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韩希庆</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自由抒情</p> <p class="ql-block"> 八十岁的高文章老先生,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新书,谓之《杏庐吟草》,是一部以诗词为主的集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为书?天地为炉,文章可铸道。何为诗词?光阴做筏,诗词能通津。我拿到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一首一首、一篇一篇地读了起来。读得多了,时间久了,竞生出几分铸道通津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书中,每一首诗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我一遍一遍地读,就好像是对她们进行一次又一次地擦拭。书里的诗,每经过一次擦拭,都会闪现新的光芒。每经过一次擦拭,都会更大程度地照亮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杏庐吟草》,以两首五绝开篇。题目都是《初登讲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其一)</p><p class="ql-block"> 良师仙界去,孺子继风骚。</p><p class="ql-block"> 传道须修道,鸠羞占凤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杏坛神圣地,师道九天高。</p><p class="ql-block"> 挂角勤读苦,殷殷绛帐劳。</p> <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两首诗。我心里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要把这两首小诗放在开篇?二是开篇的两首诗,又为什么是同一个题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此两个疑问。于是,我把解读诗词本身的含义丢在了一边。把学习这两首诗的重点。放在了探寻《初登讲台》的来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往下读,从书的299页, 我找到了高文章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我是怎样走上教师岗位的》。”我认真地、反复地读了这篇文章。有的情节,还直接和高文章老先生进行了核实、补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初登讲台”,是不得已而为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要从高文章老先生的少年坎坷说起。4岁时,母亲病逝,姥姥成了他唯一的监护人。为了生活,一老一小投奔了家住东北的亲戚。少年高文章在东北上到初中,小伙子门门功课优秀。特别是对文学有着特殊的灵感。1960年因故回到家乡。求知若渴的小伙子,一心想着继续上学。但一老一小,养活自己都困难,根本就没有条件继续上学。在好心人地帮助下,15岁的高文章登上了讲台,成了全县最年轻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岁的高文章,被迫放弃了学业,当了一名教师,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教学工作期间,多次荣获省、市、县各种荣誉、各种奖励。60岁退休后,先后出版了《易水吟》、《金台吟》等诗词集。如今80岁了,又出版了近450页的《杏庐吟草》诗词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青春?青春何曾局限于年龄?高文章老师15岁就活成了寒山寺的钟。到了60岁、70岁,甚至80岁,依然还是长安街的酒旗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那些被称为青春的日子。是杜牧醉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是苏轼被贬岭南犹在唱的“门前流水尚能西”;是陆游70岁时“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潇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的青春,虽然没有随着年龄地到来而到来,也没有随着年龄地长大而消失。随着年龄增长,高老师的青春只是化作了游子木匣里不褪色的红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的青春,是酿成晚来风,是化作不系舟,是留在欲说还休的眼底,更是活在心跳之间的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初登讲台》是高老师向新生活吹响的冲锋号!</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年少不更事时被迫做出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少不更事,更事已成年。在幼小的年龄做了选择,在知事的年纪承担后果。但高文章老先生没有颓废、没有躺平、没有停止进取。而是用最好的青春,去踏平所有的坎坷。即使哭着成长,也要笑着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失学这个大考,是逃,还是熬?高老携古人的诗意,捧出了自己的清凉。这就是高文章老先生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第16页的一首七绝,题曰《梦游蓬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幽悠飘渺赴蓬莱,仙子殷勤紫雾开。</p><p class="ql-block">遗恨人仙难久聚,依依垂泪在楼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巜梦游蓬莱》,是高文章老先生19岁时写的。19岁的高文章,已是有4年教龄的老师,靠他当教师的微薄收入,即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姥姥,生活依然艰辛。但他没停止学习、没停止进取、没动摇追求美好的信念。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飘渺赴蓬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诗,就是要反映这个世界,但又不能被这个反应所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了鲜花,我们看过了,也就看过了。看了粪土。我们看过了,也就看过了。为什么有人会失眠?是因为他们看过的鲜花,还在香。看过的粪土,还在臭。那些不好的东西把你给污染了。那些好的东西你又不舍得放下。这样你就会失眠、就会多梦、就会焦虑。因为你也香了、你也臭了、你也染了、你也留了。那些在你心里“留了”的东西,消耗了你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高文章老先生,在坎坷的生活中,将自己的心修炼得像一面光滑干净的镜子。他的这面镜子,照过美好,更照过困苦。但照过之后,仍然还是一面光滑的、干净的镜子。高老师不被美好和困苦所羁绊。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诱惑、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依然能阔步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 书的第191页,写了一阕鹧鸪天《思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月中秋雪满山,异乡风物助凄寒。溪桥村落迷途近,望断南飞雁字迁。魂梦里,越乡关。倚门白发展欢颜。娇儿绕膝妻添酒,唱彻酣歌朗月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这阕词。我原来己专门写过一篇赏析文章。再读此文,又有新得感受。这是写思念的一阕词。除题目外,词的正文字字不提“思”、不写“念”,却道尽了思念。句句云淡风轻,却让读者意难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词中,“倚门白发展欢颜”写的是谁?词中没说,词后也没注释,读者只能猜。是妻子吗?词是1975年填的,当时,妻子还不到三十岁,不会“白发展欢颜”。是扶养他长大成人的姥姥吗?姥姥当时确已高龄,确已“白发”。而自己却在团圆日,不能与姥姥、与家人团圆!充满了遗憾。满满的遗憾,烘托了 满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一生中,遗憾总是太多,如愿总是太少。常见的是月缺,难得的是月圆。当美好的事物已经远去,当难忘的记忆都在昨天。谁不会经历聚散离合的无奈?谁又会没有物是人非的伤感?所以读者才会被一击而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思乡》词中,有高文章老先生,因团圆日没能与亲人团圆而心存的执念;有没能在姥姥身旁尽孝的无奈;有没能与妻儿团聚的自嘲。更有一份对遗憾地看淡与释然。因为遗憾本就是人生的常态,而最美好的或许正是“错过”本身。高文章老先生这阙词,恰好定格了“错过”的那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 238页的鹧鸪天《与妻初会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烟柳疏疏鹤悄然,一轮明月碧空悬。桃花院落徘徊久,心事茫茫付管弦。根柢浅,秀华难。衣单露冷意无眠。一声问候清光下,倩影盈盈到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位铁骨铮铮的小伙子,一转身却写出了最温柔的词。他把一腔孤勇和热血留在了职场,留给了生活。却把最纯粹的那一份天真、一份柔情留在了诗里。</p> <p class="ql-block"> 面对高文章老先生新出版的这部书。读得多,想得也多,总想写些什么。因为篇幅关系先写到此,作为其一,以后再续写其二、其三、……</p> <p class="ql-block"> 本文以《读〈杏庐吟草〉 品高文章先生之诗言诗语》为题,通篇却没有对高老的诗言诗语做多少品评。既没有品赏平仄用韵之美,也没有赏析其意象、意脉、意境之美。而重点写了言外意、弦外音。我且顾左右而言他地胡思海品,还请读者不要较真。我不讲究,也恭请读者将就,雅玩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