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和先生用9个小时翻越了白山的两个超过5,000英尺的山峰:Mount Lincoln and Mount Lafayette,走完了之前未完成的环行线路,实现了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路线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周前的国庆日和朋友相约来走这个环线,因为准备不足半途而废,无功而返。虽然当时是因为先生感觉身体不适,但这未竟之事成了我的障碍,影响我们再去爬山的信心,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定意要再来会会这条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的准备很充分。我们在附近预定了一个旅馆,距离徒步路线15分钟车程,不用早起开车两小时从家里赶过来;带了挡风的厚衣服,不会在山顶挨冻;携带了登山杖和保护手掌的手套;准备了爬山途中吃的三明治、小黄瓜、煮鸡蛋、几颗水果糖,还有两瓶水;向朋友详细询问徒步路线情况,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这样,从物质到精神我们都准备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启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星期五下午先生下班之后我们就启程一路向北。大概这个周末天气超级好吧,路上堵车,开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天色尚亮,透过房间窗户看到远处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山峰,想到第二天可以在山顶一览无余,心情还是很激动的。</span></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旅馆有游泳池和热水池。没有足够时间游泳,我们就在热水池里泡泡,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心想如果有几个朋友一起坐在那里,肯定很热闹更惬意。翻滚的热水冲走了旅途的疲劳,也松弛了筋骨,为我们爬山预热了。</span></p> <p class="ql-block">早晨窗外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早上在旅馆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以为八点半应该有车位,想错了!只好开到另外一个停车场,上次九点半到的时候还有很多车位,这次也满了,无奈继续向前开到更远的地方。看来今天注定不会寂寞。等摆渡车的时候听到有人讲他们上个周末来爬山,因为天气不好没有尽兴,所以这周又来了。看来执着的人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排队上摆渡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了摆渡车,拍了张照片我们就开始沿着 Falling Waters Trail 爬山。一路很安静,除了潺潺的水流声,一个人也没有。我很纳闷,同车来的人哪里去了呢?我们不紧不慢地走着,提醒自己不要着急赶路,要随时休息喝水。到达那个大瀑布的时候,后边的人赶上来了。原来我们准备得太充分了,做到了下车即走。看到这些年轻力壮的人们从身边走过,我不由得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是越来越弱了。</span></p> <p class="ql-block">准备登山</p> <p class="ql-block">途中最大的那条瀑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一小时后我们走到了上次的终点,感叹一番后继续前行。听说这一段最陡峭,确实需要手脚并用地爬。路两边都是树木,没有特别的风景,水流声也渐渐消失,我们就闷头赶路。越往上走海拔越高,山路越陡,喘得也越厉害,几乎五分钟就要停一下,停下来先生就数脉搏,他这次很谨慎,以至于有人停下来问我们是否安好。山路弯曲,一眼看不到尽头,但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们就给自己定可见的目标,比如说上头那块大的岩石。爬到了停下来,以为到了平地可以走一段,结果上面有块更大的岩石立在那里,于是又定下一个目标。就这样我们往上爬着喘着,终于感到离太阳近了一点,我可以看到它圆圆地悬在头顶,感觉到它温暖地照耀着我。树木没有那么稠密了,距离山顶不远了!这时再回头,眼中已经不只是密林中曲折的小路,也能看到背后的远山,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真美!</span></p> <p class="ql-block">较为平坦的一段路</p> <p class="ql-block">中途休息,居然还笑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快到第一个山顶时回头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个小山头是 Little Haystack,海拔4,760英尺(它没有被 Appalachian Mountain Club 定义为超过四千英尺)。我一直琢磨这个名字,是不是有很多草堆在那儿?其实不是,大块岩石上覆盖了一层绿色的植物,看着像大草堆罢了。我们用了三小时十分爬到这里,很多人在休息或者拍照。举目四望,辽阔无比,晴朗的日子视野就是好。早上吃得饱,当时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拍几张照片就继续前行,因为我看到了前方一座高高的山峰,那应该是目的地 Mt Lafayette 吧,前方的那个小一点儿的貌似山顶的应该是 Mt Lincoln吧。</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 Little Haystack 山顶</p> <p class="ql-block">路人把我们拍得如此高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正值中午,没有树荫的遮挡,太阳在头顶照着,微风的吹拂抵消了太阳暴晒的热度,反而有些许凉意,山脊路够宽,没有被吹下悬崖的危险,我释然了,兴致勃勃地一路向前。一直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浑身是劲。走在山脊上,身处大山之中,知道自己真渺小,手机拍不出眼睛看到的美丽,那就看吧看吧,把美丽壮观镶嵌在脑海里。这山脊不是一路平坦地连接着两个山头,而是上上下下,还没登上最高山顶,就开始体验下山的痛苦了。