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4年,伟人得知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排长从朝鲜战场归来已11年,却依然只是副连长,还被迫转业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后,伟人脸色一沉,质问道:“这么多年了,怎么才升了一级?”</p><p class="ql-block"> 这位战士叫杨育才,1953年金城战役时,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排长。</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吗?杨育才这人,打小就带着股陕西汉子的倔劲儿。出生在渭南的穷山沟里,爹娘都是刨土的农民,饥荒年里能活下去就不错。1949年部队路过家乡,他揣着半个窝头就跟走了,不是图啥前程,就觉得“跟着队伍能让更多人吃上饱饭”。</p><p class="ql-block">到了朝鲜战场,这股倔劲儿变成了敢拼命的狠劲。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上级要端掉南朝鲜王牌“白虎团”的团部,这活儿谁看都觉得是九死一生——敌人层层岗哨,火力点比马蜂窝还密。当时才23岁的杨育才主动请缨,挑了12个各怀绝技的战士,组成了“化袭班”。</p><p class="ql-block">你想想那场景:13个人换上敌军制服,杨育才故意留了满脸络腮胡,冒充美军顾问。深夜摸过布满地雷的公路,迎面撞上敌军巡逻队,他张嘴就用学了半拉子的朝鲜话吼过去,居然真把对方唬住了。摸到白虎团团部时,里面还在开庆功宴,灯红酒绿的。杨育才一挥手,战士们掏出手榴弹就往窗户里扔,机枪扫得敌人晕头转向。不到20分钟,团部被端,“白虎团”旗成了战利品,这面绣着虎头的旗子现在还摆在军事博物馆里呢。</p><p class="ql-block">这仗打完,杨育才成了全军闻名的英雄。可谁能想到,回国后他愣是把“英雄”俩字揣进了裤兜里。在部队里当排长,他天天跟战士们一起扛弹药、练刺杀,有人劝他“该讲讲自己的功劳,让上面多注意”,他瞪着眼说:“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p><p class="ql-block">就这么干了11年,从排长熬到副连长,军装的肩章就多了一颗星。不是他能力不行,连队里大小任务他总冲在最前面,战士们服他;可他嘴笨,不会跟领导套近乎,立了功也总说“是大家一起干的”。后来部队整编,要裁撤一批人,名单里居然有他。理由?“年纪不小了,文化程度低,该给年轻人腾位置。”</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到伟人耳朵里时,据说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响了一下。“奇袭白虎团,多大的功劳!这样的英雄,11年才升一级?还要转业?”当天下午,批示就传了下来:“对有功之臣,必须厚待。”</p><p class="ql-block">后来杨育才被调到地方武装部当副部长,虽然还是没当多大的官,但他把武装部当成了新战场,走村串户动员青年参军,谁家有困难他比谁都上心。有人问他后悔不,他总说:“当年一起去奇袭的12个兄弟,6个没回来。我能活着看到新中国,能为国家再干点事,够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啊,像杨育才这样的英雄,咱们历史上还有很多。他们不是为了名利上的战场,可国家和人民不能忘了他们。你想想,要是连保家卫国的英雄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谁还愿意为这片土地拼命?</p><p class="ql-block">杨育才后来活到了79岁,临终前还摸着那面白虎团旗说:“别给我搞特殊,就把我葬在烈士陵园,跟牺牲的弟兄们做个伴。”</p><p class="ql-block">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