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缅甸回来快两个多月了,生活重又归于常态,吃饭、睡觉、送孩子、上班、做饭打理家务、看望父母与公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正常得有时会有些厌倦,甚至会想着要逃离。但这就是生活必要的状态,适时地跳出来,来一段短时间的脱离,与你现有的生活说声“再见!”,当你再次见到它的时候又充满了热情与期待,家是温暖的,孩子的拥抱、老公的关爱以及父母与公婆慈祥的笑容、全心工作带给你再一次出行的资金都又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之后就是慢条斯理地整理旅游照片,缓缓地完成每一篇游记,直到下次行程的开始!<br> 都市里高楼大厦与人群的拥挤让需要宁静的那个群体极度渴望一种“孤独”,这里便包括阿奇!钢筋水泥的丛林呼不出人们想要的氧气,上班下班,开着车流淌在车的洪流之中,加油、刹车,往往思绪就会游离开去,拉回来,集中精力,安全第一,但那个游出去的心思并未停止运动。<div> 蒲甘,当阿奇看到那万千佛塔如繁星般散落于那片荫荫的绿林与草丛中时,那种静谧、那种幽远、那种像魔法一样的吸引一直呼唤着阿奇:走进去、走进去......</div> 有些不尽如人意的蒲甘日落,让阿奇懂得了随缘,明白了凡事不要过度奢求,尤其是对于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你能做到的就是“接受它”,接受它给予的一切,好的、不好的、美的、丑的,存在即是合理。<br> 昨晚吃过缅餐,看过一场热闹的牵线木偶表演,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同屋的伙伴说不准备第二天去看日出,阿奇定好时间,准备好第二天的用品快快上了床。<br> 由于记错了集合时间,4:15起床,记成了4:15集合,不到4点阿奇就穿戴整齐,蹑手蹑脚地关上房门,走出静静的走廊,绕过幽暗的庭院,来到集合的酒店厅中,悄无一人,安安静静择一处坐下,拿出手机开始写起昨天落下的记录,值班的服务生听到动静奇怪地从柜台后面走出来,满脸疑惑地张望,见到阿奇立即转成笑容道了一声”鸣个喇叭”(你好!),阿奇也回应了“鸣个喇叭”!又开始享受这难得的“孤独”!<br> 摸着黑上了车,我们像一群夜行的部队,穿行在黑漆漆的原野中,偶尔遇到带着同样目的的人们,也只是悄无声息地错身而过。<div> 又来到瑞山陀塔的西门外,今天应该称它”日初塔“了吧!手电派上了用场,一行人影影绰绰地在黑暗中前行,就这样也没忘记在塔下脱掉脚上的鞋子,这时的台阶还真的有些湿凉,摸索着爬到最高的那一层,站到与昨日观日落相反的地方,稍作休息便支上相机极目眺望。<br> 塔的北面蒲甘最高的塔和几座有名的大佛塔亮着灯光,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奢华,就像再现几百年前的情景,阿奇仿佛置身于时间的错位中,真想伸出手触摸一下这几个世纪的沧桑与辉煌!</div> 没有背三角架,把相机架在佛塔的围墙上面,对于拍摄夜景,阿奇没有太多的经验,几经拍摄,一塌糊涂,临时抱个佛脚吧,在这里用这词太恰当了!打着手电查看说明书,现学现用,中国老话说:现上轿,现扎耳眼儿! 天边已经有些泛白,云层又都呈现着那种不易退去的浓厚。 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奇的侧面周围的游人了! 天渐渐地在人们的叹息中几近大亮了,太阳毫无踪影,阿奇坦然接受着这种状况,那个鼓涨的声音突的从心底发出响亮的声音:“走进去,这是最好的时机!”对呀,当人们还寄予期望和不甘的时候,对阿奇来讲就是期望和机会的到来呀!(同行伙伴在塔上拍到的走在小径上的阿奇,同伴很得意,而阿奇即感激又实觉珍惜!) 走进去,与在车中、塔上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不算高大的树与那些相对不算高的佛塔与阿奇而言仍是有种巨人与小矮人见面的感觉,曲径通幽,脚走在泥土上松软的触感让阿奇异常兴奋! 这是位于瑞山陀塔北侧的一条小径,是阿奇下塔后径直走进去的地方。几个世纪的佛塔就这样矗立在阿奇的面前,左边右边、前面后面,凝神屏气,仿佛阔别已久,又好似偶遇初识,相互对望着,阿奇如释重负般,会心的笑容不由得浮满脸庞,阿奇,走进来了! 