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国门的变迁,彰显祖国的发展

携手看世界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4日,玩去吧一行,参观了国家一类口岸 绥芬河口岸。壮严的三代国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十年来,绥芬河的国门经历了三代的变迁,见证了中俄贸易的新篇章。从最初的老国门,到后来的新国门,再到如今的智能国门,每一代国门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同时,也彰显着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03年,中东铁路的通车推动了绥芬河口岸的开放,使得这座城市因铁路而繁荣,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绥芬河又成为改革开放后中苏边境贸易的先行者。</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代国门</p><p class="ql-block"> 1987年10月26日,绥芬河与滨海边疆区之间的易货贸易正式启动,双方在天长山脚下的绥芬河南中俄边境设立了一处铸铁手动挡杆,用于有效管理过境的人流和车流。</p><p class="ql-block"> 第一代国门,宽度不足十米,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俄边境贸易的象征,该挡杆见证了边境贸易的初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国门</p><p class="ql-block"> 贸易繁荣,绥芬河逐渐成为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从而催生了第二代国门的诞生。自1990年10月开始兴建,至1991年10月1日正式落成启用,绥芬河终于拥有了一座真正象征国家主权的国门。</p><p class="ql-block"> 第二代国门,形似火箭发射架,建筑面阔超30米,象征中国经济开放腾飞。伴随边境贸易量增长,该国门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重要标志,并推动绥芬河成为国家一类口岸。</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矮小的中俄两国的界碑原件。现己存入绥芬河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国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绥芬河市又迎来了新的国门。这座国门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彰显了时代的特色。其设计理念与时俱进,整体造型既保留了前两代国门的经典元素,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理念。这座国门不仅代表着绥芬河市的新形象,更是城市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2014年底投入使用,高51.8米、跨度81.8米,设有双向8车道,主体9层建筑彰显现代气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志性工程,新国门强化了绥芬河作为中俄贸易枢纽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代国门六楼专供游人參观的宽敞明亮的观光大厅。</p> <p class="ql-block">  繁忙的绥芬河口岸。</p> <p class="ql-block">  与第三代国门相配套的高大的中俄两国界碑。</p> <p class="ql-block">  新国门的建立标志着绥芬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使命和重要地位。绥芬河,这座位于黑龙江省的重要城市,作为最大的对俄口岸,拥有公路和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其年过货能力高达3850万吨。在“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浪潮中,绥芬河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