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外 篇

yz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海 外 篇</span></p> <p class="ql-block">                                目   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初出国门探东瀛</p><p class="ql-block">2.跨境共建鲁巴工业园</p><p class="ql-block">3.艺术殿堂意大利</p><p class="ql-block">4.怅然若失俄罗斯</p><p class="ql-block">5.波捷匈奥四国逰</p><p class="ql-block">6.德国黑森林与阿尔卑斯山</p><p class="ql-block">7.法国巴黎风情万种</p><p class="ql-block">8.日不落国访英伦</p><p class="ql-block">9.跨越美利坚及夏威夷</p><p class="ql-block">10.寻踪澳大利亚</p><p class="ql-block">11.巴塞罗那与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12.北非突尼斯掠影</p><p class="ql-block">13.以色列与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14.伊朗与波斯帝国</p><p class="ql-block">15.沙漠之城、豪横迪拜</p><p class="ql-block">16.落日长河访埃及</p><p class="ql-block">17.灿烂的古印度文明</p><p class="ql-block">18.越柬泰老同饮湄公河</p><p class="ql-block">19.宝岛南北自由行</p><p class="ql-block">20.尼泊尔与兰毗尼</p><p class="ql-block">21.穿行马六甲海峡</p><p class="ql-block">22.逰走菲律宾与印尼巴厘岛</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外篇”,是我走出国门行迹海外的回忆与记录。前两篇“家电三十载风云轶记”及“如驹岁月忆行踪”,记载的是我与行业优秀企业交往的回顾与总结;也是我一路走来,途经各地的人文景观、山水名胜后记录下的逰记与随感。这“海外篇”也带有一部分海外考察与工作的行文段落,但大部分内容是以更为开阔的眼界去探视这个色彩缤纷、地域政治与宗教文化多元的世界。感谢命运给了我很多的机会,让我在祖国各地能够畅行及居停,工作与生活。而“海外篇”记录的是我在参加工作期间及退休之后,参观考察与观光旅游四十余个国家与地区的记录与人生感悟。其中日本、意大利、巴基斯坦、突尼斯是行业考察,或与海尔在海外建厂的经历有关,到其他的国家与地区均是我自行参团的观光与旅游。欧洲的文艺复兴;英美老牌帝国的实情观察,埃及、伊朗、印度的古代文明;东南亚的佛国风情,前苏联与东欧的今与昔,日澳等近代西方列强的现状等等。无不令自己亲眼所见,感触良多,受教不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不可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政经体制有深入的了解,但凡回到国内,再翻阅一些与之相关的图文资讯后再进行回忆与对照,才会加深一些理解。面对这纷复繁杂的大千世界,以自己粗浅的历史知识,去认识各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程,去探索与比较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的价值取向,是一件令人迷惘、难以阐述明白的事情。当今世界现状是地理政治变迁的结果,还是宗教信仰、民族传承的不同? 是西方国家科技进步后的降维打击,还是利益掠夺的结果?世事纷争,莫衷一是。“少年读史,老年穷经”。愿这二十二章浮光掠影的“海外篇”能帮助自己回忆、感悟与发现。日月如梭、桑榆已晚,仍不甘懈怠;将自己在这一个时段的人生经历与感受,给以记录下来,或也可给予志趣相近者共享与交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初出国门访东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虽去过多次,但在80年代初次出国时看到的日本,给我的感受最深。从小接受的教育,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好的印象。资本家压迫工人,失业严重。这次能随苏州市经委组织的苏州电冰箱厂引进工程考察团到日本进行技术交流与洽谈,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乘机抵达大阪后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深夜时分,整个城市还灯火通明。城际上空被灯光映红,市区林立的商场与高楼大厦多是精致的钢结构建筑物,这在当年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我就在想,这个日本是怎么能生产如此数量的钢材,以及似乎用之不竭的电力?鳞次栉比的街头商铺前张贴着不少招聘员工的启事;走进商店内,营业员一脸笑容,即使不买什么,也会有售货员小姐送你到店门口鞠躬致谢,令人好生奇怪。</p><p class="ql-block">    带着我们考察交流的是一位三洋公司聘请的株式会社商务经理。在日本,制造业工厂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生产,商务营销一般均委托株式会社的商务人员承担。