶”;</p><p class="ql-block">她是全美7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被美国8位总统委以重任;</p><p class="ql-block">她是美国各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是中美破冰外交家;</p><p class="ql-block">她是中国几任领导人的座上宾;</p> <p class="ql-block">一尊陈纳德将军的铜像矗立在入口处,威严的军装和坚毅的眼神仿佛在守护着那段历史。雕像的基座上,铭文详细记录着他的英勇事迹。雕像旁,一组飞虎队队员的群雕栩栩如生,他们的神情坚毅,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p> <p class="ql-block">陈纳德墓于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是公墓中唯一一块刻有中文的墓碑</p><p class="ql-block">正面为英文,背面为汉字,内容为“陈纳德将军之墓”!</p><p class="ql-block">中文碑文由其夫人陈香梅(华裔)提议刻制,体现将军与中国的深厚渊源。陈纳德作为飞虎队指挥官,在抗战期间援助中国,被誉为“中国人民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墓碑象征意义:墓碑的特殊性反映了中美战时合作的历史,以及中国对其贡献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馆的门口,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安静的建筑。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时代的更迭。或许,这就是纪念馆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过去的场所,更是一个让我们思考未来的窗口。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缅怀过去的英雄,更要思考如何让他们的精神在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迈出纪念馆的大门,细雨仍旧飘洒,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飞虎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正义与和平,用行动书写了中美的友谊。芷江,这座胜利之城,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转折,更见证了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馆外,望着远处的天空,我仿佛看到了飞虎队的战机在蓝天中翱翔,听到了战机的轰鸣声在耳畔回响。</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在重走长征路时在贵州黄平旧址机场陈纳德雕像前,还是徒步滇缅公路晴隆24拐,我一直都在追随飞虎队的足迹,用双脚见证中美两国历经驼峰航线“护送”抗战急需物质,(牺牲1593人,总牺牲约2600人)的悲壮和伟大!</p><p class="ql-block">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指引。飞虎队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和平与正义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