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辽宁博物馆的部分藏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辽宁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矗立在浑河畔的文化殿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光影流转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勾勒出中华文脉的悠远璀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让访客于静谧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感受文明的脉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史前时期】</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成立于1949年7月7日。最初名为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史前时期展厅,旨在以丰富的文物资料,为广大观众展示古代辽宁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距今28万年前,人类开始在辽宁大地繁衍生息,逐渐从蒙昧迈入文明。</p> <p class="ql-block">距今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的方国文明,奠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秦汉以来,匈奴、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长,先后建国,在与汉文化的碰撞交汇中走向融合,创造出丰富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辽宁是远古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较完整的序列,其文化特征与华北的旧石器文化相近。</p> <p class="ql-block">其中金牛山人和小孤山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水平,均居于人类进化史的前列,成为辽河文明的先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辽宁博物馆◈夏商周时期】</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夏商周时期的常设展,在博物馆的三层16号展厅。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神奇的土地。距今28万年前,人类开始在辽宁大地繁衍生息,逐渐从蒙昧迈入文明。</p> <p class="ql-block">距今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的方国文明,奠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秦汉以来,匈奴、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长,先后建国,在与汉文化的碰撞交汇中走向融合,创造出丰富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 与夏为伍 北土方国辽宁地区既有“与夏为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又有多类型的其他青铜文化,构成商周北土的不同部族方国。</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华风北渐 商鼎周彝。商末周初,在辽西大凌河流域发现了多处窖藏商周青铜器,均为社稷重器,说明这些器物的主人是周初活动于燕地的“殷遗民”,他们服事于燕侯,是周初封燕后对当地殷遗民采取宽容统治方式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游牧民族 北方铜器。在商末周初,辽宁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北方式青铜文化遗存。这类青铜器从黑海沿岸到蒙古高原均发现,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的主导性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 氵岁貊遗踪 曲刃短剑。从西周至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以T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由于这类短剑以辽宁地区出土最多、且时代早晚连续,故被称为“辽宁式铜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战国隋唐】</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三层17号厅,为古代辽宁展厅,主要展示战国至隋唐时期的辽宁。战国晚期中华大地呈现出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态势。随着燕国势力的东进,辽宁地区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央王朝加快了开发东北的步伐,辽宁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遗迹遗物,证明辽宁已经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的化中心,和向周边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汉魏之际,辽宁境内“三郡乌桓”和公孙氏政权分别割据辽西和辽东,后都为曹魏所代。两晋时期,慕容鲜卑崛起于辽西,建立“三燕”政权,高句丽则占据辽东山地。</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辽宁东部地区被高句丽占领,辽西地区则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政权。这些政权和民族间的碰撞、兼并,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为华夏文化注入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隋唐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地接幽燕的辽宁成为经营东北的前沿。这里各族杂居、文化交融,是各族互市交易地。</p> <p class="ql-block">是中原通往东北的枢纽,是中央王朝联系东北各族的纽带,也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屏藩重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辽金时期】</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辽金时期,为古代辽宁的第四部分,展位设在三楼的18号展厅。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丰富的文物资料,为观众展示古代辽宁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 古代辽宁展四主要展示辽金时期的辽宁。</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 铁骑帝国 契丹索迹</p><p class="ql-block">契丹族属东胡鲜卑族系,世居潢水和土河流域,公元4世纪始见于史书记载,到唐末先后经历古八部、大贺氏和遥辇氏联盟三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辽朝极盛时期,疆域南据燕云,北至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西近阿尔泰山,是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之后在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对中原产生巨大影响的游牧政权。