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抹红】战地一抹红——《我爱老山兰》

红光

<p class="ql-block">昵 称: 红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321747</p><p class="ql-block">图 片:原创/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对越边境防御作战。在此期间,我曾经担任连长,参加了老山对越边境防御作战。深深感受到我军战场文化基因的无比强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战场还是和平年代,人民军队的文化基因,蕴含在辉煌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部队的战地文化,是强军文化的重要基石。它能够塑造战斗品格,培养战斗意志,激发战斗潜力,高扬战斗精神,鼓舞战斗士气。是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战斗属性和战地特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军的战地文化,它与毛主席关于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的红色基因是一脉相承。 只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经过战地文化深度熏陶的老兵战友,才能够深刻地读懂和深切地感受到它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b>   雄伟的老山沐浴着“老山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时期的艰苦岁月里,有一首盛行于前线和全国的军旅歌曲,名字叫做《我爱老山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是许多歌唱家随慰问团来到老山前线进行慰问演出时,作为军中必唱的一首曲目。包括:李双江、郁钧剑等军中著名的歌唱演员,每场演出时都要唱它。唱得我们参战的老山指战员,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盈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这首军旅歌曲的词意是: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墨绿的叶子熏满了硝烟,芬香的花朵开得更鲜艳;我爱你呀老山兰,你顶住了风暴抗住了干旱,阵阵的清香沁入我心田 …… 。</p> <p class="ql-block"><b> “老山兰”成为指战员坚强意志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一九八四年四月,我军按照上级的命令,进入老山反击作战的阵地,准备拿下被越军占领已久的老山高地主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二十七日,我军采取穿插迂回的战术行动,在老山主峰的后背,突然夺取 1072 高地。但是,由于山岳丛林地没有现成的机动通路,又面临阴天下雨,山体湿滑。在穿越原始树林的树藤灌木盘结地区时,不仅影响了前进的速度,许多战士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部队没有按计划到达作战指定位置,失去了作战行动的最佳战机。被越军的前沿阵地所发现。不得而已,我军被动地进行了强攻战斗。敌我双方展开了猛烈的交火。双方的炮火轮番轰击,战斗异常的激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方的士兵一批一批的倒下。越军居高临下,阵前障碍重重。我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我部队第一次夺取老山主峰的作战行动失败了。不久,我军重新调整了进攻作战部署,在廖锡龙师长的指挥下,又进行了第二次夺取老山主峰的战斗行动。我军指战员面对越军布设的雷区、陷阱、暗堡、铁丝网、竹签桩的阻拦,不怕流血牺牲,连续作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终于夺取了老山高地的主峰。</p> <p class="ql-block"><b>  战地歌曲成为我老山战斗岁月印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调集了大量的部队,组成了师以上规模的战役军团作战力量,大军压境,妄图夺回失去的老山主峰阵地。我军前沿部队面临着极大的防御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种战场的背景条件下,我部队宣传部门的雷鸣玉、邹荣禄等同志,为了弘扬部队的战地文化,颂扬英雄,鼓舞士气,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弘扬战斗精神,谱写了《我爱老山兰》的战地歌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山兰”,是生长在云南省老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中,一种很普通的野生兰花草。这种兰花草的生命力极强,它不怕风吹雨打,炎热酷暑。生长在密林深处的草丛中。是绚丽的兰花家族中一个很普通,很不起眼的 “ 一位带有野性的灰姑娘 ” 。无论在什么角落里,它都表现出一种默默无闻,争艳夺目,吐露芳菲的特性。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里,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这片战火纷飞的焦土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爱老山兰》这首歌曲,以花拟人的艺术手法,讴歌了老山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唱出了老山指战员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战火硝烟,不怕枪林弹雨,不怕流血牺牲的坚强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我们的守边战士,就要像老山兰一样,不惧千难万险,不怕风吹雨打,不畏酷热干旱,在石缝里扎根、发芽、开花,散发出沁人心田的芬香。大大鼓舞了部队指战员们,长期坚守,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以后,在老山前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松毛岭”战役。“松毛岭”是老山主峰的前沿。越军为了夺取老山主峰阵地,集中了三万余人的兵力,展开了师规模的战役行动。老山前沿阵地在张又侠团长的带领下,发扬我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精神,坚决抗击越军的猛烈进攻。越军非常强悍,他们身裹炸药,袒胸露背,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绝不后退。倒下了一批又上来了一批。我军的多个炮兵群,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打得猛。一下打出了三千二百吨炮弹,创造了我军单次炮击弹药消耗量的历史。让越军三千七百多名战斗人员,瞬间在阵地前消失了。从此以后,在老山战区,越军失去了进行师规模以上的作战能力。</p> <p class="ql-block"><b>   矗立在老山阵地上的歌曲石碑</b></p> <p class="ql-block">  老山指战员们,非常喜爱《我爱老山兰》歌词中的坚强属性。在这首战地歌曲的熏陶下,无论是在前沿坑道,还是在掩体工事;无论是木箱铁盒,还是瓦盆吊灌,只要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到处都能看到老山兰靓丽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队的宣传部门,为了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弘扬战地文化,在老山前线,还创办了一个临时刊物《战旗报》。用于宣传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传达战场信息,交流作战经验。把战地文化和部队战时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刊物办的红红火火。面对枯燥艰苦的战场环境,大大地激发了干部战士的勇敢顽强精神和克服各种困难的不屈决心。使参战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p> <p class="ql-block"><b>  挂在我连炮兵阵地上的“老山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靡一时的军旅战地歌曲《我爱老山兰》,不仅是我军战地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军战地文化的一抹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言道:“繁花携雨匝满地,闭眼聆听一抹红”。歌曲的那种寓意的场景,高尚的境界和战斗的精神,如同一面鲜血染红的八一军旗,迎风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那心动的歌词,激扬的旋律和感染的力量,如同红色跳跃的火焰,燃烧在岁月的长河里,已成为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地歌曲 ——《我爱老山兰》,影响了我们整整的一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