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方仁淦</p> <p class="ql-block"> 隐将坑,很出名的落地,官方名“英川”,世纪初并村后,属于歙县三阳镇白石源村。我也到过好几回,很多人写过文章,本着人家写过的“不写” 或“尽量少写”的原则,也讲讲我的走村之独特感受。</p> <p class="ql-block"> 远离喧嚣的生活,我们都以为交通方便为王,到不了大城市,就到镇上。到不了市镇,就到大马路边。到不了大马路边,那至少也要到小马路边。再不济,也要车(小轿车)开得到。</p><p class="ql-block"> 可到隐将坑一看,感觉就完全不一样。“野趣乡居”的老板所租赁的房屋,是又高又不通车的隐将坑的“后山”区域,那古老巷道适宜骑“自行车”,后面的大山适宜于徒步!</p> <p class="ql-block"> 据村民讲,到西家坑的山路,要叫人㨯(土话,把路边柴草搞掉)两回,让客人(旅客)好徒步。</p><p class="ql-block"> 据讲,远离车路,就冇吵闹,尤其是夜里汽车来来往往的烦扰。</p><p class="ql-block"> 据讲,房子一包二十年,按年付的,租金每年每栋房子七千,八千,九千不等,据讲有一家的房子一年租金一万多。</p><p class="ql-block"> 原来卬人大家觉得“out”的居住地、老屋宇,在那“高知”的眼里和心里真的是宝贝疙瘩。</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讲“高知”而不讲“外国佬”,因为“阿姨”讲,外国佬不少,主要是上海佬。</p> <p class="ql-block"> 我也和村庄里面一处“租房”后面的大爷聊了聊。你为什么没租给老板呢,他说自己要住的,没办法租啊,他家前面的房子一年租金九千。</p><p class="ql-block"> 九千是个什么概念,农村就按农村的说法来理解。相当于正常年份正常价格的山核桃蒲要卖1800斤嘞。</p><p class="ql-block"> 这九千块钱就是坐收租金,不出一点气力、不出一滴汗。</p><p class="ql-block"> 1800斤山核桃蒲不讲山核桃树的管理,就是从树上打下来、从山上捡拾起来、再从山上搞到家,都要搞煞个人。</p> <p class="ql-block"> 老人笑笑说,是的是的,我是冇地方歇,要是有落地歇,老板是想煞我家这堂屋噶。</p><p class="ql-block"> 我也看了看他家的房屋,前有稻田,蛙声一片,溪水淙淙、茂林修竹,群山环抱的,不用说什么田园诗意桃源,就是那么远离喧嚣嘈杂,就那么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就是电瓶车也是一条七拐八拐上坡阶梯的道路,估计我是不敢骑行的。当地老人家是被现实道路练就一身的车技。</p> <p class="ql-block"> 我也实地看了看那给游客住的房间。就是我们农村六七十年代的木头架构的房子,稍加装修就是那么受人喜欢和青睐的“休闲养生”房。</p><p class="ql-block"> 我也碰到了打扫房间的阿姨,和她聊了一下天,工资相对来说还可以,一年到头都上班的,工作不是那么太忙的,有时客人多的时候要忙点。在我浮皮潦草的走动中,看到有三四个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不是那么太古老的房子,也成了能长“金疙瘩”的宝贝。这是隐将坑给我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我也想到,卬家新庄以前像那样的房子还是很多的,不过,现在,就很少拿得出来了,不是改造就是被遗弃自生自灭了,这不单单是卬家新庄,歙南大部分村庄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颇有“身在宝中不知宝”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隐将坑的麻石垃出名,石头磅,磅上有磅,那颜色,朴素自然大方喜气,和黟县青在视觉效果差别有点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隐将坑的麻石老街道石板就那么朴实亲切。</p> <p class="ql-block"> 麻石条或两根或三根一搭就是绝美的桥梁,也让人赞叹不已。那石条不讲一丈多长,至少也有八尺多长。现在清晰可见的还有三处。估计老早更多。因为外头好多地段都做了水泥钢筋结构的高楼大厦了。</p> <p class="ql-block"> 包产到户600多人口 , 洪家为主,另外还有汪家、李家。汪家祖上是石岭歇来噶 ,有八九代人了。汪家最早在一进村那个落地, 好几代都单传 ,和洪家结亲,地理先生讲歇到里头大田就会发家,到我碰到88岁老人家,他老奉(爷爷)手上一下生了四个儿子、六个女再发下来。老大又歇到徐家坞了,也发人噶。</p><p class="ql-block"> 原来,隐将坑除掉洪家,还有汪家、李家。而且洪汪还是老亲眷,也是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隐将坑,古老的木头老屋,焕发出休闲养生的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方仁淦,歙县杞梓里镇新庄人。歙州学校工作。歙县作家协会成员。13965527786微信同步。</i></p> <p class="ql-block"><b>附一:墙体画文字: </b></p><p class="ql-block"> 英川,俗称“英将坑”、“隐将坑”,意为英雄将士隐逸之地,村落地理布局为“五马奔槽、双旗插斗”,具三水口。历史上歙南有三大坑三小坑之说,隐将坑名列其中。相传北宋宣和二年方腊起义,其手下大将庞万春在昱岭关之战不敌宋军,退往白石源,跨过四溪四河三水口,直达英川,当宋军追到,却不见方腊手下将士踪影,隐将坑之名由此而来,此“隐”乃神灵一般消失之意。施耐庵在《水浒传》之《卢俊义大战昱岭关》章节中写道“南兵尽望关后奔走…众将都要争先,一齐赶过关去三十余里,追着南兵...单单又走了庞万春”。解放后,因村落是歙绩交界的新四军游击队活动的核心革命根据地,故改名“英川”,取英雄川地之意。英川所处也是歙南风景名胜集中区,境内有清凉峰、湖田山、天子墓、搁船尖、福泉山;慈云庵、白云寺、观音阁等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b>附二:隐将坑(英川)日常见闻</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野趣乡居”民宿举办的“野跑”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中外游客篝火烧烤</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科学家洪啸吟一行到访隐将坑(英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隐将坑(英川)接观音民俗文化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兴祯大社庙</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白石夕照”</span></p> <p class="ql-block"><b>附三:隐将坑(英川)导航:</b></p><p class="ql-block"><b> 距离杭徽公路3公里、杭徽高速道口5公里、黄杭高铁三阳站6公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