</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金戈铁马 女真建国</p><p class="ql-block">兴起于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于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后灭辽破北宋。</p> <p class="ql-block">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定名中都。1214年,金宣宗因受蒙古人所迫而迁都南京(今开封)。1234年,金朝灭亡。</p> <p class="ql-block">金朝统治时期,长期居住在辽宁大地上的女真、契丹、渤海、汉等民族成员,均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出了各自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元明清时期】</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古代辽宁展,设在博物馆的三层19号厅,主要展示元明清时期的辽宁。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族以其特有的进取精神推进了中国历史疆域形成与中华民族族体镕铸的新进程。</p> <p class="ql-block">辽宁地区虽饱受战争的创伤,但在元政府劝农政策的推动下,通过辽阳行省的管辖,疆域的扩大和驿站的开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与交流,使得辽宁地区的文化展现出独特风采。</p> <p class="ql-block">随着明朝的建立,辽宁结束了自辽金元以来游牧、渔猎民族统治达四百余年的历史。成为中原地区“北防蒙古,东控女真”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居九边重镇之首。</p> <p class="ql-block">明政府在辽宁采取军政合一的都司卫所制度实施管理,先后设置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以羁縻的方式将长城外面的蒙古、女真各族置于帝国的管控之下。</p> <p class="ql-block">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在辽宁东部山区不断发展壮大,拉开了明清鼎革的序幕。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皇太极,经过五十余年的奋战,开创出大清王朝三百年基业。</p> <p class="ql-block">康雍乾时期,清政府灭南明、平三藩、收台湾、定新疆,成功抵制沙俄的入侵,迎来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历代玺印】</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历代玺印展,设在二楼13号展厅。中国的玺印有着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其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密不可分,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宋之前,玺印虽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征信器物,但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宋元时期,玺印的作用逐步扩大到书画艺术领域和欣赏领域。</p> <p class="ql-block">明代中叶起,文人治印之风渐盛,篆刻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于是出现了明清至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艺术,改变了玺印历史的漫长进程。</p> <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历代玺印篆刻,能够较为完善的展示从先秦至近代的各类样式与流派。观众能从展览中欣赏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的流传与演变,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先秦玺印、秦汉六朝玺印、唐宋辽金元玺印、明清篆刻、近现代篆刻5个单元,共展出479件玺印。</p> <p class="ql-block">先秦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主要作为行施职权及征信凭证存在。</p> <p class="ql-block">古玺文字的章法自然,结体多样,并出现了印钮和印文具有差异的地域特点。</p> <p class="ql-block">春秋以后玺印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官玺的形制和文字具有规范性,私玺制作更注重便利和美观,有的极为精工,并出现图形玺、吉语印等多种品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佛教造像馆】</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佛教造像馆,设在二楼14号展厅。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后被尊为释祖或佛祖。“佛”为古印度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智者或觉者。</p> <p class="ql-block">佛教在中国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经西域传入,后逐渐发展与兴盛。</p> <p class="ql-block">佛像在佛教信徒传经弘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义上的佛像包括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p> <p class="ql-block">汉、藏两种风格,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伟大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汉传佛教指流行于中国内地,以汉语为传播载体的佛教流派。南北朝清秀飘逸、隋唐典雅端庄、宋代写实自然、明清浅显世俗,形成了具有我国汉文化特色的新的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造像是流行于我国蒙藏地区的佛像艺术形式,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与汉传佛像有明显区别,体现了蒙藏民族特有的宗教追求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博物馆◈明清玉器】</b></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的明清玉器展,在博物馆的一楼六号展厅。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尤其是乾隆时期,因玉料资源充足,玉材质地精良,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致,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玉器数量多,质量佳,品种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玉材种类、器型种类、装饰技法、使用功能、以及仿古与伪古等多角度对明清玉器进行诠释,帮助广大观众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明清时期的玉器艺术。</p> <p class="ql-block">展览引导观众从“读玉器”的思路出发,以文物说话,发挥馆藏文物优势,使其各显其能,各施其职。让观众观后的收获犹如在读一部明清玉器鉴赏的图书。</p> <p class="ql-block">同时,由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玉器藏品来源不同,既有宫廷玉作的作品,也有民间玉作的作品,将宫廷作品与民间作品结合使用,这是本次展览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另外,将伪古玉作为一个重点单元,尽可能地展现各种做伪方法,还采用真伪对比的方式,让观众有更直观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