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美丽的台儿庄 演唱:群星</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1号,我们在枣庄市悦来宾馆旁吃过早餐后,就驾车来到了枣庄市的台儿庄故城参观游玩。</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是一座二战纪念城,历史上的台儿庄在汉唐间形成村落,明中叶聚为集镇,万历年间因泇河开通而兴起,顺治年间为保护商旅而筑城。清代《峰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呈现出“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乾隆御赐“天下第一庄”。1938年春,台儿庄古城在中日台儿庄战役中化为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重建作为枣庄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工程,2006年动议重建,2008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在原址基础上,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理念,将保存下来的战争遗址古城墙、古街巷、古码头、古民居、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进行修复,对被战火毁坏的建筑按照原空间、原风貌、原来材料、原有工艺、原籍工匠”原则进行复建,打造“百庙、百馆、百艺、百业”实现文化活态传承。2010年5月景区试运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家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荣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和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经典案例奖。</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菩提寺原名“准提阁”,位于古城东门,是台儿庄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中晚期,2012年重建后更名为菩提寺。该寺现为河南少林寺下院,是国家重点保护宗教场所,游客可观看少林武僧表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以药典历史文化和药品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 ,于2019年6月21日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收藏了各种药典、药物书籍、药品和医疗器材等诸多文献资料和实物。比如一至七版中华药典、1857年的东阿阿胶、第一支百特输液器等珍贵展品 。这些展品有的是相关单位捐赠,有些则是在全国各地征集而来。</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清真寺先后为中国守城部队和入城日军的指挥所旧址,在战火中遭受重创。战后幸存的门楼、沐浴室、北讲堂和西小讲堂等建筑,于2006年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战旧址弹孔墙</p><p class="ql-block"> 这面增体为台儿庄大战期间形成的一面弹孔墙,后于1988年10月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移去陈列,现展藏于国家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内,据测定,当年这面增上共留下94个彈孔。</p> <p class="ql-block"> 这是魁星楼,它是台儿庄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风格与魅力。</p><p class="ql-block"> 魁星楼前旁雕像人物是孙中山 。底座上刻有“忠孝、 仁爱 、信义、和平”等字样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道德理念和精神品质。</p> <p class="ql-block"> 西华门是台儿庄古城的一个重要景点,它不仅是古城的西门,更是一道历史的见证。西华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尽显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门洞上方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和繁荣。</p> <p class="ql-block"> 在1938年3月28开始,台儿庄城区巷战中,城内绝大部分街卷都被波及,这里也是4月3日进行的激烈卷战的旧址之一,太平巷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行。防守丁字街一带的我31师官兵在逼仄的太平巷及其两侧院落中进行,从巷口到院落逐室甚至逐墙的争夺。有的士兵抓住敌人从墙洞突然刺过来的刺刀,不顾双手鲜血淋淋,与敌人缠斗。另外的士兵趁机到残破房顶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一拔敌人被消灭,另一拔又冲进来。守军官兵前赴后继。太平巷喊杀震天,血肉横飞,状极惨烈。</p> <p class="ql-block"> 美友,你看到过长得这么漂亮的月季花吗?这棵月季之所以长得这么旺盛、漂亮,是因为它生长在一棵死去的老树旁,这棵老树给它提供了营养和支撑。</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27日,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我第二集团军37师785团2营营长颜省吾的腹部,顿时鲜血滴流,肠子也顺着伤口流出一截。颜营长怒目圆睁,左手将肠子挽住,不使继续流出;右手持刀,继续指挥,直到击退日军的进攻。在前五天的战斗中,该营连长以下官兵有380多人为国捐躯。