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脚步永远不能停止!(20225年7月25日)

匡吉舟(ZHOU)

<p class="ql-block">我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彜族自治人氏,在普洱市卫生行政部门工作。己退休十年。休闲中喜欢读书,如历史,民族史,人文传记。读后随笔写一写读书体会。</p> <p class="ql-block">读书是我一生最大的兴趣与爱好。</p><p class="ql-block">我今年已经年近七十岁了,回想起来,这六十多年来读书一直陪伴我走过人生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我在1962年9月上小学时才开始读书认字,那时还不满七岁。对于一个生长在大山里的农民孩子来说,从来没听说过读书有什么用处。记得1962年8月二十几号,刚从思茅师范毕业到我老家大寨小学教书的张光典老师,到我家跟父母说:“你家孩子可以去读一年级了,9月1号开学,你们送他来报名!”张老师恳切地说,这事就这么定了,他还忙着到其他寨子去动员孩子们来读书。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十余年,广大农村里前两代大人都没读过书,不了解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在我们大山里的许多寨子,真的找不到一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识字、学习科学技术,真是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9月1日开学了,我父亲陪我去小学报名。父亲说:“你就叫周天富,你们是天字辈,这名字是你爷爷在世时给你取的。小名叫大发!”报了名,交了书费和杂费,发了两本书,老师说,一本叫语文,另一本叫算术,每本书一角八分,两本三角六分,杂费每学期五角。作业本去分销店买,六分一本,铅笔八分一支。这就是我上学报名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就开学上课了,我们的班主任兼课老师是吴老师,他是一个勐主新街子人,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他是高小毕业的文凭,只能教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他给我们上语文课,上课前先点名,逐一认识同学。上课首先是汉语拼音字母。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农家孩子,一个都没上过幼儿园,读a、o、e时发音开始很困难。吴老师也不会讲普通话,用勐主街方言教我们读拼音,大家的声音怪声怪气的。当然万事开头难,上到第二课同学们就能跟着老师读了。老师要求汉语拼音,同学们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在语文作业本上,并且要熟练背诵和默写出来。写字是一个很难的开端,因为上学前,大家都没用过笔,把笔捏得死死的,写“一、.、/、..、\”真困难,老师手把手教班上三十名同学写字,这件事已经过去六十二年了,至今记忆犹新!这就是大山里孩子识字学文的开始吧。</p><p class="ql-block">过去学生虽然少,但教学要求很严格,学年末考试,语文、算术其中一科不及格(达不到60分),就必须降到下一年级。经过一年的读书学习,逐渐会读拼音,会写汉字,会做算术的加法、减法、乘法,第一学年就结束了,期末一考试,我们就有十二个同学不及格,必须降级,只有十八个同学上了二年级。我觉得过去这种读书,不是义务教育,而是精英教育。</p><p class="ql-block">转眼间一年一个台阶考上一个年级,学到的汉字也多了,算术的加、减、乘、除法也学会了,人也长大了,对读书的兴趣就有了。我们大山里虽然是一所完小,有六个年级的学生,学校有操场,有图书室,有几百册连环画和长篇小说以及名人传记。我上到三年级以后,就喜欢读课外书、读报纸,增长一些课外知识,也培养了我天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我小学的时候,因为课外书读得多,造句、写作文是我的强项,但算术也不差。</p><p class="ql-block">读四年级的时候,全国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老师们全部到县里学习开会,一去就是一个学期,把我们学生撂下不管了,那时学生一是在学校干劳动,学校搬迁挑砖瓦,每天去迁德瓦厂挑一趟,我记得有二十公里路,我当时才挑得动八块。文革时老师们闹革命去了,我们三个年级的同学挑了三幢教室的砖瓦。除了劳动以外,劳动老师教唱语录歌,同学们自己找书看看。这样就耽误了一年时间。</p><p class="ql-block">1969年以后,恢复了教学,但是没有课本,只有读《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算术老师找上一届的课本来教。五年级、六年级就读《毛主席语录》毕业了。</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时,学校刚附设初中,我们班不用考试就入学学习,学习两年毕业,我因为条件不允许就没上高中,回家务农了。</p><p class="ql-block">回家务农是无奈之举,因为家里穷,缺少劳力。为此,只能在休息时找一些书来读,重点是长篇小说,读过了《家》《春》《秋》《红日》《野火春风斗古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时读《云南日报》《农民报》《参考消息》等,通过大量阅读,了解每一位作家的写作方法、语法及用词,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提高比较大。不论去哪里劳作,都带着一两本书,有空就看几页。这样的业余学习,使自己积累了许多知识。</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父亲当时是大队的走资派,被打倒了,天天被要求读书读材料。父亲拿回大量材料,我就认真读,关于云南省文革中的八派、炮派就是从这些材料里读到的。也读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叛逃的材料,对林彪反党集团有了一个了解。后来又读了关于清理阶级队伍的一些材料,大量材料的阅读丰富了我在政治、历史、文化、人文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1978年恢复了考试,我考上了中专卫校,有幸上学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我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努力学习各科知识,不懂就读书找答案,三年毕业,顺利当上了临床医生。七年后我考取了医师,在工作中边读大学教材,边实践。我在三十二岁以前,读完了大学临床医学教材,对自己在理论上有了一个提升。在乡级卫生院当医生,业余时间就是读一读书,不断提升自己。因为组织上的培养,我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两年,提高了临床技术水平。回到卫生院后,如鱼得水,许多常见病在基层就能为病人解决了,受到广大农村百姓的信任。</p><p class="ql-block">我在乡镇工作了十二年,分在了三个卫生院,在两个卫生院担任过院长。