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方的天空下(四十二)——辽水黑山间

老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车行辽水黑山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欣闻笙歌舞缠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烈士陵园秋风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犹诉当年之恶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过本溪市,将GBS定位于围场,高速国道省道县道通吃,跨越辽东低山丘陵过辽阳,驰骋辽河平原过辽中,一路逐日向西,在太阳刚落山时到黑山县。旅社便宜,75元/3间,晚餐时要了一大盘驴肉下酒,有语云:“天上有龙肉,地上有驴肉”,果然味道极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饭后趁兴到县中心广场一逛,扭扭捏捏的花哨秧歌队,缠缠绵绵的太极拳健身人,唢呐嘹亮,舞步轻盈,夜灯闪烁,歌舞如潮,好一派盛世景象,几个老者正在高谈阔论,与他们聊天,得知此地就是我们少时所看电影《黑山阻击战》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日首先参观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黑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1948年10月15日解放军占领锦州后,蒋介石强令由东北“剿总”主力编成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夺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占锦州,将东北国民党军经撤至关内。两扇铁门似的黑山、大虎山位于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的走廊地带,是沈阳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开则南北畅通,关则人车堵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阻止廖耀湘兵团西进,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在经过反复争夺和惨重伤亡后,终于阻止了廖耀湘兵团的西进,将其围困在大虎山以东仅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宽的狭长地区内了。26日,解放军6个纵队20万人完成了对“西进兵团”的合围并发起攻击,进行分割围歼,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0 万余人,俘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山阻击战为全歼驻东北的国民党主力兵团,解放全东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以后的淮海和平津战役奠定了基础。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的电影《黑山阻击战》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那些惨烈的战斗场面随同“黑山阻击战”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老驴幼小的脑海中,50多年过去了仍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山阻击战后,当地政府和参战部队于1948年修建了“黑山战役烈士之墓”,1979年重修,1984年辽沈战役胜利35周年时,维修扩建成“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2009年又重修。走进烈士陵园,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迎面矗立,碑的正面用毛体书写“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碑右侧面是由林彪题写的“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左侧是罗荣桓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碑后面是刘亚楼题写的“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碑基上有“黑山阻击战简介”铭文。纪念碑后面是一个复盖着八一军旗的大墓,墓前立有牺牲烈士名录碑和纪念碑文,有“功昭日月,气壮山河”勒石联一副,下有1948年始建墓时的守护狮一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陵园庄严肃穆,似在无声地诉说当年那一场恶战。令老驴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还能看到林彪的题词,历史就是历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当是无所畏惧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黑山,在辽西的广袤大地上奔驰,想起那首“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诗,顿起一种戍边征人的苍凉感。经朝阳市二进内蒙,过赤峰市再出内蒙进入河北地界,山重水复,曲折颠簸一整天,到得围场县,天已黑尽,找得旅社住下,以备明天坝上之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此行黑山之遇,老驴唱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行辽水黑山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闻笙歌舞缠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烈士陵园秋风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犹诉当年之恶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