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作人:侠子</p> <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穿越人海赴盛宴,只为目睹洛阳颜。</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日,我们从徐州乘坐k15列车到达郑州。郑州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居中华腹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是河南省省会。</p> <p class="ql-block">郑州亚细亚商场。</p>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建于1971年,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选址于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牺牲地。它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也是郑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两个五角形并联,是一座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大黄熊欢迎八方来宾。</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我们乘坐k2405列车到达了洛阳。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十三朝古都,地处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与1500余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中心枢纽。</p> <p class="ql-block">洛阳文旅宣传非常好,走出洛阳火车站检票口。高大的柱子上标满了公交地铁线路可直达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81路公交车到龙门石窟。下了公交车我们要走一段距离到龙门石窟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西岸,依山而建。占地31.7平方千米,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千年佛光映照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所在的伊阙峡谷因伊河穿流、两山对峙形成天然门阙,自古被称为“伊阙”。隋炀帝建洛阳城时因该地形如“龙门”而正式命名,后与皇家文化结合形成固定称谓。龙门石窟是洛阳伊河两岸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公元605年隋炀帝营建洛阳城时,因皇宫轴线正对伊阙,结合“真龙天子”的象征意义,将此地改称“龙门”。这一行为完成了地理标识到文化符号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来到龙门石窟就是见山见佛见世界。千窟为佑,太平无忧🙏🙏🙏</p> <p class="ql-block">西山石窟位于5A景区龙门石窟内的西山石窟区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500多年的持续开凿,形成绵延1公里形似龙鳞般恢宏壮观的石窟带。</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所、题刻2800多处、佛塔70多座、造像11万多尊(北魏占30%、唐代占60%)是世界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像群,是我国三大石窟之首、唯一的皇家石窟。</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高5.9米、宽6.2米、深9.8米,洞窟顶壁雕刻有一朵直径3.6米的高浮雕巨幅莲花,<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花洞窟顶莲花采用写实的雕刻手法,在中央雕刻出莲心,莲心上刻有莲子,外周为三重莲瓣,莲</span>花洞也因此得名。像莲花洞这样的高浮雕巨幅莲花,龙门石窟绝无仅有,在全国也不多见。莲花洞正壁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立像。</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万佛洞是唐代皇家石窟的代表性景点之一,以洞内密布的1.5万尊小佛像著称,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禹王池位于龙门石窟西山,长8.80米,宽6米。泉水自石穴中出,冬暖夏凉。泉水流入半圆池中,池中锦鲤游弋,池因“禹凿龙门”的典故而得名。池上有一栋锁门的二层石屋。</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最著名的佛像之一,它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山腰的奉先寺内。这尊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目光慈祥和平,露出祥和的笑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也是中国现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卢舍那大佛的建造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历时3年9个月,于675年完工。这座佛像不仅是宗教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管历经千年的风雨,卢舍那大佛依然保存完好,展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高超技艺。龙门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奉先寺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9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我们漫步龙门与古人对话,大佛的微笑慈祥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与卢舍那大佛弟子阿难。</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为了守护那一方净土,龙门金刚已经在龙门的崖壁上站立了千年。它经历了风吹日晒,但依然坚韧不拔。如今,它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到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威武刚健的龙门金钢合影。愿佛祖保佑我中原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原名叫灵岩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西山石窟内,万佛洞和潜溪寺之间,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宾阳南洞</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桥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龙门山口,是连接东西两山的交通要道,也是进入景区的主要入口。龙门大桥始建于1960年,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题写“龙门”二字作为桥名。大桥跨越伊河,全长303.8米,桥面净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p> <p class="ql-block">穿过龙门大桥来到了伊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伊河东岸拍摄的西山石窟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石刻佛像,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安祥静思。石窟里的石刻毁损很多。虽然不是旺季,但游客挺多。可能是想探索历史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伊河的水在静静的流淌,它与千年大佛默默的守护着这一方平安。</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洛阳汽车站乘车去峦川,三个半小时多到达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入住云庭别墅。</p> <p class="ql-block">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是道家学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也被称为道教始祖。老子骑牛而出函谷关的故事广为流传。老君山的老子骑牛铜像,不仅是对老子这一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7点,吃过早饭。早餐店热情的老板娘告诉我们从这条小路可以直接到达老君山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被誉为天</span>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景区门口坐景交车直达索道口,一级往返到达中天门附近一人130元。</p> <p class="ql-block">下了一级索道,穿过景室门来到了中天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的中天门是登山的重要中转站,位于海拔约1300米处,兼具休息与观景功能。 在此坐二级索道。</p> <p class="ql-block">老公笑的像桃花一样灿烂。</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的老子骑牛铜像位于景区索道交汇处,由青石雕刻而成,高3.8米,长4.5米,重18吨。该雕像以老子骑青牛典故为原型,展现老子出关时的历史场景。 </p> <p class="ql-block">三色瑾小花展示春天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老公开着龙车赶赴春天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中天门乘坐二级索道上行。</p> <p class="ql-block">下了索道步行十几分钟,我们穿过隧道来到了老君山最美的风景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没着悬空栈道盘旋而上。