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行动理念(理论版)</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能动者,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是参与者、合作者、贡献者、建构者;</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进行观点、思想和理论的对话、交流、碰撞、建构与生成;</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的经验、观点、思想都有价值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科学课程的研究话题</p><p class="ql-block">·小学不同学段(1和2,3和4,5和6年级)的</p><p class="ql-block">学生对哪些自然现象感到好奇?</p><p class="ql-block">·对日常生活中对哪些现象/问题感到困惑?</p><p class="ql-block">.这些“好奇”“困惑”与我们的“科学”课</p><p class="ql-block">程是什么关系呢?</p><p class="ql-block">·学生对科学课本中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决策: 来自教育改革政策的要求1</p><p class="ql-block">三、重点任务</p><p class="ql-block">(一)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p><p class="ql-block">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国家课程方案向地方、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转化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有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有人“施工图”,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线、措施,提出困难问题破解之策。坚持循证决策,健全监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改进课程实施规划(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5月26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p> <p class="ql-block">教育部文件</p> <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决策:来自教育改革政策的要求 2</p><p class="ql-block">1.制订课程实施的区域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落实课程建设与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地方和学校职责。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分别对义务教育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和普通高中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实施进行整体规划,注重赋予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自主权。全面把握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广泛深入专业的调查研究,强化严密论证,建立基于证据的决策机制,编制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5月26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p> <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学界的讨论 1</p><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是指将教育人员的专业智慧、实践经验与目前能够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起来,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做出教育决策,开展教育实践”(周加仙,2017)。</p> <p class="ql-block">“教育政策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 policy) 强调依据最佳证据进行教育决策,它是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有效路径”(杨烁、余凯,2019)。</p> <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学界的讨论 2</p><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以多元类型的证据为依据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决策,它强调多重角色的参与,包括来自大学的学者、研究机构的教育研究者、智库的工作者、中小学教育者、政府和学校的决策者等(朱旭东、朱志勇,2020)。</p><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注重研究和实践之间开展伙伴式合作(Research-practice Partnership),在这种具有多元化参与者展开的合作中,能够为教育过程、实践和政策提供新的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教育者、学校、大学、家庭和社区的发展(Spencer Foundation, 2020).</p> <p class="ql-block">循证走向的是实践</p> <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p><p class="ql-block">(Evidence-based Education)</p><p class="ql-block">“循证教育”(EVIDENC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致力于优化教育实践的启发式结构模型(DJULBEGOVIC AND GUYATT,2017),它并非是对现代教育需求的现成解决方案,而是一组能够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看法的原则和实践(PHILIP,1999),它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以多元类型的证据为依据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决策,它强调多重角色的参与,包括来自大学的学者、研究机构的教育研究者、智库的工作者、中小学教育者、政府和学校的决策者等(朱旭东、朱志勇,2020)。循证教育注重研究和实践之间开展伙伴式合作(RESEARCH-PRACTICE PARTNERSHIP),在这种具有多元化参与者展开的合作中,能够为教育过程、实践和政策提供新的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教育者、大中小学、家庭和社区的发展(SPENCER FOUNDATION, 2020)。</p><p class="ql-block">北师大(2023年11月17-18日):“会议简介”,载于《循证教育国际研讨会会务手册》。</p> <p class="ql-block">“数据”与“证据”1</p><p class="ql-block">·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数值(data, usu. used as basis for calculations in statistics, plan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ical design, etc.)(现代汉语词典,2002:1790).</p><p class="ql-block">·研究者对Data的收集与分析:“数据”或“资料”;·研究对象(研究参与者)的“经验”;</p><p class="ql-block">·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研究参与者)的互动与建构;·强调Data的客观性、一致性、真实性;·</p><p class="ql-block">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经验研究)</p><p class="ql-block">·强调研究的信度、效度、可靠性!</p><p class="ql-block">·遵循学术研究逻辑:究真!</p><p class="ql-block">专注于解释教学现象(问题)</p> <p class="ql-block">研究逻辑的起点是研究问题;研究逻辑的终点是研究问题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结论:与研究问题的回应。</p><p class="ql-block">讨论:与文献和、政策对话</p> <p class="ql-block">循证课堂教学改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