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孙放暑假,女儿休年假,我们全家再启程,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北方明珠——大连。清晨从济南西站乘G390高铁,一路向北,继而环渤海行驶,下午两点半抵达大连北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旅程6个多小时,因票务原因,我独坐另一车厢,又想保持旅途的安静,就专心望着窗外,看了一路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车飞驰,报站声不时传来,我的思绪也随之飞奔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沧州”一闪而过。脑子里忽然就有了《水浒传》里林冲发配的样子:漫天大雪,他扛着枷锁,在没膝的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挪着,去往沧州牢城营。古时这地方荒凉苦寒,不乏英雄壮士被流放而来,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在凛冽的北风里叹息。如今再看,沧州早不是当年模样,成了北方经济的重要力量,满眼的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到“秦皇岛”,伟人《浪淘沙·北戴河》里“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句子就在心中响起。眼前似有大海铺开,白浪滔天。传说秦始皇曾东巡到此,派船出海找过仙药;曹操也登上碣石山,看着大海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那气概气吞山河。可不管是帝王的长生渴望,还是豪杰的壮志豪情,最后都随大海归去,只有那打鱼的船儿,依然在飘渺的大海上漂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车驶往“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伫立在前方,望着这片天地。李自成从这里破关进京,长驱直入;吴三桂为红颜冲天一怒,开关引来清兵,改变了天下大势。出了山海关往北,曾有多少“闯关东”的人,拖家带口离开老家,到那片陌生的黑土地上扎根、开花、创业、过日子。山海关的砖石,记载着多少人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方是“葫芦岛”,这地名灵气十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拟在这里建港,但壮志未酬。如今港口早已建立,大船来来往往。更让人高兴的是,葫芦岛还成了造大国重器、出深海蛟龙的地方,科技和智慧的力量在这里聚集,使这灵气的城市迸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锦州”两个字一出来,就想起毛主席说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思绪瞬间回到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解放军战士路过诱人的苹果园,饥饿难耐,但一个也没有摘,这就是铁的纪律、人民军队的气质。就在这里打赢了全国解放的第一大战役,凭着这股气质一路南下,解放了全中国。现在想来,那铁的纪律就像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往前开,“鲅鱼圈”的风景从窗外慢慢而过。靠着车窗想,这里的沙滩应该晒得暖暖的,海浪带着欢笑,一次次跑到岸边;山海广场的美人鱼雕像,肯定在风里站着。想着想着,好像已经踩在软沙子上,听海浪轻轻诉说,吃着新鲜的海鲜,心里盼着快点到大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播报站即将到达终点站的时候,我想起了“旅顺口”。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苏军战士在白玉山上巡逻的样子。当年,毛主席赴冬宫谈判,凭着坚韧、智慧和坚持,签定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旅顺口军港才完完整整回到祖国怀抱。这小小的港湾,差不多装着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和刚强。车慢慢停下,人们涌出车站,天空晴朗起来,天上云朵飘飞,欢迎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连的海风柔柔的,吹在脸上,心情格外爽朗。突然我明白,这一路风驰电掣的,不只是高铁,更是一次在历史长河和辽阔大地上饱含深情的游历。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但是那些深深藏在土地下面的记忆,因为车轮的敲击被唤醒,在我心里翻涌,最后融进了前方那繁荣的港湾——原来,每到达新的一站,都会有一重新的认识和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