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元素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调音乐风格,同时又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萌芽。他的音乐既有古典主义的均衡、和谐与秩序,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精神,承前启后,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古典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共创作了41部交响曲,编号从K.16到K.551。莫扎特的交响曲融合了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与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如《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等,在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都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拓展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为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第31号交响曲》指挥:阿里亚内·马蒂亚克/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学院/柏林爱乐音乐厅室内乐厅,2020年3月1日</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G大调第32号交响曲》K.318/指挥:杨.威廉.德.弗兰德/里尔国家管弦乐团/2022.11.28.</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降B大调第33交响曲》K. 319/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卡洛斯·克莱伯/1996年10月21日/慕尼黑官邸,赫拉克勒斯厅</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的《第33交响曲》,降B大调,K. 319,作于1779年,时值其母逝世回到萨尔茨堡后。这首作品被称作是“进行曲风格是田园色彩的集大成”。</p><p class="ql-block"> 共四个乐章:</p><p class="ql-block">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乐队开始呈示后转向低音管与低音弦乐,小提琴与中提琴奏出断奏,发展告一段落后,小提琴才以八度之隔在F大调表现第二主题。这个乐章的呈示部已非常丰富,发展部则很短,自第一小提琴有颤音的四分音符,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与之应答的部分开始,然后出现与《朱庇特交响曲》相同的旋律。再现部按原型再现。</p><p class="ql-block"> 第二乐章: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回旋曲形式,结构为A-B-C-B-A。A的优美主题由弦乐表现,B段主题则以降B大调,告一段落后,先以第一小提琴单独演奏C段主题,加入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再交与木管群。其第二主题为仿佩塞洛 (Paisiello, 1740-1816) 风格。</p><p class="ql-block">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降B大调。A-B-C-D-B-A形式,A、B分别反复,为小步舞曲的两部分,C、D为中间部,亦分别反复,与双簧管、低音管和圆号的表现形成对比,中间部为兰德勒舞曲风格。</p><p class="ql-block">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充满活力,紧接着的圆滑附点音符旋律以属句形式对照,经反复后,F大调第二主题在第一小提琴呈现。经强调后,木管奏类似乡村乐队舞曲形态的旋律,增加愉悦。发展部以小提琴二重奏始,逐渐加入其它乐器。第一主题出现后,按原型进入再现部。这首作品,被称作是“进行曲风格是田园色彩的集大成”。</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c大调第34交响曲》K.338/卡拉迪斯/柏林爱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