及至下到树林中,又开始向上爬,这一段其实也挺陡的,因为海拔还在上升,手脚并用是必须的,我已经感到膝盖的存在了,脚步本能地慢了下来,几步一歇。后来才知道我看到的那坐高山是 Mt Lincoln,下午一点十五分赶到时四个小时已经溜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为远处的山峰是拉菲特山,其实是林肯山</p> <p class="ql-block">在太阳照耀下向林肯山迈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Mt Lafayette 山峰在前方矗立着,很威严,被绿色包裹的山体上有土黄色的颜色露出来。它高高在上地俯视着我,很冷艳,从它那里延伸出一条曲曲弯弯的山路,很显眼的土黄色,尽是石头吧?我开始怀疑人生:那是我要去的地方吗?怎么还那么远、那么高?能走到哪里吗?我们在山顶坐下休息、吃饭、喝水。不得不提我的两瓶水,开水加点儿冷水混合一下入口正好,一口喝下去,那股水流经过喉咙进到胃里,很温柔很暖和,让我想起 “润物细无声” , 每喝一口就感慨一次 “真舒服啊!” 这一路走来,它真是出大力了,给我很多的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远眺拉菲特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次整装出发时我又有了力气,仿佛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似的,又能健步如飞了,但也就几分钟而已,山路陡峭啊。这一段路我只做四件事:低头看脚下的石头;抬头看眼前的石头;仰望远处的石头山顶;停下喝水休息。不时有人群从身边经过,我知道自己需要加强锻炼。洁曾经说过她原本体力不是很好,但是她向往高山,平时有动力进行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如今她是登山健将了,曾经到南美洲走世界级的徒步路线。走着想着,脚下也没有觉得轻松,石头台阶一阶阶向上蜿蜒,两条腿不听使唤,终于,又一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海拔5,248英尺的 Mt Lafayette 山顶。一览众山小!可惜,山顶没有一块牌匾可以证明我到此一游,只在指路牌上写着通往可以休整的小屋1.1英里,到达停车场3.8 英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走的这条线路叫 Franconia Notch Ridge Loop,翻越小干草堆山(4,780 英尺/1,460 m)、林肯山(5,089 英尺/1,551 m)和拉斐特山(5,249 英尺/1,600 m)三个山头,如今是在最高顶了。放眼望去,四周还是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其时我已经无语,手机留不住山川的美丽俊秀,语言何以能描述其雄伟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林肯山</p> <p class="ql-block">登顶拉菲特山</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侧上山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景色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莽莽丛林中,我瞥见了那白色的小屋,它在远处的绿色掩映中静静地等待着我,那是下一个目的地。</span></p> <p class="ql-block">远处隐约可见的白色小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始下山了,双膝酸软,每一步它都要显示存在感,特别是路上有水坑需要跳跃的时候。差不多又是一小时的蹒跚,我们来到小屋 Greenleaf Hut, 这条路叫 Greenleaf Trail,有些路段确实有绿荫护佑。小屋不小,有厨房、卫生间、饭厅,还有几间住人的小房间。我们在这里休息了十几分钟,喝了杯咖啡提神鼓劲,接下来还有2.9英里的山路要走。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五十六分,我们需要在两小时内到达山脚坐摆渡车去停车场。</span></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小屋建于1930年</p> <p class="ql-block">小屋外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环形路线可以从两个方向上下山,我们反时针上的山,以为下山路会容易些,一点儿也不,有些地方的岩石很滑,我得坐下来小心地往下滑,总之,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一路上有几群人越过了我们,我们也越过了两对夫妻。一对是在半路的时候,那位太太也是坐在石头上往下滑,她对她丈夫说要用她自己的方法慢慢滑,才不会有危险,他们停下来休息时我们超过了他们。后来一直很担心他们是否安全地回到了停车场,摆渡车七点就停止运营了。还有一对是在快到山脚的时候遇到的,只见那妻子左脚踮着走,他丈夫搀扶着她走得很慢,肯定是脚扭伤了。我很同情她,但是也帮不了她,只好默默地从他们身边走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瘸一拐着走到山脚时已经六点十六分了,整个过程我们用了九小时十二分钟,比预计的多了四十多分钟,这应该就是我们的真实水平吧。拍张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坐摆渡车回停车场,吃点东西我们就启程回家,进了家门才算是旅程的完美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回到徒步路线起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定难忘的一天!坐在桌前准备给这次经历画句号的时候,通往拉斐特山那裸露的崎岖山路仿佛还在眼前,那么长,那么窄窄的一条线一直向上向远处延伸,它的尽头是那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看着遥不可及,我的双脚却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峰巅。膝盖已经不在乎存在感了,小腿肌肉还在顽强地提醒我它们为我做出的牺牲。我应当自豪,愿望实现了;我应当骄傲,自知之明地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哦,拉菲特山,我不再来看你了,许多未攀登过的山峰在等着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多美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