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1942年初至3月,驻缅英军节节溃败,日军相继占领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多地并切断滇缅公路,导致抗战物资运输受阻,只得依靠驼峰航线苦撑,且影响到太平洋战场。于是中、美、英三国开始动议收控缅甸。这年3月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沿着滇缅公路乘势追击,企图入滇夺渝。5月5日,撤退到怒江东岸幷炸毁惠通桥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松山是滇缅路上怒江西岸之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前临深谷,背连大坡、下瞰怒江,左右皆山或峰,西岸滇缅公路蜿蜒曲折于其下,东岸滇缅公路则尽在其视力范围。故突兀于怒江西岸的松山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军抵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构建易守难攻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开始向松山发起猛攻。同年8月3日,远征军从道人坪子仰攻松山主峰,在飞机大炮集中轰击和组织敢死队冲锋爆破均不奏效的情况下,改用坑道作业方式,从山下开挖两条长150米、深1.8米、宽1米的爆破坑道,直达山顶两座敌堡之下,填塞TNT炸药3吨,于8月20日9时15分点火将其彻底摧毁。9月3日至7日攻克最后一个日军据点马鹿塘,肃清全部残敌。松山战役历时九十余天,毙敌一千二百多人,远征军伤亡七千将士。此役之胜摧毁了日军在滇西的防御体系,为收复芒市、腾冲、龙陵等地提供支撑,同时也为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成为可能,为滇西战场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词曰:望怒江天堑,骇浪汹,山势雄。想当年抗战,滇缅重道,咽喉惠通。危急炸桥阻敌,倭寇叹,再难谋江东!断桥泣映残阳,怒江悲吟翻涌!</p> <p class="ql-block"> 松山两载苦凄风,秣马厉反攻。感将士浴血,十番鏖战,掘攻主峰。烽烟八秩散去,休忘却,无名真英雄!远眺松山苍莽,碧血浩气长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