草丛中几座佛塔像几个孪生兄弟,在厚厚的云层下安静地沉睡着,别过去了,扰了他们的好梦! 这些土路即有自行车和汽车以及马车的痕迹,也有人的足迹,阿奇不知道一直走下去会是什么地方,也没有时间可以让这样一直走下去! 远远的一棵像海神的神叉似的大树出现在阿奇眼前,拍下来,向后转! 扭头望向西北方,空地中种植的庄稼正勃勃地生长着,忽然想起“阿兹猫”拍到蒲甘晨雾中农民驾牛车劳作的图片,今天没有迷漫的晨雾,今天没有劳作的牛车,但今天这里有独行的阿奇。 由瑞山陀塔的北侧渐渐地转到了它的东侧,太阳正努力地挣脱厚重的云层,那是一场大自然的较量,但显然太阳已经离开了地平线,灿烂的日初已无缘相见了! 其实就在拍过这张照片,继续放纵自由的脚步前行的时候,塔顶上的伙伴们应该就在下一时刻拍到了太阳光冲破云层瞬间射出的瀑布光,阿奇却正享受着一个人自由散漫的美妙! 瞬息变化中天已经完全亮了 。 东方已经微红,没有日初的蒲甘仍然拥有着太阳! 从向东的路返回来,准备到这座不算高大的佛塔参观一下。看到塔门边的那个白色的小牌子了吗,那就是统计蒲甘佛塔的号牌! 向佛塔里探了探头,印证了:每一座佛塔都会有至少一尊佛像,而且打理得干净整洁! 抬头看到瑞山陀塔在天空下是如此高大! 转回到瑞山陀塔下准备向西边走走,抬头看到伙伴们正在塔上各种的拍,太好了,阿奇可以再自由一段时间! 出西门,塔下已经有许多马车候在这里,勤劳的马车夫! 好喜欢驾驭马车的感觉,不能亲自驾着它驰骋,那就请马车夫的把位置暂时借给阿奇留个纪念吧! 许多塔的下面都会有这样的提示:禁止穿袜子、鞋子、短裤、吊带短裙登塔! 向南走了一小段路,不经意地拐进了这条小路。 一座座佛塔静静的注视着行走在这里的独行者。 转过那座佛塔,两间棕榈屋顶的小屋呈现在阿奇面前,咦!这里有人家呢!一对父子正在院子里忙碌,一边与阿奇打着招呼,一边清扫院子、给牛喂饲料! 这个就是套在牛身上犁地用的车。 这个是他们家的两头耕牛,与我们国家的牛长得不一样,是那种带着颈驼的,阿奇在柬埔寨的巴肯山下曾见到过这种牛的雕塑,柬埔寨的牛也是这个品种,在这里见到了真的,这种牛很瘦削,几乎有些皮包骨,见到阿奇还有些看不惯呢! 离开这户人家继续向南行走,低头看看时间,前面将是阿奇这次行走的折返点。 塔下有两个骑自行车的小帅哥! 这个红衣服的小帅哥先用日语向阿奇问好,阿奇淡淡地笑着摇摇头,又改用英语问是不是韩国人,阿奇认真地告诉他我是中国人,出乎意料的,他竟快速地说了一句:姐姐,你好漂亮!我的天! 时间差不多了,这一番游走将阿奇压在心中的那份欲望变成了事实,知足者常乐!又转回到瑞山陀塔下面,伙伴们还在上面迟迟不肯下来,坐在塔下等一会儿吧!(塔上只剩下我们的几个伙伴了,好像还在兴奋地摆拍呢!) 瑞山陀塔院内西墙内侧有一间长长的房间,白色的顶。 就在阿奇等候伙伴的时候,一个穿龙基的小伙子上来与我攀谈,他是卖沙画的,自已画自已卖,阿奇强表明不需要,他仍与阿奇侃侃而谈,他讲他的朋友在内比都,也就是缅甸的首都,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自已也很喜欢拍照,所以努力画沙画挣钱。然后他指引阿奇来到那个长形屋子前,介绍阿奇那里有一尊很大的卧佛。 入口很狭窄,入内猛然发现一尊好大的卧佛,几乎占据了整个房屋!光线只从几个不大的门和窗照射进来,不会感到憋闷,反而多了几分静谧、几分安然。卧佛就这样注视着阿奇,慈祥、宽厚、沉静,为阿奇这次独自的游走划上了完美的句号!阿弥陀佛! 穿龙基的小伙子请求用我的相机拍张照片,阿奇毫无戒心地递给他,小伙子极其认真地俯下身来,蹲在卧佛的小拱门内完成了他的作品,然后很满足地把相机交还给阿奇,并道了一声:谢谢!其实要谢谢的是阿奇!不错的取景!<div><br></div> 阿奇用手机拍下小伙子拍照时的情景!<div> 集合了,回到旅行车上,阿奇仍旧沉浸在一个人独行的满足之中:<br> 一个人的时候,用脚步触碰佛塔的历史;</div><div> 一个人的时候,用心灵体会佛教的繁华;<br> 一个人的时候,沉淀积累已久的浮躁;<br> 一个人的时候,独享万物空无的宁静;<br> 一个人的时候,放飞心境,任灵魂自由飞扬;<br> 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聆听、皮肤去感受,身心漫延成一种虚无的存在,脚步可以停下,心却可以一直一直飘向丛林与佛塔更深远的地方......<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