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一说各种“参”的功效与运用</p><p class="ql-block"> 都知道大多数参都是补气的,中医说虚则补之,所以用参,得虚才好用,身体壮实的,伸手能推动一头牛,跑一个上午都不带喘的,那就必要去吃了,这气不是越多越好,中医说的好,气有余便是火,补气补得多就容易上火。</p><p class="ql-block"> 就像以前说的用附子理中芄,附子是温阳,其实黄芪、人参也是温阳,通过补气生血而温阳,还不能理解?人在饿肚子时再遇风寒,那叫饥寒交迫,特别的惨,但是吃饱饭,再喝点小酒,这气血充足了,来个雪中散步不是惨,而是惬意,所以信我,人参健脾芄也能温阳,怕冷的也能用。</p><p class="ql-block">气说通俗点,就是机器里的马达,一气一足,马达一开,就跟开着车载着货(血)可以运到身体的各个山沟旮旯里,气血充足,手指灵活,头脑清醒,腿脚有力。如果气虚了,这马达一歇菜,血不走了,血压就往下掉。</p><p class="ql-block">你看医院的急救,第一时间测血压,血压一掉,说明气开始脱泄,所以你看破格救心汤,急救心力衰竭,用高丽参,急救一缕阳气,气在人才在。如果平时血压就低,现代医学说的低血压,好像是血虚,平时头晕时,吃颗糖就能缓解那只是治标,但根本还是气血虚,阳气不升,最后要补气升阳才能生血。</p><p class="ql-block">有一个患者长期血压75/50,头晕,心悸气短,胸中像堵塞一团大棉花一样,走着走着马达一停,手脚发软瘫在地上起不来,过来开方,看到她舌瘦小苔少,脉沉细数,气阴不足,又阳气不升,以生脉饮作为基底方,</p><p class="ql-block">因为心悸用红参(另炖)(色红入心,蒸后温和不燥不伤血)五味子、麦冬,脉沉细肾精亦有不足,配上黄精、肉桂、熟地、肉苁蓉给马达上上油,再加黄芪、仙鹤草、枳壳升阳兼理气,调理了两个多月,血压稳稳升至正常水平,神清气爽别提多舒服。</p><p class="ql-block">红参就是人参蒸过后,把温燥的一面去掉了,留下温和的一面,蒸完色红入心,最适合心阳虚、心气虚的人。比如我经常说的红参版的生脉饮,为什么用红参、不用党参、人参,那是出汗后用的,</p><p class="ql-block">汗为心之液呀,心出去的血,用补心的补回来,损耗那里的就得补回哪里,就跟仓库拿货似的,你从1号仓库拿的货却补回2号仓库,那1号不还空着,还下次还要用怎么办?</p><p class="ql-block">那没蒸过的人参其实主补五脏,适用广泛,比如心脾两虚,用人参归脾芄,比如肺脾两虚,用参苓白术散,比如气血不足,肾精亏,用人参鹿茸芄。</p><p class="ql-block">上面这个患者调理好后,又带来了他的朋友,情况就更复杂了,一转身一低头就晕厥,只能卧床,上面的这个根本是气阴不足,阳气不升,很多人可能会用到补中益气芄,但我为什么要加上黄精,仙鹤草,熟地这些呢?</p><p class="ql-block">久病及肾,气根在肾,深层次的原因是肾功能亏虚。所以这个患者的朋友后面用附桂理中芄合上吴茱萸汤,加上人参(另炖)、升麻、陈皮、麦芽升阳,用完就能起床,走路稳稳当当的。</p><p class="ql-block">党参力稍弱,专补脾肺,但专有专的好,力弱有力弱的好,补气而不容易上火,力弱更便宜,更适合日常养生,所以广东人夏天最喜欢用清补凉煲鸡汤或者五指毛桃煲鸡,苦迫的老百姓没什么钱,在外面辛苦干了一天,流了一身汗,党参补气,鸡汤补津,喝完照样神清气爽,适合大多数人,没病也可以养生。</p><p class="ql-block">西洋参,说是气阴两补,但其实有点偏凉,阳虚的人不适合用,舌红少苔口干的人可以切两片,我建议是含服或泡水,慢慢的含,含到没味道的,再嚼烂咽下去,因为贵啊,不能浪费一星一点。</p><p class="ql-block">再说太子参,说到太子,证明还没当上皇帝,它又称为孩儿参,孩儿的力弱,自然补气也力弱,但它好在能补肺阴,小孩子病后久咳,吃红参可能又更霸道容易上火,这时就可以用上太子参,补气而润肺,常用于小孩子。</p><p class="ql-block">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