不管是当医生还是当院长,我仍然坚持读书,同时读大量的法律、历史、名人传记,从各方面丰富自己。</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1993年,我担任县卫生局长,职务提升了,责任重大,心系全县二十七万人民的健康。面对全县的人才物建设,建设好的医疗资源以更好地造福百姓,自己在岗上尽心尽责努力工作,为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读书是人类做事的基础,有文化、有知识,才会有创造、有发展!人类社会读书、读好书是永恒的主题!</p><p class="ql-block">作者:周天富:退休执业医师</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读博士生读《传染病学》,因为我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生于1932年7月6日(属猴),已满93岁,即将迈向94岁了。母亲大半辈子都在乡下务农,54岁时离家前往县城带孙女,不知不觉间,39年已经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母亲的原籍是镇沅县振太草皮街的姜氏家族,她的爷爷带着六个儿子举家迁到景谷县碧安乡大寨村定居。母亲所在的姜氏家族在大寨村已有6代人了,从镇沅草皮街迁至此地大概有150年左右,大约是清末光绪年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大寨村出生成长,22岁时出嫁,嫁给我父亲(迁德村大坟山),在大坟山生活了6年,我5岁时又回到外公家所在的寨子生活。</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都在干农活,育有7个子女,其中2个儿子和1个女儿夭折,长大成人的有4兄妹。母亲出生于普通农家,没上过学,一个字都不认得,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母亲经历过刚结婚时一家一户的劳动生产,经历过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劳动分粮,1979年又经历了6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包产到户。1987年2月,到正兴乡卫生院帮儿子带孩子,从此便离开农村到城镇生活。</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身体康健,到城里后,带大了两个孙男孙女,两个孙女都比较有出息,孙女是留学生,拥有博士学位,在云南省省级卫生单位工作,孙子在市金融机构工作,给奶奶、婆婆带来满满的幸福。</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增长,2021年12月快满90岁的时候,突然患上脑梗塞,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但多少有些后遗症,不能做家务和干活了。今年春节以来先是腰疼,接着又在家中昏倒,烦躁不安,好似疾病复发,又送去住院,经治疗病情好转。6月又生病,送去住院治疗,因为年纪太大,治疗效果不太好,就让她在医院长时间疗养,走完人生之路……</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是幸福的,有4个子女,6个孙儿孙女,其中4个上过大学,在国家单位工作,有2个上过高中,在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总之,孙儿孙女们都过得很好,母亲很幸福,很满意!</p><p class="ql-block">我家已经四代同堂了,父亲是高祖母,是家中的一大宝。</p><p class="ql-block">祝:母亲一切安好!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儿子:周天富:2025年7月25日于思茅</p> <p class="ql-block">学习西南联大国文课文选</p><p class="ql-block">闲览西南联合大学国文课(大一通课),其中最难的部分当属古文及文言文章。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学习《论语》十章</p><p class="ql-block">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p><p class="ql-block">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p><p class="ql-block">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p><p class="ql-block">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p><p class="ql-block">子路曰:“愿闻夫子之志。”</p><p class="ql-block">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p><p class="ql-block">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p><p class="ql-block">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p><p class="ql-block">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p><p class="ql-block">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p><p class="ql-block">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p><p class="ql-block">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p><p class="ql-block">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p><p class="ql-block">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p><p class="ql-block">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p><p class="ql-block">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p><p class="ql-block">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p><p class="ql-block">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p><p class="ql-block">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p class="ql-block">读者:周天富:2025年7月19日:普洱</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关于养老话题之我见!