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3日,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中华民族总有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用他们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谱写出了一曲曲最激动人心的历史赞歌,他们的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国人前行的道路!而在这众多的英烈中,李兆麟将军无疑就是这群星中最璀璨的一颗!7月5日上午11点左右,在结束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参观瞻仰后,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车驱往设在哈尔滨道里区兆麟街88号的李兆麟纪念馆和不远处的兆麟公园,踏上了追寻李兆麟将军足迹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一刻钟,11:15左右,我们便到达了这次追寻李兆麟英烈足迹的第一站--李兆麟纪念馆。据出租车司机介绍,纪念馆所在的街道原名“水道街”,1946年3月李兆麟将军在这条街上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这条街便改为了“兆麟街”。原水道街9号,现兆麟街88号,就是李兆麟将军殉难处,这里原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当年李兆麟将军就是在这栋楼二层的一个房间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这栋楼后来被开发利用建成了一家集百货、餐饮、休闲娱乐及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档商业体--麦凯乐的高层建筑,2011年4月,哈尔滨解放65周年纪念日时,在这栋楼的三楼建立了李兆麟将军纪念馆,2019年重新布展。</p> <p class="ql-block">说老实话,如果不是热心肠的哥的介绍和指点,就是擦肩而过,我也不一定能认出这座承载着我们民族记忆的精神殿堂,纪念馆的门面不大,也没有奢华的装饰,门面一侧墙上李兆麟将军的塑像和门前李兆麟将军策马前行的雕塑,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将军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走入楼内三层的纪念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兆麟将军的半身雕像,他目光如炬,透露出坚定与果敢,仿佛穿透时空凝视着来访者,让人不禁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内的“永不陨落的红星”主题展,以李兆麟将军的成长与革命经历为脉络,通过“少年立志 寻求救国救民之路”、“重返家乡 走上武装抗日之路”、“转战北满 创建珠河、汤旺河根据地”、“艰苦岁月 率部西征”、“野营整训 凯旋归来”和“血沃北疆 精神永存”6个部分,以百余块展板和147件(套)珍贵历史文物,全面展示了李兆麟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展墙上,泛黄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照片中,将军目光坚毅,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在参观瞻仰过程中,我被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深深吸引。一张书箱板的照片格外醒目,板上面李兆麟将军刻下的“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充分彰显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效力的宏远志向。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热血青年,在国家危亡之际,立下救国救民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陈列着抗联部队曾使用过的子弹、手枪等文物,虽已锈迹斑斑,但它们却见证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这些沉默的物件背后,隐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其中,一个看似普通的衣物箱尤为珍贵,它是李兆麟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由其家人亲自捐赠给纪念馆,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革命者的精神。凝视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李兆麟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身影,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西征的艰苦岁月里,李兆麟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共同创作了著名的革命歌曲《露营之歌》。如今,这激昂的歌词通过幻影成像技术,生动投射在纪念馆的墙壁上,“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抗联将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念、奋勇抗争的革命精神。他们在渺无人烟的森林中,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整日跋涉在风雪之中,不仅粮草断绝,御寒无衣,就是篝火取暖也有被敌人发现踪迹的危险。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抗日必胜”的信念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兆麟将军的生平事迹和他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令我们每一位参观者为之动容。我看到周围的人们,有的驻足凝视,神情专注而肃穆;有的轻声交流,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大家都在这些泛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中,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中的信仰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李兆麟将军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后人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纪念馆,沿兆麟街北行约500米,便是兆麟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兆麟公园始建于1906年,曾名董事会花园、道里公园等,1946年为纪念李兆麟将军更名为兆麟公园。一进入公园,我便感受到了它的宁静与祥和。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悲壮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兆麟公园北侧的李兆麟将军墓碑,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墓前将军雕像巍然屹立,他身着戎装,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方,仿佛依然在守护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墓碑上“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十一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下方铜板镌刻着当时的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撰写的墓志,记录着将军的丰功伟绩和人们对他的深切缅怀。据资料记载,李兆麟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满族,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烟台区(今灯塔市)。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受东北民众救国会派遣返回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后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3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总有一批人站出来…”,伫立在将军墓碑前,心中充满了对将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国家危难之时,正是因为有了象李兆麟将军这样无数的英雄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环顾四周,我看到不少市民和游客也纷纷前来瞻仰将军墓,他们有的献上鲜花,有的默默鞠躬,表达着对英雄的敬意。据旁人介绍,这里常年有市民自发献花祭奠,每逢清明时节,前来缅怀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站在兆麟公园内墓地前,看着眼前一派太平盛世的和平景象,不禁思绪万千,如今,我们生活得幸福安宁,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玩耍,老人们悠闲地散步聊天、玩手机、跳广场舞,情侣们手牵手地漫步在花丛中…而这一切都是众多象李兆麟将军等一样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饮水思源,我们后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就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更加奋发努力,积极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先烈们的期待,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已近下午一点了,肚子也提出抗议了,下午15:03我们还要赶到哈尔滨西站乘火车到长春,我得离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7.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