这次战斗后第三天(29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到前线视察,对该营官兵给予嘉勉,并称赞颜省吾是“保家卫国的模范军人”。</p> <p class="ql-block"> 赵克写于1938年4月20日的家书:“慈爱的双亲:现在我们已经加入台儿庄战场了。儿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和敌人肉搏。此后战场上的个人消息,请你老人家别要担心,同时也怕不可多得了罢。伯父以及三、四姐、惠珍等各处的信,情况上也不许可我安静的一一问安。飞机不住在抛炸弹,大炮不住咚咚的响。不写了,敬祝福安。儿师韩跪禀。四月二十日于台儿庄投。</p><p class="ql-block"> 赵克,又名赵师韩、赵党,云南省盐津县串丝箭坝村人。1938年4月, 国民革命军第60军4万余人出滇支援台儿庄战役。其时,赵克任1084团3营1连上尉连长,其兄赵继昌任该团6连连长。4月23日,在争夺五圣堂(今属那州市邢楼镇)的战斗中,能赵克率领全连士兵连续打退了日军的7次进攻,最后不幸在白刃肉搏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战斗结東后,幸免于难的赵继昌把赵克的尸体从硝烟战火的土尘里扒出来,发现了赵克写于4月20日的家书。赵继昌把赵克的尸体火化后,用一个绿色军用帆布袋装着骨灰,天天挎在肩上,一直苦战到4月28日,因受重伤被送到后方医院救治。康复后,赵继昌返乡将赵克的骨灰和遗书交到父母手中😭</p> <p class="ql-block"> 赵克出征前的戎装赠友照片。照片背面写有“为民族奋斗,为国家牺牲”等赠言。</p> <p class="ql-block"> 参将署,俗称“大衡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官署总体布局(1683年),为坐北朝南,四进院落。1938年初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在此设军火库。</p> <p class="ql-block">参将署简介</p><p class="ql-block"> 参将署,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原为沂州前营游击署,雍正二年(1724年)更为台庄营参将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台庄营参将,官秩正三品,总理峄、郯城两县防务,是清代绿营军的中级武将,统领马步兵六百余人。</p><p class="ql-block">台庄营的编制</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四年(1657年)沂州前营自安山镇(今东平县商老庄乡大安山村)移驻台儿庄,防守峄、郯城两县,额设游击(从三品)1员、守备(正五品)1员、干总(正六品)2员、把总(正七品)4员、马步兵740名、官马138匹、官备马22匹。</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沂州前营划归登州镇,改称台庄营,裁定存留马战兵138名、步守兵552名。</p><p class="ql-block"> 雍正二年(1724年)台庄营划归充州镇,额设参将1员(正三品)、守备1员、干总2员、把总4员、外委把总(正九品)1员、马步兵627名。</p><p class="ql-block"> 雍正四年(1726年) 台庄营抽调马步兵3名赴峄县,添防桃源集,又抽调马步兵各3名添防大兴镇。</p><p class="ql-block"> 雍正七年(1729年)台庄营添设外委干总1员(正八品)、外委把总3员。至此,台庄营额设参将1员、守备1员、干总2员、把总4员、外委干总1员、外委把总4员、马战兵126名、步守兵490名。其中,台庄驻参将1人、守备1人、把总1员(另驻台庄闸外委千总1员)、马战兵69名、步守兵234名 ;峄县城驻把总1员(另驻阴平外委把总1员)、马战兵15名、步守兵43名,是为峄县迅;丁庙闸驻千总1员(另驻顿庄外委把总1员)、马战兵5名、步守兵51名,是为丁庙闻;得胜闸驻千总1员(另驻韩庄外委把总1员)、马战兵4名、步守兵50名,是为得胜闸讯;郯城县城驻把总1员(另驻马头镇外委把总1员)、马战兵18名、步守兵62名,是为郯城县迅;红花埠驻把总1员、马战兵15名、步守兵50名,是为红花埠迅。</p><p class="ql-block"> 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标拨添马战兵10名、步守兵40名。</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庞家渡讯由沂州营划归台庄营。</p><p class="ql-block"> 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翼长索尔固善率步骑兵1000余人添防台庄营。</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台庄营裁。</p><p class="ql-block">存营军械马匹数目(同治九年)</p><p class="ql-block"> 额设头号大炮10位(出师失落4位)实存6位。</p><p class="ql-block"> 额设二号行营炮6位(出师失落3位),实存3位。</p><p class="ql-block"> 额设三号行营炮18位(分发郑城讯3位),实存15位。</p><p class="ql-block"> 额设抬炮25位(出师失落12位),实存13位。</p><p class="ql-block"> 额设鸟机枪22杆(出师失落并拨给湖团讯共5杆),实存17杆。</p><p class="ql-block"> 额设鸟枪417杆(出师失落并拨给湖团,以及不甚用,共232杆),实存185杆。</p><p class="ql-block"> 额设腰刀558口(出师失落并破烂不堪用,共558口)。</p><p class="ql-block"> 额设官马130匹(同治元、六两年内,奉文抽拨濮州营马4匹,抽拨湖团汁马2匹,同治八年内,奉文开除疲瘦、口老马85匹,奉调赴省操练马16匹),实存23匹(除分发各差操,由各讯另为造册点验外存营讯官马7匹)。</p><p class="ql-block"> 自备新制铝丸369斤。</p><p class="ql-block"> 自备新制火药659斤10两。</p><p class="ql-block"> 自备新制火绳26盘。