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海外记忆(英、土)102

吴勉坚(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五天前抵达伦敦时她一脸的笑容灿烂,而今日离开时竟如此的泪流满面 ……</p><p class="ql-block"> 雨雾蒙蒙,突然让人想起了伦敦那世界闻名的“雾都”之称。</p><p class="ql-block"> 车离酒店,便沿着泰晤士河向西南方向行驶。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车堵得很厉害。尽管因睡眠不足感到疲倦,我还是贴着车窗在认真观察伦敦,同时也作默默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雨中的泰晤士河,在朦胧之中既展示了其美丽的一面,也暴露出丑陋的一面。 除了各具风格的建筑外,鲜见绿树葱茏的画面。最刺眼的是一座已经废弃的火力发电厂,曾被伦敦人评为泰晤士河的“丑陋之 最”,然而时至今日仍毫无愧色地昂首屹立于河边。河畔还有一栋典型的东方风格的亭阁, 不知是中国特色的“亭”、还是日本风格的“阁”……</p> <p class="ql-block">(天空的乌云密布,似乎对大笨钟的颜值影响不大。)</p> <p class="ql-block">(雾锁塔桥是伦敦的胜景之一,遗憾的是此时未见多少迷雾。)</p> <p class="ql-block">(尽管伦敦的绿化程度不高,但街头巷尾的一些酒吧、咖啡厅的品味还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火电厂自1983年停产后经多次改造均告失败,被称为“丑陋之最”。)</p><p class="ql-block"> 随着汽车右拐,泰晤士河在视野中消逝,右边出现了名为 TESCO 的超级市场,其标牌上写着24小时开门,才知道英国也还有夜晚开门的商店。不好评价这种近似古板的规矩,每到周末、每到下午5点半以后,伦敦的商店便全部关门闭户,人们都将休息看作是不可抗拒的需要,就是天塌下来也懒得理它 ……</p><p class="ql-block"> 快到希思罗国际机场时,汽车右边突然闪出一架英法合制的协和飞机模型,其昂首直刺苍穹的英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协和飞机的诞生,让世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许多人为坐过这种飞机而倍感自豪。无奈命运不济,昔日的芙蓉 花,倒成为今天的断根草。眼前的协和飞 机的模型,仿佛是“协和飞机之墓” ……</p><p class="ql-block"> 下车前,wc、cl小姐与我们道别。相处几天,只感到wc小姐太精,也太会来事。这种个性长此下去,只会走向两个极端,或是取得巨大成功,或是一 败涂地。倒是cl小姐比较实在,实在得就如同她的临别赠言:“希望今后各位在有闲空的时候,能想起伦敦有两位来自天津的小姑娘” … …</p><p class="ql-block"> 和伦敦一样,希思罗国际机场显得有些陈旧,也有些拥挤。如同火车站一样,候机厅也不见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协和飞机为中程超音速客机,1976年投入使用,因噪音与成本等问题于2003年停飞。)</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希思罗机场内外都拥挤不堪。)</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安全检查是严格的,可见英国人活得并不轻松。不知是什么原因,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全部掏出,我通过 安全门竟出现问题,结果遭到从头到脚的触身检查,连皮鞋也不放过……然而,不知其安检机器的灵敏度是否发了神 经,我们一行中有些腰揣着手机的竟然安全通过……</p><p class="ql-block"> 此架飞机为土耳其航空空客310 型, 应该性能比较先进。记得六年前我来伊斯坦布尔参加联合国第五十一届统计年会时,土耳其音乐令人迷醉,高昂时气势磅礴,低沉时如诉如泣。起飞之后,便拿起座旁耳机,谁知却不声不响。通知空姐换了一个,只是左边响。为讲求立体声效果,又要求空姐再换一个,竟只是右边响。没办法!只得认了,土耳其就是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时间18 点 0 3 分,飞机轰鸣着在机场降落。由于伊斯坦布尔与伦敦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落地时见到的是一抹鲜红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机场的晚霞格外诱人。)</p><p class="ql-block"> 步出机舱,拿上行李准备用行李车, 结果旁边一位机场管理人员告之要收费使用,每辆车收1 美元,听罢便拉起行李就走。没办法,土耳其就是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导游穆斯达法先生看上去又象中国人,又象老外。他年龄大约六十岁,头发花 白,上唇留着一撮也是花白的小胡子令人印象深刻。言谈话语中,感到其知识面较广,但中国话说得不地道,乍听上去有些怪腔怪调……</p><p class="ql-block"> 穆先生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原来他是哈萨克斯坦人。早在1928 年,他的爷爷从 哈萨克斯坦来到土耳其,到伊斯坦布尔途中整整走了四年。他就出生于土耳其,也 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后来曾经留学过台湾,在那儿学会了中国话 ……</p><p class="ql-block"> 又见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 搜遍记忆,眼前的国际机场风貌依然,通向市区的道路依然狭窄拥挤,还有那夜 幕中的清真寺、古城墙似曾相识……只是 感到与六年前相比,伊斯坦布尔的灯光增多并艳丽了一些。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的夜生活似乎也多了一些 ……</p> <p class="ql-block">(星罗棋布的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的重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墙边的酒吧、咖啡厅灯火辉煌,准确接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和六年前一样,我们下榻的旅馆也是位于著名的塔克西姆广场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名为PRESIDENT 。不过同为四星级,其条件比上次所住的 GRAND STAR 旅馆强多了。至少已装配中央空调,而不象上次旅馆房间是窗式空调,且一开动便隆隆作响就象飞机随时准备起飞一样……</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8年的塔克西姆广场的独立纪念碑,是伊斯坦布尔的核心地标。)</p> <p class="ql-block">(同为塔克西姆广场旁边的四星级酒店,“总统酒店”的条件与服务要高一个挡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2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自拙作《欧亚大陆匆匆行》(2003年9—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