</p><p class="ql-block">我国已步入老龄大国行列,50、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正在步入老年,他们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儿女的关心与陪护。50、60这两代人在青年时期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为新中国刚建立不久,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当中,上过学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不多,上过大学的人就更少了。由于接受中专和大学教育的人少,他们只能从事手工劳动类工作,无法胜任科技水平要求高的职业。</p><p class="ql-block">进入80年代以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0、6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受教育年限少,无法适应新兴技术类职业,所以,企业破产下岗人员相对较多,他们面临着找工作、交社会保险等诸多问题。进入21世纪20年代,这两代人都已年老,老年人面临着不少困难:第一,这两代产业工人的养老金相对较低,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第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有一大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部分还患有职业病,需要天天服药打针,虽然实行了医保,但长期生病的情况下,医保也无法解决全部医药费,自己的负担也不轻;第三,这两代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家仅有一个子女,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存在不少困难。许多独生子女结合成家后,两个人要承担四位亲人的陪护。如果子女在异地工作,就无法在休息时照料老人。</p><p class="ql-block">总之,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事业是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要在大中小城市开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开办养老场所,保持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等几条路径来解决养老大事,为办好中国特色养老事业,让老人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晚年而努力吧!</p><p class="ql-block">作者:周天富,退休公务员,执业医师</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3日</p> <p class="ql-block">记:普洱市创建卫生城市的历程</p><p class="ql-block">普洱市(原思茅地区)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始于1997年。当时我担任思茅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云南省爱委会办公室在曲靖召开的全省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云南省卫生城市、县城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制订讨论会),会上省爱委会对全省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会后,我们思茅地区爱委会是如此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现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其一,经思茅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研究决定,参加思茅地区1997 - 1998年全省第二轮卫生城市、卫生县城评比的市县为:思茅市、景谷县、墨江县。</p><p class="ql-block">其二,地区爱委会办公室前往思茅、景谷、墨江这3个县(市)组织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学习培训,要求各县市科级以上干部必须学习标准并掌握标准。</p><p class="ql-block">其三,思茅、景谷、墨江3个县市人民政府成立创建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县市卫生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启动卫生城市创建活动。</p><p class="ql-block">其四,每年年末,地区爱卫会组织专家组对这3个县的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完善缺项工作。</p><p class="ql-block">其五,思茅、景谷、墨江3个县(市)在创建过程中严格按照检查评比标准,逐一抓好落实。在1998年云南省第二次检查评比中,思茅市、景谷县荣获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卫生县城称号;墨江县荣获云南省乙级卫生城市称号。</p><p class="ql-block">思茅地区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我们地区条件较差且起步较晚,在全省第二轮创建活动才参与其中。但我们地委行署的领导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并加强领导,各县市委政府将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当作县市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抓好抓实,使得创卫工作每月都有新变化,一年上一个台阶,两年有大变化。经省爱委会检查评比,我们地区取得了良好成绩,努力达成了地委行署的创建目标。从此,思茅市、景谷县、墨江县的城市卫生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让南来北往的宾客感受到这3个县市卫生城市的新面貌,推动了思茅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作者:周天富:原思茅地区爱卫会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0日,于中国茶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