</p><p class="ql-block"> 同治九年三月间,由省领到器械:大藏4堂、什长旗20面抬炮11位、督阵旗4杆、枪头85个、大药葫芦11个、九龙袋11副。</p> <p class="ql-block">古桥风骨</p><p class="ql-block"> 步云桥,前身为马公桥,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是峰县知县马希曾为方便群众出行而捐资修建的。大桥修好之后,百姓对他感激不尽。可是在峰县只当了7个月知县的马希曾,却莫名其妙地离任。当地百姓念其功绩,为他立了块去思碑,尊称他为“峰侯、马公”此桥被后世称为“马公桥”。</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遗藏发掘遗址</p><p class="ql-block"> 此为合儿庄大战时,中国军队敢死队员遗骸发掘遗址现场复原展示区:(原遗骸已安葬于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头盔, 大刀片等物品陈列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大战期间、 古城西北角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 “五十七把大刀定乾坤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日军攻陷古城西北角、欲夺西门,企图切断中国守军与城内联系,国军组成57人敢死队,手持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殉难44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9月,在台儿庄古城重建开挖地基时,发现了两具头戴钢盔的尸骨残骸,随后组织考古专家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并陆续发掘出头盔,大刀,枪支等遗物,经山东大学鉴定,一名35岁左右,一名25岁左右,并根据其装备样式及体内所中弹头型号断定均为国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又称妈祖庙,位于台儿庄古城月河街西段路北,主天后圣母,配星宿太岁和福德正神。兴修于清雍正年间,由闽商陈氏的家粑改建而成,咸丰三年,又招募福建商人修薑一新,并作为福建会馆使用,1938年,天后宫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p><p class="ql-block"> 现在原址恢复建设的天后宫,是目前我国内地同类建筑中质量标准最高的一座,总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由正殿、左右厢房、钟鼓楼东西廊碑、梳妆楼、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它的存在,是天后信仰在运河沿线传播的见证,也是闽商在台儿庄从事经商活动的见证,折射了当年台儿庄车船云集,经济繁荣的盛况。现作为天后信俗文化展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纵贯三千里,衢通十万户,历经两千五百年岁月流转,融通南北经济,勾连水上贸易,孕育了灿烂的运河商业文明。古运沿岸,商贾云集,招幌林立,市声悠远……</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乃运河之名镇也。值古城重建之际,辟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一座,以“城汇商脉·诚聚商萃·承继商魂”为主旨,展陈民国前各式招幌,复原古运河流域著名中华老字号,再现旧时市井商贩贸易场景,引领游人穿越时空,追忆盛世繁华,重温古运旧梦,体验京杭大运河绚丽多姿的商业文化风情,走进一幅生动而立体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运河酒文化馆</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为台儿庄“陈、王、袁、骆”四小家中的袁家所开。总面积1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现为运河酒文化展馆。</p> <p class="ql-block">王公桥</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蛏县知县忠连倡修,咸五年(1855年)丰胜重修,文名。桥北设有王公桥码头,乾隆皇帝在此登岸,俗称“御码马头”。</p> <p class="ql-block">闽丰号</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泉州客商黄汝文开设,为典型的前店后宅格局,设有作坊,面向运河经营茶食,尤以安溪铁观音等闽</p><p class="ql-block">茶,最具特色,闽丰号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现恢复重建。</p> <p class="ql-block"> 山西会馆前身是万历年间山西商人开设的“晋元号” 。明朝末年,山西商人集资在台儿庄大衙门街与鱼市巷交界处,建了一座关帝庙,大门向西,供奉关羽、周仓,后改为“花庙”,供奉花荣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 年),山西商会投资又兴建了一座关帝庙,在车大路与鸡市巷交叉口东南,顺河街东面,称为“新关帝庙”,也称山西会馆,由山西平遥工匠承建 。</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三十年,山西商会募集资金,对关帝庙再次扩建、大修,增建仪门、配殿、戏楼、东西辕门以及配套房舍等。乾隆五十年,山西商人又在大门前修筑琉璃照壁墙,即著名的台儿庄“九龙壁” 。经过三次扩建后,关帝庙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但因连年战乱,台儿庄关帝庙连遭炮火毁坏,后又遭人为破坏,仅存关公殿和部分院墙。 2009年8月,随着台儿庄古城重建,关帝庙在原址上重新修复。</p><p class="ql-block"> 最初作为山西商人祭祀关公、联络乡情之所,后来逐渐成为山西商人聚会交流、商议商务的重要场所,类似山西老乡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