与日本公司的工作交流之前,他们会带着客人参观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室,如日本松下、东芝、夏普、三菱等公司还会引进到公司的发展历史回顾展厅,介绍他们公司的冰箱、洗衣机在30、40年代的第一台产品诞生之后持续改进的照片、视频或实物。尤其是在松下展馆给我的印象最深。松下幸之助最初做的是电灯的灯座,1927年开始制作自行车上用的摩电灯,而当上世纪80年代的全盛时代,它已是涵盖家用电器几乎全部门类的行业翘楚。一个历经百年而不倒的民族品牌,其创始人被当做一个民族英雄来看待,经历了经济危机、战争灾难、市场残酷的竞争而能生存下来的企业董事长有如松下幸之助,他访问中国时被授予最高的礼遇与接待规格。</p> <p class="ql-block">                        日本三菱电器公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下公司因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参与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生产而被惩处,前主管林值岁男因而从松下辞职,另行择址创办了“三洋电机”。位于大阪的“三洋电机”公司是生产电冰箱、商用冷柜的巨型工厂。整个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安排成一个流的布置,钣金件加工车间几乎是无人化生产,显现了很高的自动化制造水平。据说该工厂原是用于飞机制造车间,二战结束经过改造后,才成为规模化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p><p class="ql-block">    东芝公司与代表团的会谈是在东京市内的一座高楼内。楼的顶层会议室的外厅墙上挂着几幅欧洲的名画。据说都是价值百万美元以上的名作。以此也是向来访者彰显公司的实力。我在成都一家公司考察时,老总带我到大楼地下室内一座公司博物馆内参观,内有历朝历代的文物精品及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等大家字画作品,堪称可与省博物馆叫板。那位老总对我说,若公司欲向银行贷款,只要带行长到此考察一下,即会明白本公司的实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与三菱重工的谈判,日方参会代表无不西装笔挺、神情肃然,按照会前商定的议题逐项逐条进行洽谈。有预案、有纪要;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凡上司有电话打来,下属员工会小跑步前来回话;回话后会迅速离开,等级制度森严。入晚,公司领导出面邀请中方客人到居酒屋里喝上几杯清酒,品尝一下日本料理。此时会允许下属一起前往;品酒唱歌,放浪形骸。东芝公司的一位部长酒醉之后还跪地挪行到中方经理桌前敬酒,甚至抱住中方女性领导不让进电梯回房,出尽洋相。然而,第二天早晨在会谈室见面时若无其事,照样是系正领带,神色俨然,彬彬有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与东芝公司空调事业部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所有从外商谈判引进家电技术装备与产品的国家中,日本的要价是最高的。也是由于日本公司对中国的国情最为了解,也防范最深。国内相当多的厂商开始纷纷转向西欧国家引进产品技术与工艺装备。</p> <p class="ql-block">                           云遮雾绕富士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日本奈良、京都及东京、大阪的一些著名的寺院楼阁,至今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唐宋年代的建筑风格与礼制文化。当年日本公司在招待中方客人到中华料理店内就餐时,自夸正宗的中式菜肴大厨莫不来自中国,在东京、大阪的中华料理店内献艺。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千年以来与中国大陆的交往联系与恩仇相间,是无法忘却、又令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列岛的四周全是海洋,岛内全无沙漠戈壁;故也是日本城市乡村异常洁净的原因之一。地面与山坡几乎都为绿色植被覆盖,街道上难见尘土。与之对应,国民有良好的卫生与洁净习惯,注重周边环境的整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我从大阪临海的机场起飞回国时,从眩窗上往外眺望,只见日本环岛四周是蓝天碧海,在阳光之下令人炫目。而2个小时之后临近上海时的海面是泛黄的,飞机穿过云层后的空气也变得不清晰,坐车进入市区经过延安路上,发觉周边的街道房屋,在暗淡的灯光之下,显得陈旧。那时的上海刚从文革浩劫中苏醒过来,百业待举。与八十年代繁荣的日本相比黯然失色。解放后三十年,上海除了在人民广场建了一座政府大楼之外,几乎没有盖过一座引人注目的高楼。然而今日之上海,已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为集中的城市。2020年我再访日本时,观感已完全反转了过来。日本的城市守在原地踏步,一切都是似曾相识而无变化,而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高楼林立,近似奢华。地铁线路总公里数也已雄踞世界第一。至于我考察过的东芝、夏普、三洋、日立等家电企业江河日下,被中国家电同行反噬反超,失去了往日的高傲与辉煌。以海尔、美的、格力、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产品遍布全球,并纷纷在海外投资设厂,反向输出产品与技术装备;成为20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名副其实的家电大国。</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