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馬鞍山的雨山區佳山鄉馬塘村丁周自然村西南約400米採石河上,有一座早年清代修建的丁周橋,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4日清早,趁著閒暇,弋者與逍客程11公里,前往丁周橋,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感受那份獨屬於古老建築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當那座青石結構的三孔拱橋映入眼簾時,我不禁被它古樸的氣質所吸引。 它橫跨在採石河上,全長39.8米,寬5.6米 ,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見證著時代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走近橋邊,橋面坡度不大,寬闊平坦,沒有現代橋樑常見的護欄。中間三條、兩側各一條青石板呈豎向排列,其餘部分青石板橫向排列。歲月在這些青石板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雖沒有深深的轍印,卻滿是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 站在橋上,微風拂面,橋下採石河水潺潺流淌。閉上眼睛,仿佛能聽見過去的聲音:丁周橋,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是官府驛道的重要節點,也是商賈貿易的關鍵通道 ,南來北往的徽商馬車、民間挑夫,將南方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北方,又把北方的馬匹、牛皮等帶回江南。</p> <p class="ql-block">離橋百米遠的灌溉閘房</p> <p class="ql-block">修建橋體用過的石墩、混領土塊!</p> <p class="ql-block"> 橋的北端立著 “馬鞍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的石碑和 “採石河濕地管理公示牌“ 。</p> <p class="ql-block"> 在丁周橋周邊,還有著寧靜的鄉村風光。遠處的田野綠意盎然,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不遠百米,有馬鋼創新中心 。</p> <p class="ql-block">河堤護坡</p> <p class="ql-block"> 丁周橋之行,弋者不僅領略到了一座古橋的建築之美,更讓我觸摸到了歷史的脈絡,感受到了歲月沉澱下來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丁周橋,它不僅僅是一座橋,更是一部無言的史書,等待著更多人去探尋、去聆聽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5日整理</p><p class="ql-block"> 配曲《賞荷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