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老师:下午好!<br> 我怀着急切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您的大作《两地书》。其钦佩敬仰之情溢滿心田。这么快的读书缘起是读了微信传播的王继英(红玛瑙)老师《理性母爱是最高级的母爱》评文。这篇文章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所评书中的教育意义重在一个“理”字,以理施教,民则顺焉!这对时下孩子教育针对性极强,也解析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子难教,一根柴难烧”的古老难题。因为王继英老师的评论既有亲情的哲思,又有母爱的大道,说服力极强。由是随转我女儿,儿媳嘱其赏读。同时,使我也产生了阅读原作的冲动,极想一览原作的要义。才冒然向您索书。读完后深度思考,最感人的精义是:<br> 一,传承光大。教育好子女这是古老话题。如今在思想多元,伦理趋革,独生子女普遍的大背景下,教育好子女是一个极大极难的课题。在旧时代有《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规》等典藉说及,后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具象论说,但真正对这些典著在剔除其封建糟粕,取其文明精华,结合现时代条件,有选择地实践遵循者少之又少。《两地书》精要之处在于继承了祖辈传统,贵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独生子女普遍的现实,在施教上遵道守规,有所创新,为时下教育好子女提供了很有针对性的范式。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相信有幸能读到这本书的人,从中吸取经验,走出教育迷茫,教育误区,教育盲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光大子女教育的新路子。<br> 二,立教有志。您本是优秀教育工作者。深知育苗培根的重要性。从女儿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立志把孩子培养成“才女”“淑女”,这和一般人重养轻教,溺惯有加,放养任为形成鲜明对比。现在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家长无理袒护,寻衅滋事的案例在学校屡屡发生(有的老师正当批评了学生,学生回告家长,家长找上门诘难追责,老师还要给家长回话道歉)。而您这个“志”立下后,在漫长实践中,理性施爱,细雨润物,也不乏雷风立拒。这就很不容易了。有您这样称职的老师,讲理的家长,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园丁敢放手剪枝,家教能贴心配合,何愁苗不茁长?可惜社会风气异化,悲哉!您教育子女的实践意义,从社会学上来讲,是把“理”放在第一位,针砭教育时弊,既做到理性施爱,春风化雨;又规形规矩,正风扬气,使子女在慈心暖情中成才,给现代家教提供了一剂“醒世”良方!<br> 三,寓教于情。父母对子女,正如您所言“母女连心”,“她眼中流泪,您就会心上滴血”。“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但在教育中,溺惯厚养,轻教薄律,是现代独生子女成长的普遍环境。一般情况都是爷父两辈四个人惯养一个“小皇帝”“小太阳”。而您,在教育女儿实践中,情亦重也,教亦严也,可谓恩威并施,如同园丁把剪视长;寓教于情,情理相兼。特别读到您《震怒•伤心•劝诫》一函,我掩卷谛思,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到孟母断杼时的愤怒,曾氏劝弟时的婆心,傅雷修书时的费神!严师慈母之相,园丁良苦之心跃然纸上。使我倍生崇敬、尊敬、礼敬之情!女儿雪迪每每复信亦使我感动,知过必改,从善唯是。亦使我慈爱良久,心地欣然。我深信天下“有其贤母,必有其乖女”的必然,更坚信“严师出高徒”的至理名言。<br> 一本书面世,重要的是看它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两地书》中对子女询询善诱,苦口婆心,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的金句遍拾皆是,足为天下父母借鉴,以正社会风气。这里免冗长不一一引述。<br> 本想写篇评说,萧迹老师《序》和王继英老师的美评已论及到位,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免了吧,只待游“凤凰台”,观新景时再论说吧!<br> 此祝夏安<br> 澄天<br> 7,21午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