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随着你的脚步慢慢展开。</p> <p class="ql-block">仙姑迎客</p> <p class="ql-block">步移景移,步步皆景。</p> <p class="ql-block">薄雾轻启,山峦时隐时现,绵延不断。</p> <p class="ql-block">太极迷宫</p> <p class="ql-block">独出一峰</p> <p class="ql-block">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p> <p class="ql-block">沿着阶梯慢慢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无为亭是老君山景区马鬃岭上的一座八角亭台,因亭额题有“无为”二字而得名,亭内楹联为诗人汪国真所题“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蕴含道家“无为”哲学思想,是游客登顶观景的休憩点及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下了老君山二级索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到达伏牛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伏牛山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伏牛山主峰2217米。</p> <p class="ql-block">站在伏牛山主峰心里挺自豪的。向远处望去绵延不断的山峰,心情无比舒畅。</p> <p class="ql-block">远观老君山道观群非常壮观。真的佩服古人的智慧,道德理念及道教文化的传承。老子传道:道生万物,为而不争。天人合一,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5世纪),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唐太宗重修并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全真派圣地。老君庙为六方形制三重楼宇,主殿供奉老子铜像,殿前存有记载老子传道事迹的“太清宫”碑刻。</p> <p class="ql-block">道德府最初名为老子楼,是供奉和纪念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场所。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皇帝为保存《道大藏经》颁旨改建并更名为“道德府”,成为皇家道教典籍的珍藏地。其名称融合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体现“道行天下,德润古今”的哲学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道观群仰望着高耸入云的王皇顶。我们扶着绳索从陡峭峡窄的阶梯慢慢登上玉皇顶。玉皇顶内悬挂着著名的楹联:“地阔天尊问道成仙圣,山诗水赋倾心做好人。”匾额为“玉皇阁”,由任法融题写。<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皇顶是老君山的最高处,极目远眺千山万壑,非常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金殿坐落于洛阳老君山主峰,海拔2173米被誉为五母金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大金顶中最高点,与亮宝台、玉皇顶形成三角布局,象征“二龙戏珠”的风水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我们从洛阳火车站坐56路公交车前往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老公在“福”字前留影。希望福到运到🙏🙏🙏</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被尊为“释源”和“祖庭”白马寺将佛教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并影响欧美。现为全球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因历史悠久,又是佛教发源地和传播佛教文化的桥粱。白马寺建筑群主轴线布局规整,具有东汉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特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二次到白马寺祈福。愿家人和友人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白马寺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与鼓楼共同构成“晨钟暮鼓”的佛教仪轨格局。钟楼初建于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明嘉靖年间随寺院整体重修,现存建筑为1991年重建。该建筑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结构,底部长宽各7.3米,建在石砌台基之上。钟楼内悬挂的明代大钟铸造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钟声可远播数里,其“马寺钟声”景观自元代起延续七百余年,被列为洛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白马寺山门内南北中轴线西侧,1992年竣工,为方形双重檐歇山顶建筑,基座长宽各7.3米,通高7米。该建筑由中日佛教界合作建造,每日黄昏击鼓三通(每通36响,共108响),象征破除人间108种烦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天王殿是洛阳白马寺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游客进入寺院后的第一重大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采用高台歇山式建筑结构,正脊砖雕“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寄托佛教对世间的祈愿。(第二次去白马寺拍摄的,第一次去香客太多没法拍)</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前来烧香祈福的香客不断,殿前烟雾缭绕香火旺盛。保佑家人及亲人们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六祖殿位于白马寺大佛殿西南侧,原为寺院祖堂与禅堂改建而成,现为供奉禅宗六位祖师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接引殿是清代重建的硬山式建筑,供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组成的"西方三圣",体现净土宗接引往生的核心教义。</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狮窟的称谓源自佛教典故,喻指传承佛法的核心场所,其名称与释迦牟尼佛的象征意义及白马寺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最初是东汉汉明帝刘庄的避暑读书之地,后因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此译出中国首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而成为佛教圣地。自东汉起,清凉台长期作为白马寺的藏经之所,兼具修行与译经功能。</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是洛阳白马寺中轴线最北端的核心建筑,位于清凉台上,为唐代始建、明清重修的佛教殿堂,主供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兼具历史、宗教与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教殿堂侧面。</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教殿堂。</p> <p class="ql-block">缅甸佛教殿堂</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美女们身穿汉服仿佛穿越千年,走进了盛唐时代。</p> <p class="ql-block">百年白记</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我们乘坐81路公交车来到了中国国花园。一进入国花园,花香四溢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 <p class="ql-block">牡丹国色露华鲜。</p> <p class="ql-block">芳华绝代韵无穷。</p> <p class="ql-block">牡丹花开映日红。</p> <p class="ql-block">姹紫嫣红。</p> <p class="ql-block">春风清拂花容展。</p> <p class="ql-block">一城一花一千年。</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洛阳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千年文化。</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洛阳市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马</p> <p class="ql-block">包容万物豁达乐观的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洛阳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又称“万象神宫”“通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七天建筑”之一,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巅峰之作”。现在的明堂在原有的遗址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天堂明堂金碧辉煌,宛如天宫降临人间。</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p> <p class="ql-block">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龙门石窟大佛的微笑,白马寺钟声的回荡。老君山道教的传颂,洛阳城里的牡丹花。展现了千年帝都历史的厚重和环境优美。再见了古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5年7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