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散文 / 图片(自拍,网络)</p><p class="ql-block">尼称:榕树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6114402</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饶平浮山老家有块大园地,除了种蔬菜外周边种有柿子,龙眼,芒果,梨子,黄皮等多年生的菓树。由于龙眼树占主要位置,我们都称它为“龙眼园”。在我的记忆中,龙眼园就是我童年的“小乐园”。</p> <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菜园地的各种菓树开始开花。红、黄、紫、白,五颜六色,花朵映衬着落日的丹霞,好一沛名副其实的满园春色。而我最喜欢的是三棵树干粗大,枝叶茂盛的龙眼树。</p> <p class="ql-block"> 清明后,龙眼花开始含苞吐蕊,龙眼花并不漂亮,没有花瓣也不鲜艳。但其花粉却焕发出清甜香馥的味道,并且含大量的糖分。微风下,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郁香味,使人如痴如醉。每天成群嗡嗡叫小蜜蜂争着采蜜。养蜂户在这个时期割出的蜜叫春蜜,也叫龙眼蜜。</p> <p class="ql-block"> 别看这些嗡嗡叫的小蜜蜂,它们来自各个蜜蜂家庭,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各釆各的蜜,从来不抢占对方的地盘,更不会吵架斗殴。百几十只蜜蜂你来我往,碰头时互相停顿一下打个招呼,好象在问:您好,您釆多少蜜了。高大的龙眼树竟成了小蜜蜂的自由天地。</p> <p class="ql-block"> 龙眼园有三棵大龙眼树:最早熟的那棵叫“六月白”;果子味道最甜美的那棵叫“伯爷公”,因农家有个节日叫神农节,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农家必提祭品到田头和果园祭拜神农爷,感谢神农赐予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再获好丰年。龙眼园的神农爷神位摆设在这棵树下,所以我们叫它“伯爷公”。还有一棵果子的头比较大,我们叫他“大头眼”。夏至后,龙眼果已有小玻璃弹珠大,“六月白”开始成熟了。但其蜜韵远不及“伯爷公”和“大头眼”。听老一辈说:七月初七,荔枝乌龙眼熟,我是多么盼望七月初七的到来啊!有时候总要问母亲七月初七到了没有。母亲说,“你老问这个干什么”?我说:“七月七荔枝乌龙眼熟”,母亲说:“山上的稔子(多年)熟了,龙眼就可以吃”。</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盼来了七月初七,龙眼园里的各类菓树络绎成熟。又高又大的芒果树,我只能是望梅止渴,等待果子熟透后自动掉下来。那棵比较矮小又容易爬上去的“伯爷公”龙眼树是我攀摘的首选。父亲怕我爬树摔下来,在树叉中央放了一大把带刺的树枝,在山穷水尽凝无路的情况下,依托着一把长丫叉,又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季节里,每天下午放牛回来,我一定要往龙眼园走一趟,闻一闻白菜花的香馥,听一听小蜜蜂的吵音。心血来潮时,折一把龙眼坐在大树底下,一边品尝甜果,一边欣赏夕阳余晖下徐徐而来的晚风。此时此刻,心情是多么的开朗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如今的龙眼园已成为村民的宅基地,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不管楼有多高,其名依旧是龙眼园。</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总是要前往龙眼园几户人家坐坐,喝茶聊天,辨认一下三棵龙眼树和二棵大芒果树的位置,常常陶醉在深深的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作于2025年7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