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八十 不停学习

田园(马世宙)

<p class="ql-block">古人说: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食。而今天,七老八十人还是不停学习,老年大学、网课,各类兴趣班老年人的身影活跃闪动,他们在补年轻的"无",圆年少的梦;即便是开会,也有学习的内容,学习不知不觉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上午,台州市政协机关党委换届,组织老同志参观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和台州家风家训馆。</p><p class="ql-block">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设在葭沚老街,原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旧址上。</p><p class="ql-block">1924年春,革命先烈宣侠父在母校﹣﹣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内,发展金辅华、樊松华、章尚友、江潭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台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海门小组,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台州领导革命的历史篇章。随后,温岭、临海、黄岩、三门等县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组织。</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展示的内容主要分为主展、专展、辅展、宣誓四大展区。通过详实的史料,全面重新展现了中共海门小组的建立和台州党组织的发展史、中共海门小组创始人宣侠父一生的革命奋斗史、再现了革命先驱宣侠父为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光辉形象,描绘了台州人民英勇顽强、浴血奋斗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台州共产党人忠诚坚贞、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p> <p class="ql-block">宣侠父(1899年﹣1938年),又名尧火,号剑魂,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党在白区的坚强战士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p><p class="ql-block">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1922年回国,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曾为"左联"秘密盟员。</p><p class="ql-block">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1929年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p> <p class="ql-block">台州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吴先清。是"忠诚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她生于1904年,是临海人,乳名荷香,曾用名吴德芝、罗莎、吴仙清。</p><p class="ql-block">1919年,她参与杭州联合救国会的活动,投身学生运动,逐渐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考入杭州私立美校学习绘画,期间结识宣中华,两人结为革命伴侣。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浙江省最早的三位女党员之一,也是台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和临海籍第一位共产党员。1930年调入中央特科,担任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谍报组组长,潜入日本东京搜集日军情报,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因苏联"肃反"扩大化蒙冤,1937年在异国他乡牺牲,1984年平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吴先清第一任丈夫宣中华,宣中华与宣侠父是同乡,都是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宣中华牺牲后,吴先清嫁给刘鼎,刘鼎1924年在德国学军械制造,经朱德(时在德国)介绍入党。刘鼎,是"兵工泰斗"。</p> <p class="ql-block">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中华家风,源远流长,厚德载物,风范永存。</p> <p class="ql-block">朱德的家规:勤俭持家,以德树人。</p><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年)严格治家,不搞特殊化,要求儿孙不能把他的地位当作资本,引导他们端正对于物质和权力的看法,嘱咐他们到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靠自己的能力去奋斗。他生活低标准,艰苦朴素,严格控制家庭日常开销,从不允许儿孙们乱花钱,曾言"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p><p class="ql-block">朱德规定"三不许":</p><p class="ql-block">不许使用他的小汽车;</p><p class="ql-block">不许以他的名义去办事,特别是亲友相求;</p><p class="ql-block">不许讲究吃、穿、住、玩。</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教子: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p><p class="ql-block">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十分重视家教,以自己一生不变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影响并感染孩子们;虽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但用言传身教的办法,把九个子女个个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之美誉。</p><p class="ql-block">"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1927年1月27日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信(节选)</p> <p class="ql-block">朱柏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p><p class="ql-block">朱柏庐(1627-1698年),名用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孝思亡父,不事新朝,终生未入仕,一生潜心治学、教授乡里,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被誉为"孝义第一"。他所著《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精辟地阐明了居身、教子、持家、睦邻、为官之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尊为"治家之经",是一篇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p><p class="ql-block">"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朱子家训》(节选)</p> <p class="ql-block">章梫:师方正学,不肯随俗浮沉。</p><p class="ql-block">章梫(1861-1949年),三门海游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国史官协修、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章根的书法被沙孟海先生称为"自唐以来千余年,学书谱者第一人"。</p><p class="ql-block">章梫受戊戌变法影响,当得知清政府将废科举为策论、改私塾为学堂,他即写信给海游章氏族长,建议兴办新学,并每年支助500两作为办学费用。1903年,海游小学堂在老祠堂开办。1934年,章梫得知祠堂办学拥挤不堪,捐出海游祖屋及田产,使海游小学有了永久基业。台州宁海、临海两县的现代小学始于海游,功在章梫。</p><p class="ql-block">章氏族训: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嫖与赌;败家两字,日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p> <p class="ql-block">好家风代代传,严家规子孙贤。</p> <p class="ql-block">台州市政协机关党委换届,徐柳青主持,齐峰报告党委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政协机关党委、纪委班子。颜士平秘书长讲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