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北联合大学汉中古路坝旧址(1938-1946)</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有两盏明灯烛照星空,那就是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彼时,当日寇的铁蹄踏破山海关,当日军的枪炮驾到潼关上,这两所由多所著名高校组成的联合大学,不得不辗转南迁,远离战火,为中国的科学保留火种。西南联大从北平到长沙再到昆明,西北联大从平津迁至西安然后又迁至汉中城固,两校都在抗日的后方,坚持办学长达八年多,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的城固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成为与重庆、昆明并列的三大文化中心,古路坝与成都的华西坝、重庆的沙坪坝成为著名的“抗战三大坝”。今天,大多数人只熟悉西南联大,而对西北联大比较陌生,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而我则是少数关注西北联大的人群中的一个分子,尤其是关注西北联大的工学院—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西北联大当时有六大学院,分布在汉中城固几处,其中的西北工学院旧址在古路坝的一个天主教堂和修女院。</p> <p class="ql-block">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城固古路坝旧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我对汉中城固古路坝西北工学院旧址的了解,是始于我的关于科学家的长篇叙事诗集《执着》的写作过程,其中写到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师昌绪院士,他在古路坝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他的个人经历是西北联大生存的一个缩影,那时没有大学生的浪漫,有的只是清苦,他们是在破旧的教堂里孜孜求学,常常借着月光夜读,那昏暗的油灯是古路坝山坡上最靓丽的风景。这一次当我站在旧址上,真的感慨颇多,那是一片远离都市繁华的山沟沟,彼时的教堂而今仍在,也许是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看上去仍感到一种大气厚重,庄严肃穆,那当时的修女院现在已经是残垣断壁,看上去像似准备修缮但是希望茫然。西北工业大学在天主教堂的后边,修女院的右侧,多年前为了寻根,传承历史根脉,竖起了一块碑石,碑文“国立西北工学院”是师昌绪院士亲笔题写,整个石碑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在城固博物馆专门设立一个展厅,展出了西北工学院的历史图片,还有师昌绪院士生前的记者采访录像播放,我驻足聆听观看,许久不忍离开,师先生的讲述让人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也让人获得一种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古路坝的西北工学院旧址,现在已经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吸引了好多来自各地研学的大、中、小学生,一个旧址成为一个红色旅游的热点。欣慰地看到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传承,古路坝的灯火将永远照亮年轻人前进的脚步。</p><p class="ql-block">谨以此美篇献给大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上午瞻仰旧址7月29日作</p> <p class="ql-block">附:瞻仰西北工学院城固古路坝旧址</p><p class="ql-block">越过秦山临汉水,驻足碑下忆风云。</p><p class="ql-block">京华别去闻腥雨,幽谷奔来苦庙村。</p><p class="ql-block">古坝寒窗残月笼,箪食瘦影满怀欣。</p><p class="ql-block">只缘心有鸿鹄志,欲让江天映紫茵。</p><p class="ql-block"> 2025.7.31晚作</p><p class="ql-block">注:古坝,即汉中城固古路坝—西北工学院旧址。(今西北工业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北联合大学(1938-1946)平面图</p>